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江豚,唯一生活在淡水中的亚种,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及洞庭湖与鄱阳湖。这种有着美丽微笑的长江水生物种却正在经历与与它的近种白鳍豚相似的命运。白鳍豚早在2002年已经被列为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虽然对它的保护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却鉴于长江河道环境的恶化,白鳍豚在2007年被宣告已功能性灭绝。同样承受着巨大环境压力的长江江豚今天所面临的紧张局势不亚于二十多年前白鳍豚的困境,能否将江豚保护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就显得十分困难了。
在长江河道中,繁忙的航运,毫无节制的滥捕与沿岸污染企业的偷排成为了威胁江豚的主要因素。而在洞庭湖与鄱阳湖,绵延不绝浩浩荡荡的大型采沙船在湖中作业,使得在其中生存的江豚的生长繁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这四类因素不仅仅在危害着江豚这个长江旗舰物种,同样也对长江,鄱阳湖和洞庭湖的整体水域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江豚作为长江中的旗舰物种,作为一种生活在长江中两千多万年的“活化石”,它的栖息于生存实则可以很好地反应出长江水域环境与其它长江鱼类的生存环境。于是,为保护江豚所作的努力也就绝不只是江豚受益,长江整体环境和其它鱼类也同样会受益。然而在今天,江豚的数量已经从1991年的2700余头到现在不足1040头,并且还在以每年13.7%的惊人速度下降着。如今已经到了保护江豚最关键最紧迫的危急时刻了,江豚保护已经到了不得不进行的地步,再或者等待它们的也许就是白鳍豚的厄运了。
在长江石首段的天鹅洲豚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我们见到了这家成立于1992年,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家对鲸类动物迁地保护的保护区。做为国内在江豚保护领域的先行者,保护区于1990年在长江故道中投放了五头江豚,现在已成功将其发展为可以进行自我繁殖的生物体系了。在江豚整体生存环境如此恶劣的情况下,这不但是辉煌的成就,也是极大的希望,标志着通过人类介入的保护是有可能达到保护江豚的目的的。然而,并不是所有江豚都如同天鹅洲故道中的一般幸运,他们并没有禁捕的河道,没有相对干净的河水,更没有人们对它们时刻的关注。如何对这些江豚进行保护才是真正应该被重视的。既然对所有江豚进行迁地保护明显是不可行的,如何解决切实问题就只能通过对江豚现处环境的改善。翌日,在与当地渔民的交流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一些地方上存在的问题。地方上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速度而忽视对环境的有效保护,同样监察机制也难以适应日益严苛的环境保护标准。这些沿江企业肆意排放污染物,一方面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无法挽回的伤害,同样也对长江水生物造成了伤害。2012年,我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的11.5%,却消耗了21.3%的能源,45%的钢和54%的水泥,从而导致我们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分别为2117.6万吨和2337.8万吨,位居世界第一。现在,中国经济已经从最初的粗放式发展逐渐转换为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的道路。地方政府要勇于破除“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观念,使一批科技创新能力高,经济附加值高,环境污染破坏少的企业起到以点带面的发展作用。关停无治污能力,排放不达标的工厂,让拥有更为先进治污设备的大型企业进行生产作业。或是将生态环境优势转换为生态农业,旅游业的经济优势,摆脱倚靠牺牲长江生态环境发展经济的困境。江豚,以及其他长江生物的保护不能仅仅依靠民间力量,政府力量本应自觉应起到引导作用。据中国经济参考报的报道,污染已导致渤海水体功能受到严重破坏与污染,每年逾28亿吨污水和逾70万吨污染物使渤海不堪重负。渤海中的海洋生物已经几乎全部消失,成为“海底沙漠”。如果不想让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也重蹈渤海的覆辙,那生态环境保护就应当是一场分秒必争的攻坚战。
洞庭湖,长江江豚的另一个重要的分布水域,也在遭受着各种不同形式的破坏。将洞庭湖与长江相连的城陵矶已经被采沙船全部占据,绵延的沙船对江豚的繁衍与种族的迁移与交流造成了很大的阻碍。江豚每年往来于长江干流与洞庭湖捕鱼,产仔,在洞庭湖枯水期间进入长江生活。然而,数百条运沙船,采沙船日夜守在通往长江的关口城陵矶,致使洞庭湖中的江豚无法回流长江。与长江的通道被人为切断后,江豚的自然习性自然也会受到严重影响,从而使它们的繁殖能力,抗病能力都大幅下降。对于江豚的延续来说,这种整体种群所受到的伤害是致命且不可逆的,江豚的数量也是在这条极端拥挤危险的湖中逐渐减少的。挖沙船的危害并不仅限于此,挖沙会直接导致湖床的破坏,其他鱼类的产卵,孵化的困难程度必然会增加,致使洞庭湖鱼类的数量与种类都大幅下降。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洞庭湖现存鱼种类仅为数十种,远远少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一百二十余种的种群数量。不光是种群数量在减少,各种鱼类的绝对数量也在下滑,从高峰时的十二万吨的自然产量到现在只有二至三万吨的自然产量。另外,湖区内一些渔民采用电打鱼,迷魂阵,滚钩的方式捕鱼,也进一步加剧了鱼类资源的减少。而由于江豚的食物为湖中的各种鱼类,江豚的食物也会随着渔业资源的减少而减少,在不能回游长江觅食的情况下,江豚的生存困境就不难理解了。如果没有壮士断腕的决心治理湖中的沙船与滥捕,也许以后不仅洞庭湖江豚会受到灭顶之灾,湖中其他鱼类也一定不能幸免。沙船所带来的经济利益是一时的,一次性的,但洞庭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的的生态环境,旅游资源所收到的损失却是永久的,难以弥补的。
江豚,现在唯一一种生活在长江中的鲸类动物,长江中的旗舰物种,正在人类眼下如同白鳍豚一般慢慢消失。如果不再对这种比国宝大熊猫数量还少的生物进行关注和保护的话,也许未来一切的努力都会显得太晚。如果人们还不能改变经济发展重于生态环境的陈腐思想,经济未必能够继续保持高速发展,而人类生存环境却一定会持续恶化。只有人们有了行动的勇气,不再将环境保护停留于纸面,江豚才有可能真正脱离险境。
吴若桐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