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后期管理与维护存在问题的思考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农村,供水,水质,工程建设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1-09 17:26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科技的日益进步,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情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部分地区的水资源利用问题日益突出,尤以中西部最为明显。本文将以山西农村为例,通过对该省农村用水现状的分析,总结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保护水质、兴建供水工程、明确责任体系、统筹规划、健全管理等几方面的解决方案,以期对今后的农村集中供水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集中供水;农村供水城市化;水质安全;自动化监控;工程建设
一、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的发展现状
(一)农村用水趋势分析
1.农村水资源利用方向
水资源不可短缺,农村地区的用水安全问题关系,是国家一向高度重视的民生热点问题。中国大部分农村的用水比例,以生活用水和企业用水为主。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供水之于当地企业发展和经济水平提高,所发挥的作用日益加大。为响应国家号召,各省政府部门大批开展整治改善农村环境的实践工作。
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因安全便捷、利于监管,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展开。农村集中供水,是一种从水源处集中取水,并通过大规模的水质优化处理后,利用送水管道直接送水入户的新型取用水形式。由于经过严格的水质处理,农村的用水安全问题大大改善,生活卫生水平也逐步提高。
2.从降水量和水利工程建设方面分析山西省的城乡缺水问题
山西省地处我国中西部,降水量全年普遍偏少,城乡蓄水工程因得不到充足的水源,居民用水问题较为突出。此外,该省工业发展水平高,以煤炭资源为主构成的产业链,在施工过程中因为破坏了地下隔水层,引起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补给混乱状况,导致水位明显降低,出现新一轮的用水安全问题。
3.农村供水城市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资源逐渐替代城市基础资源。面对着水资源日益短缺的生存环境,农村供水城市化的进程也会随之加快。山西省忻州市等地区纷纷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将大规模的集中化水资源供给作为主要供水渠道,部分偏远地区以单独供水的小型水利建设为补充,逐步改变原有的水资源供给模式,促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大趋势。
这种新型的供水模式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渠道组成:一,按照农村村落所属街道划分供水方向,多村联合供给;二,地理位置偏僻的村落,在已有水源的基础上,实现河流水域范围内的相互补给;三,在目前的城镇地下送水渠道上加以拓展,同步完成城市周边村落的供水工作;四,针对位置偏远的山村地区而言,要积极开展深井、大井打造工作,弥补城乡一体供水的不足,逐步实现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用水一体化的水资源利用目标。
(二)农村供水系统的缺陷
1.农村居民用水点过于分散,加大集中供水困难程度
由于农村地区的地理环境复杂,导致部分地区远离城镇,无法近距离参与城乡一体化供水的工程使用。再者,山西省地形复杂,使得供水渠道不得已改变既定的输送路线,大规模长距离的铺设管道,导致工程成本大幅度增加。
2.水质安全问题突出
农村集中供水系统建设普遍存在资金不足的现象,设施极少配备成套的水质监测系统、智能净化消毒装置,长期以往,不合理的低标配设施导致水资源质量安全存在隐患,并未能发挥预想安排中的作用。农村集中供水出现极为明显的安全隐患。
3.供水系统后期维护措施不明确
农村供水系统因沿袭传统的供水装置,在水质监测和应及保护机制方面功能单一。面对管道破损等突发情况,难以采取合理的补救措施。防护不严谨,导致大规模的水资源出现污染、浪费等问题。
二、农村集中供水系统存在的问题
(一)供水质量亟待提高
大部分农村供水工程,由于承包者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偏低,加上工程筹备资金不足,存在着较为普遍的水质安全问题,如水质标准过低、水压和水量偏小、水源供给不稳等。以山西省为例,因为农村集中供水系统建立时间过短,资金不足,导致缺少专业的水质监测人员,先进的设备无法高效地投入使用,一定程度上影响该系统的服务水平和质量。保证水源的水质安全,并实时监测水资源输送过程中的水质标准,对建设新农村至关重要。
(二)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管理资金安排欠合理
