在这个暑期,我参加了由少年行举办的长江江豚科考科考营活动。在这次的经历中我收获许多有用的科学知识,同时也认识了一个濒临灭绝的水中种族-----长江江豚。
长江江豚是一种小型齿鲸,隶属我们国家的二级保护动物,是江豚的唯一淡水亚种。这种稀有的鲸类居住于长江中下游干流,和鄱阳湖、洞庭湖及其大型支流中依赖着长江得天独厚的环境进行生存,同时为长江带来了长达几千年的勃勃生机。可惜好景不长,在近几十年由于人类对渔业的过度开发,以及毫无节制的非法开采,长江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这种长江与长江江豚之间的巧妙平衡被打破。长江江豚的数量极速减少到一千只左右,成为了濒临灭绝的物种,在数量上甚至少过了身为“国宝”的大熊猫,生存形式岌岌可危。
在几周准备时间过后,我们的团队坐上了飞往武汉的飞机,开启了我们的长江科考之旅。带着充分了解长江江豚的目的,我们来到了科考营的首站,坐落于武汉的中国科学院水生研究所。
在研究所活动的两天中,我们去到了水生研究所的白鳍豚馆。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看到了人工饲养江豚的池子。这个池子的体积并不很大,大概只有半个游泳池的大小。但六只人工饲养的江豚仍在池子中欢快的游动着,享受偶尔来观察它们的人们的陪伴。在白鳍豚馆的地下,有一个布满透明玻璃的圆柱形建筑,透过这个设施,人们可以跨越水和陆地的间隔与江豚进行互动。幸运的人们会在不经意间看到江豚露出的微笑,江豚也因此被称为“水中的微笑天使。”观察结束后,我们亲身参与到了研究所研究人员的日常工作中。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了测量水质对于江豚生存的重要性,并指导我们测量水质。在水生所的研究人员的帮助下,我们为六只江豚清洗了它们平时生活的池子。近距离的与江豚接触下,仿佛更容易能感受到两个物种之间情绪的交换,看到水中江豚欢快的样子,心情似乎也会快速明朗起来。随后,我们也目睹了为江豚制作午餐的过程。与研究人员交谈后,我们也得知为江豚制作的食物的费用,进行研究的费用,清洗水池的费用相对于真正批给水生所研究的费用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他们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们来了解江豚,为江豚的生存做出努力。
科考的第二站,我们来到了位于石首的天鹅洲故道保护区。天鹅故道保护区是一片圈地保护区,这里生活着许多由长江引来的野生长江江豚。在保护区的研究人员的不懈努力下,天鹅洲故道保护区成为了长江江豚合适的栖息地。步行从保护区研究所穿越到湖边,我们看到了几只野生江豚在湖边欢愉地跳动。相比于水生所的小小池子,这个天然的自然保护区对于江豚们是一个更加自由更加舒适的环境。看着眼前的江豚,不难想象几十年前长江中自然之间其乐融融的和谐景象。日过午后,我们乘坐大巴来到了故道保护区附近的码头。我们通过乘船,在保护区内收取了保护区水资源的水质样本,同时也看到了许多野生长江江豚的在湖中欢快地反动。而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些野生江豚将会在保护区内接受特殊的训练,为日后长江环境改善后,再次引回长江进行准备。在与工作人员交谈的过程中,我们也得知,虽然如今国家已对自然保护的问题日益重视,但由于国家正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所以真正能批给保护区研究人员的研究费用还远远不够。江豚保护问题,还更加需要的是群众的重视以及捐款。
随后的几天,我们的科考团队来到了湖南洞庭湖。在洞庭湖的渔市上我们对当地捕鱼的居民进行一次采访。经过交谈,我们得知渔民这个职业在当地从业率已经直线下降,而捕鱼的居民也对保护长江江豚的行动非常支持。大部分仍在从业的渔民都是因为家境实在不好,而政府津贴又不够生活才会进行捕鱼活动,甚至非法捕捞,以及使用危险性捕鱼工具的。我们还从渔民口中得知,长江水质的破坏很大程度的与一些企业无节制的挖沙以及开采有关。而为了调查这些挖沙,开采的情况,我们坐上了在洞庭湖行驶的调查船。当调查船行驶到洞庭湖的内部时,我们看到了许多挖沙开采的船,有的开采点甚至停留着多辆挖沙船。这些挖沙船日复一日工作,对于水质的影响也可想而知。所以,想要从根本上改善长江的水质问题,还需要从人们的思想上进行改变。
说了这么多,想要从根本上解决长江江豚保护甚至对自然保护的问题,还要从我们自己的思想上入手,只有人们真正的对其他物种产生重视,而不是冷漠,这个世界乃至我们自己才能够更好的生存下去。
陶瑞霖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