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区里的金丝猴

  云南省西北部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和维西县境内,海拔两千以上,有着一个面积近二十万公顷的国家级保护区--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由保护区。其复杂又奇特的地形,以及其地处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之间所带来的浓郁过渡色彩使其获得了“寒温带高山动植物王国”的美名。而在其丰富多样的动植物科目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外表憨厚的滇金丝猴了,

  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又名黑白仰鼻猴,分布于云南省西北部和西藏自治区芒康县等地的高山森林之中。由常年活动于雪线之上,暗针叶林当中,滇金丝猴为了适应这种特殊的自然环境,形成了独特的黑白相间的毛发,除此之外,滇金丝猴区别于其他金丝猴的显著特征还有因鼻骨退化而上翻的鼻孔和肉红色的厚嘴唇。滇金丝猴猴群活动范围为海拔3200-4300米,是目前发现的居住海拔最高的非人灵长类动物,而作为与人类及其相似的物种,其又拥有着十分明确的社会阶层构成。

  在近几年的科考行动中,科研人员取得了很多成果。科研人员每天会翻山越岭去追踪猴群,跟着猴群换山。在此期间,科考人员需要在不打扰猴群正常生活的情况下观察猴群的一举一动并记录下它们的各种行为,例如取食、移动、梳理行为、金丝猴抱团行为及其数量、玩耍、休息等。科考人员需要在经过长时间的记录之后得到一个相对准确和完善的数据,然后分析这些数据得到一个金丝猴活动时间飞配比并通过这些数据判断金丝猴的是否健康,活动频率是否正常,哪些因素影响了猴子的习性。此外科考人员还会定期采集新鲜的金丝猴粪便进行化验研究从而可以得到季节变化对滇金丝猴寄生虫感染率、感染种类及虫卵的影响;生态旅游对金丝猴寄生虫感染的影响;种群等级之间与寄生虫感染的关联以及生活区域环境,成年或幼猴和寄生虫感染的关系。科研人员会通过研究的数据对猴子的健康状况或者生活环境是否合适做出评估从而让保护区更有效的保护滇金丝猴,更有效的规避了一些人为因素对金丝猴带去的不良影响但同时也人工干预在猴群感染疾病时及时对症下药进行救治。

  除了辛勤努力不断钻研的科研人员外,为营造滇金丝猴了安全稳定环境付出贡献的还有在保护区里的二十多名夜以继日工作的护林员。他们的工作主要是保护滇金丝猴不受游客或不法分子的伤害和偷窃,吆喝猴子定期换山和观察研究猴子的习性。因为护林园对金丝猴的跟踪调查,黑熊、大雕、秃鹫等捕食者难以得逞,从而也在一方面确保了滇金丝猴数量稳定增长。滇金丝猴的主要食物是松萝,但长期在一个地区取食松萝会破坏树干,从而破坏了金丝猴的栖息环境。并且,如果金丝猴都集中在一个地方用食,产生的大量粪便发酵后会传播细菌,感染群内及周边的种群。因此护林员采取了每天用口令吆喝猴子换山头的方法,避免了猴子被细菌感染生病的可能,也确保其生活环境不遭到破坏。不仅如此,护林员吆喝猴子换居住地的过程还可以增加同种群之间的交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近亲繁殖。而在保护区对游客开放的早上,护林员可以监督游客不给猴子投食一些危害健康的东西并且以身作则传播保护滇金丝猴的意识,在猴子走太远而离开研究人员和游客观测范围时,护林员也能在不伤害猴子的同时确保其活动在规定的安全范围内。但这一系列人为的干涉,虽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滇金丝猴的安全健康和社会稳定,却也带来了潜在的负面影响。首先,护林员这样“半圈养”式的做法使猴子失去了野性。由于每天都与护林员接触,天性凶猛的滇金丝猴变得习惯了人的存在,游客可以近距离的随意拍照。同时,由于护林员会定期给猴子投送有营养的食物,原本习惯待在树上的猴子也因此改变了原有的习性开始习惯在地上进行日常活动。这样习性的改变,加大了保护区内滇金丝猴与野生种群之间的差异,使得科研人员研究的结果出现偏差,并且不再适用于整一种族。在对滇金丝猴自由有所限制的同时,人类的存在和生活也使滇金丝猴不再生活在一个完全自然,无污染的地方。但无论如何,护林员对滇金丝猴起到的保护作用,对其种群的稳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却是毋庸置疑的。

  集原生态的自然景观与对濒危动植物的保护于一体,白马雪山保护区无疑为生态旅游的开展提供了一个最佳场所。然而随着近年来开展生态旅游,将原始的自然环境暴露在游客面前的保护区越来越多,如何维持保护区自然与人类活动的平衡,做到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也渐渐成为一个重要议题。游客的生态保护意识与景区自我维护情况对景区内的滇金丝猴等濒危动植物造成一定影响。经观察,大部分游客在特定的观景时间内都能够积极配合景区管理人员的工作并且做到对景区以及受保护物种的一定了解,然而仍然存在有损害花草,大声喊叫等情况。随着游客密度的增加,滇金丝猴的行动也逐渐受到影响。据研究调查表明,当游客人数过多或者发出的噪音过大、距离过近时,由于人为干扰,心理安全感下降的滇金丝猴将表现出精神紧张,焦躁不安,且移动时间变得频繁。同时,景区人工饲喂也使滇金丝猴的活动发生了变化,造成其活动时间变得更少而休息时间变多。在近三年开展生态旅游以来,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获得了肯定的经济效益并作出社会贡献。然而出于对人为干扰影响的考虑,部分调控仍然需要被落实。例如为了不对滇金丝猴造成过多的干扰,森林公园的开放时间已由全天减为半天制。共创一个更美好的生态环境并维持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平衡不允许亡羊补牢,而变化已悄然发生,通过更多的研究调查,人为操控对滇金丝猴的生存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可以被减轻或除去的。但在研究人员不断发掘更科学的办法和保护区不断调整政策的同时,我们更需要做到的,是要提高人民保护动植物的意识,通过不同媒介和渠道进行科普,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我们并不主宰的大自然,也并不高于一切动物,与我们更加相似的灵长类动物更是如此,在它们身上,能看到许多人类的身影。而我们一直在努力做到的,除了是在弥补我们环境破坏所带来的恶果,也是在对人类种群自己的领悟以及救赎。

  曹见 陈雪祯 邓采旎 胡洁然 张培臻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