从近几年山西省水资源输送工厂的运营情况来看,只有极少数的企业可以凭借用户所缴纳的水费正常运转,且在此种企业运营中,也以企业用水所承担的资金为重。因为水费多数低于所输送的水资源成本,所以单靠水费盈利的部分工厂已经呈现出亏损的趋势。正常运营的多数水厂,更多的是采用收缴城乡用水居民的手续费等途径维持生计。
(三)责任制度不明确,系统监管部门混乱
就上述供水系统的管理状况而言,负责系统搭建并监督其日常运营的的是城市水利局,检测蓄水工程内水质的是城市环境保护局,检测出厂输送水质的是城市卫生局,而水费的制定则是城市物价局,输水装置的安装则是当地政府部门和水资源输送工厂双方。由于缺乏明确的责任主体,导致看似分工明确的几个部门,一遇到应急事件就互相推卸责任,不能及时地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加上缺乏明确的应急管理机制,负责部门无法高效率地解决突发状况。
(四)偷水浇田等特殊问题的应对措施不完善
我国农村供水工程涉及的范围较广,施工量较大,工程负责主体不明确,运营机制不完善,缺少具体可行的应急管理举措。面对着农民偷水等破坏性较大的突发事件,难以做出最合适的应对指令。
三、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后期管理与维护问题的相关对策
(一)加大对水源和水道的保护力度,严格监测水质
建设农村集中供水工程,首先要加大对水源地的保护力度。一旦水源出现污染,要在最短时间内采取应急举措,降低污染的程度。其次要保证水道输送过程中的水质安全,避免将劣质低标准的水输送给用户。第三,要配合专业的防污染设备,努力做好水污染的防治工作。第四,卫生部门要及时监测农村居民的日常生活饮用水和企业用水,预防疾病的发生。
(二)改进集中供水工程,确保资金实现利益最大化
要更加精确地完成集中供水系统的架设工作,采取最优质的水源地,亲近自然,在原有的地形基础上确定更合理的设计,如在当地的建筑材料里选用合适的组件;尽可能地使用高性价比的一体式水质处理装置和供水装置。要保证资金的充分,在满足一切客观条件的基础上,依据最规范的设计,建立起一个具体可行的集中供水工程构建体系,并以此为蓝本,加以推广,保证实现最高的利益。
(三)构建一套完善的供水安全体系,确保农村用水安全
1.明确管理部门
首先,建立一个最高级别的地区水资源利用管理组织,整体管理该地区的农村用水问题,并对该供水工程负主要责任。其次,在该组织下辖属水质监测、水源保护、应急处理、专业维护等部门,实现居民用水的全方位保护,确保农村用水安全。
2.完善维护制度
去掉对农村地区的供水系统进行全程监管,保证充足的专业维护人员,及时处理该系统所出现的问题。
3.加强监管
供水系统的日常管理方面,要保证使用最合格的材料、最专业的人工,建立起高质量的供水系统;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日常管理制度,实现资金的透明化使用,并加以公示,以防止出现资金漏失的局面。
(四)完善农村供水管理体制,实现智能化管理
1.人工管理,合理安排
合理安排供水系统的监测管理人员,采用轮班制,保证全天候专业人员实时监测该系统的任何情况,及时处理。
2.网上在线监测系统,实时监测
加大网络与当地企业的合作力度,推行全自动监测系统,保证智能程序达到实时监测的目的,为该供水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人工和机器的双重保障。
(五)由政府宏观调控,部门通力合作
当地政府部门要加大扶持力度,出台相关政策保证农村集中供水的高效运营。设立水资源专向保护基金,避免解决突发事件得不到资金支持的问题出现。在水电税方面,适当放低对该类企业的要求,降低供水企业的经营风险,促进城乡用水一体化的进程。
四、结束语
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农业大国,水资源问题关乎中国的国计民生,是当前状态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城乡建设,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实现中国梦,各级政府部门应主动与供水企业合作,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工作的圆满完成。在实事求是的积极探索中,摸索出一套适应于中国农村地区供水城乡一体化的系统机制,最大程度上发挥该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解决城乡用水问题,推进我国民生建设。
参考文献:
[1]唐兴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2(15).
[2]郑慧爽.廊坊市广阳区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成效与建议[J].河北水利,2011(06).
[3]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实施中期评估报告(摘要)[J].中国水利,2009(01).
[4]陈来进,王岐航.商丘市梁园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实践[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08(10).
[5]薛红锋.平顺县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及对策[J].山西水利,2013(02).
杜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