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理查德·耶茨小说《万事如意》中的写作特色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 关键字:万事如意,理查德·耶茨
  • 发布时间:2015-11-10 15:00

  摘要:小说的写作特色多种多样,本文主要从反讽和细腻的心理描写两个方面对《万事如意》这篇小说进行解读,力求加深对这篇小说的理解,领悟其中的深刻内涵与艺术魅力。

  关键词:《万事如意》;反讽;心理描写

  理查德·耶茨是美国小说家,其处女作是1961年发表的《革命之路》。《十一种孤独》是他另一部比较著名的作品,曾被誉为“纽约的《都柏林人》”,《万事如意》就收录在这本短篇小说集中。耶茨是一位被文学史长期不公正对待的大师,是一位被遗忘的优秀的美国作家,获得过很多赞誉,包括“作家中的作家”、“焦虑时代的伟大作家”,其艺术风格影响了很多文学大家。

  近年来有许多文学评论家从不同视角对理查德·耶茨的《十一种孤独》进行了阐释和解读,主要几个角度有简约主义,伤感情怀,孤独文学。本文主要选择《十一种孤独》的一篇小故事,即《万事如意》,从反讽和细腻的心理描写两个方面,对这篇小说的写作特色进行简要分析。

  一

  反讽是指说话或写作时一种带有讽刺意味的写作技巧,单纯从字面上我们不能了解其真正要表达的事物,然而事实上其原本的意义正好是字面上所能理解的意义的相反,通常需要通过上下文及语境来了解其用意。反讽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言非所指,也就是一个陈述的实际内涵与它表面的意义相互矛盾。

  《万事如意》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主人公格蕾丝和拉尔夫是一对即将结婚的情侣,结婚前一天,身边的老板、同事和朋友都在以不同的方式献上自己的美好祝福。整个故事都是对结婚前一天所发生事情的描述,虽然情节简单,通俗易懂,但却内涵丰富。故事的结尾作者留下了一个悬念,拉尔夫为了参加朋友为他举行的聚会,把未婚妻格蕾丝一个人留在了家里,两人相约第二天早上九点中央火车站见。虽然格蕾丝允诺她会去,但从文中我们并不能得到一个肯定的答案。文中很多细节都表明虽然他们即将结婚,但其实思想上却不同步,互不知对方所想,也并没有过多的考虑对方的感受。

  故事的标题是万事如意,其原意是指一切都符合心意,喻指一种幸福美满的生活,但对于整个故事情节来说却是一种反讽,小说中女主人公格蕾丝自己都没有真正确定到底要不要嫁给拉尔夫,就答应了结婚,然后却在一切都基本成定局后又质疑自己所做的决定,“她不能嫁给他--她根本不了解他。有时候,她又觉得,她不能嫁给他正是因为太了解他。不管哪种情况,都让她拿不定主意”;拉尔夫认为结婚以后就是另一种生活,他对婚姻并没有过多热情的期待,反而因为婚前最后一天的普通生活感到一丝失望与失落。从另一方面来说,也许标题万事如意也暗含着一种期待,一种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女主人公格蕾丝有着对爱情的期待,“那一刻她摇曳在沙哑的哼唱里,他的歌声穿过她的头发,似乎就是在那一刻她决定以身相许”。她也有着对友情的感激,“格蕾丝一阵感激与欣慰,想掩饰都掩饰不住”,最好的朋友玛莎从之前的反对到现在的祝福她们,格蕾丝对此感到开心。至于拉尔夫,他对婚礼前的这个星期五还是抱有很多期望的,他希望这一天能够特别一点,更有意义一些;他也想花四十大元买一个一年用不上一次但却非常喜欢的包,最后意识到“他生活中事情总是这样;只有在涨薪水后他才能拥有一个那样的包,他认了”。事实上,每个人都对生活充满爱与期待,但同时也充满着恐惧与孤独。

  二

  基本上耶茨的每一篇小说最大的特点都是心理描写,在他的小说中,读者能够清晰而透彻地看到主人公复杂和动态的内心世界,可以这样说,耶茨实际上是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来塑造他的“类型化”人物,《万事如意》中的主人公格蕾丝和拉尔夫正是这些“类型化”人物的典型。格蕾丝与拉尔夫是一对即将结婚的男女,作者通过很多细节描写,如“他退后几步,双目圆睁,一付理所当然的表情。她该理解才是。如果结婚前她就这样了,该死的,结婚后她会怎么样呢?”这些细节都向读者展现了这对婚前男女互不理解对方,他们对未来充满了恐惧,不安。作者将这些细节与人物的内心体验紧密地结合了在一起,为读者清晰地呈现了一对即将结婚但却互不理解的,孤独的人物形象。

  小说一开始展现的是一幅万事如意、幸福的景象,在格雷斯婚礼前的最后一个星期五,没有太多的工作,老板,同事纷纷送上礼物与祝福,表面上的开心仍然难以掩饰心中的孤独与苦闷,在一切安静下来之后,格蕾丝开始感到痛苦,她觉得自己不能嫁给他。随后作者转而叙述当初格蕾丝与其未婚夫拉尔夫初识的故事,拉尔夫在一番锲而不舍后终于获得了格蕾丝的芳心,看到这,读者会以为虽然格蕾丝对这段感情持怀疑态度,但至少拉尔夫是真心的,然而其实不然,拉尔夫对于未来的婚姻生活也有一种恐惧。事实上,因为自身某种缺陷和互不理解,他们都是孤独的,无人发现,无人安慰,但同时自身却不承认。耶茨没有单纯地止于呈现,而是将故事推向了高潮,读者跟随作者的笔,从开始的确信格蕾丝和拉尔夫会步入婚姻的殿堂,到后来渐渐怀疑他们是否能够按照原计划举行婚礼。这些直抵人物内心的细节描写让读者看到了两个孤独的普通人物形象。

  与其他同时代的作家相比,耶茨的这一写作风格可谓独具匠心,他将创作的视域集中于现代社会中的失败者和其孤独的精神领域当中。虽然耶茨笔下的人物形形色色,各不相同,但至少有一点是一样的,那就是孤独。孤独者是将不同人物的的生命经历串接起来的凝聚点与唯一主题。耶茨曾经说过,“如果我的作品有什么主题的话,我想只有简单一个:人都是孤独的,没有人逃脱得了,这就是他们的悲剧所在。”《万事如意》正是这样一个短篇,作者也以反讽手法与细腻的心理描写阐述了这一主题。

  参考文献

  [1]姜虹.小说集《十一种孤独》中简约主义的伤感情怀[J].青年文学家·外国文学,2013:63.

  [2][美]理查德·耶茨著.陈新宇译.十一种孤独[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3]曾艳兵.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4.

  [4]张玉东.理查德·耶茨的孤独文学浅析[J].外国文学,2013:149-150.

  刘金梅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