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计算机网络、电源、通信广播、航空航天、卫星导航、雷达、国防建设等领域,雷电灾害越来越严重。所以,防雷的问题越来越关注。防雷是一个系统工程,一套完美的雷电保护系统应包括外部防雷,感应雷电保护和接地系统。雷声的闪电是最严重的伤害事故原因,人员伤亡,闪电是由雷电引起的火灾,严重雷击。因此,努力防雷减灾。
关键词:雷电现象;雷电灾害;防御措施
雷电分为直击雷、感应雷和球雷。但无论是那种类型的雷电,无不表现出超大幅值的电流和陡度,据笔者了解,雷电的电流幅值可达数十千安到数百千安,冲击性强,产生的电压对击中目标的破坏性极大。雷电的产生,往往会导致火灾、爆炸,破坏人类生活、生产设备,直接导致人畜伤亡,甚至造成大规模停电等严重后果。因此,防雷工程技术的应用研究具有很大程度的必要性。
一、雷击灾害的新特点
高科技被广泛使用后,雷电灾害的特点有很大的不同,出现的新特性。如:(1)受影响的区域增加,从建筑、电力、其他行业这两个行业,尤其是高科技的应用更广泛。如电信、计算机、航空航天、智能系统,等。(2)空间范围扩大了,雷电灾害的入侵到三维空间到二维空间。暴力雷电过电压波沿管道传播增加脉冲电磁场的空间,三维空间的形式在任何角落,无处不在的危险。(3)雷击损伤程度大大增强,雷电灾害的增加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4)雷电灾害的对象主要集中在使用昂贵的电子产品或微机设备,毫无疑问,智能建筑的主要对象违反将被闪电击中。
因此,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防雷工程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复杂性大大增加,和国防的雷声从单一保护到保护系统,我们必须根据新的特点和站在新的高度熟悉和研究现代防雷技术,提高雷电灾害预防的综合能力。
二、防雷技术手段
2.1 搭接,或称为“均衡连接”、“等电位连接”就是把各种金属物用粗的铜导线焊接起来,或把它们直接焊接起来,以保证等电位。等电位连接是防雷措施中极为关键的一项。建筑,屋顶上开始,一步一步开始,现代高层建筑的顶部有各种金属,包括各种天线、照明灯具、广告牌、饰品,等等,都要与避雷针等满足闪器等位。以下楼层同时也使每层潜力,走在建设不会有危险,无论多高的金属可能上升,像一只鸟站在高压输电线路,没有电击。同时,改善等电位连接,也可以消除由于电压升高突然“计数器”现象,在微波站天线塔后经常遇到被闪电击中一样。
2.2 传导,避雷针设备是接地的金属设备、高端高于建筑物的顶部,以吸引闪电,闪电一个强大的电流传导到地球,从而防止雷电流的建筑。虽然避雷针保护建筑,但导游的土地线有一个巨大的电流,会产生电磁场,可能损坏设备。所以这些措施必须在协会与其他措施防雷工作,是完全的。
三、防雷对策
3.1 不同防雷等级雷电灾害的具体防御措施
一类:采取措施防止直接雷击,雷击(电源)、防雷电波侵入措施(主要是弱电设备接地保护装置)。二类:直接雷击预防措施,侧面的雷声和闪电。三类:措施采取措施防止直接雷击,雷击(特别注意电源避雷器)的布局。
目前,大多数的避雷针结构,防雷设施使用富兰克林。其特点是使用高位置的下方雷云电场畸变,闪电本身,而不是受雷击保护。传统的避雷针已经使用了200多年,为防止雷击闪电一个好的影响。实践证明,这种方法仍然是一个经济有效的手段。但是闪电放电是被动的,它的保护范围很小。和闪电现象的统计特性的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完全理解和控制措施。因此,雷电防护科学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多种电子避雷器。气象服务人员应根据不同的场合、环境、地质条件选择不同的防雷设备。
3.2 加强宣传,提高雷电灾害防御的意识
加强防雷减灾宣传工作,提高了解雷电灾害防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全社会参与一次雷电的国防意识。我们必须坚持预防和控制的政策“预防为主,结合”;根据导演的原则,谁负责,从建筑,重建和扩张,严格控制,从一般闪电危害源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3.3 雷电监测与预警
雷电监测预警是使用高科技设备来确定雷电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并预测预警防雷工程的现代科学和技术。进入高科技的今天,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迅速,闪电的科学理解灾害监测和预警和防御要求越来越广泛。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在现有的闪电定位系统,多普勒雷达和其他设备,根据雷电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进一步完善雷电灾害监测、预测和发布系统,雷电预警信息及时向社区,使公众在闪电预防,从而达到预防的目的,确保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结语
造成由于不同形式的雷电灾害防御措施也不同,雷电流的防雷工作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建筑物防雷,防御直接雷击,通过回答闪器天线馈线、接地装置三部分组成,建筑的顶部安装避雷针,避雷带或闪器闪电保护网络,等等,并通过引入线连接到接地装置,达到保护的目的建筑从直接闪电,的金属管道、金属门窗在建筑,吊顶龙骨铅连接,有效地保护建筑内部的安全;信息系统防雷的防御雷电电磁脉冲,电气线路、信号线路,和天馈线避雷器上的磨损,并通过引入线连接到接地装置,所以,一旦有雷电流入侵,可以通过避雷器迅速排入地球,保护电子设备免受损害。
参考文献:
[1]李绣东.全国雷电灾害统计分析[J].沙漠与绿洲气象,2011,5(B8):1-3.
[2]梅卫群,江燕如.建筑防雷工程与设计[M].2版.北京:气象出版社,2006.
[3]陈渭民.雷电学原理[M].2版.北京:气象出版社,2006.
[4]尹辉海.雷击电磁脉冲防护技术在智能大楼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博览,2011,(23).
蓝卫洲 李常博 李金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