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创业培养策略研究与实践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高职院校,学生,创业培养,国际经济
  • 发布时间:2011-09-01 09:02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千千万万的创业创新人才。

  在国际经济危机波及全球,我国受经济危机影响经济增长放慢,就业压力增大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难现象显得尤为突出。创业是解决社会就业问题的一条捷径,创业培养教育是一种新时代的人才培养方式,是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大学生创业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需要,是社会和经济结构调整时期人才需求变化的要求,也是解决当前国际经济危机的需要。因此高等教育要从就业培养教育走向创业培养教育。

  一、学生创业培养模式研究

  创业素质是一种包括知识、技能或能力、经验和人格在内的复杂结构,是一种综合性的主体因素。创业能力是创业素质的外化形式。

  创业培养教育模式有多种多样,在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有不同的创业培养教育模式,不同学校有不同的创业培养教育模式,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创业培养教育模式,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创业培养教育方法,不同的学生个体有不同的创业培养教育方式,在不同的情景下也有不同的创业培养教育新模式和新方法。目前国内创业培养教育模式有基于产学研模式下创业培养教育模式,基于工学结合模式下创业培养教育模式,本科院校的创业培养教育模式,高职院校的创业培养教育模式,将创业培养融入某一专业或某一门课程中的教育新模式和新方法,将创业培养融入校内实训、校外实训、工学结合、产学研结合、顶岗实习等情景下的教育新模式和新方法,不同的学生个体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式进行创业培养的教育新模式和新方法等等。例如,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以“创业教学+创业模拟+创业实践”为内容的“三位一体”创业教育模式;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创业教育方面采取的是一种在“全真环境”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并为学生提供全程的创业指导和帮助的教育模式;湖州职业技术学院采取的则是在“模拟环境”下对大学生进行创新与创业教育,学校设立专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学生所创办的“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模拟市场化运作,学校则模拟相关政府职能机构对这些创业“企业”进行监督和管理新模式。

  国外创业培养教育模式也很多,如以培养创业意识为主的百森商学院模式,以培养实际管理经验为主的哈佛大学模式,以培养系统的创业知识为主的斯坦福大学模式等。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创业培养教育模式选择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可以是单一的教育教学模式,也可以多种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相结合的混合教育教学新模式,形成特有的高职院校学生创业培养教育教学新模式。同时,也可以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模式,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区域地方特色、学校专业特色的教育教学新模式。

  二、学生创业培养课程体系架构研究

  创业培养教育的真正落实和显现成效,必须结合区域地方特色、学校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科学合理架构课程体系,学习和引进国内外高校一些优秀的创业培养教育类课程,进行课程改革,以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形式,将创业培养教育内容纳入到整个人才培养规划之中。

  1.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为主线,架构主课与辅课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规划中,在主课(第一课堂)课时确保安排同时,加强讲座、学习讨论、参观工厂企业、始业与毕业教育、演讲、网络、社会实践等辅课(第二课堂)安排,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构建主课与辅课相结合的创业培养教育课程体系。

  2.以培养学生的洞察社会需要和开拓创新的能力为主线,架构必修与选修相结合专业课程体系

  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规划中,在理论够用、强化实践原则指导下,合理安排专业课的理论讲授时间和课程实践时间,突出专业核心与必修课课程教学,构建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创业培养教育课程体系。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各课程实践,培养学生洞察社会需要和开拓创新的能力。

  3.以培养学生的人文、应变等素质为主线,架构文理兼容互补文化课程体系

  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规划中,安排一定数量的文化基础课为必修课,同时加大公共选修课安排的力度,突出安排数学、物理、化学、语文、外语、哲学、自然辩证法、历史、地理等自然、社科类课程,构建文理兼容互补的创业培养教育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应变素养和发展能力。

  4.以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和坚忍不拔的精神为主线,架构校内外各情景的技能课程体系

  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规划中,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用模拟仿真、生产性、赛前训练和考证前训练等多种形式,强化技能训练,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同时,也要加大校外实训基地利用率,集中安排一年左右的时间到农村、工矿企业和流通领域进行实践锻炼;还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到企业进行参观学习、调研和实践锻炼。

  从而构建校内外各情景的创业培养教育课程体系,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之路,达到培养学生具有开拓创新能力和坚忍不拔的精神的目的。

  三、学生创业培养内容构建研究

  课程是教育的心脏,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关键在于课程。更新课程内容、开发新教材、进行课程的整合、注重课程改革的实施是我国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设置创业情景,营造创业氛围,培养创业意识,搭建创业平台,培养创业能力,提高创业素质,建构合理课程知识体系,推进课程整体优化,加强教材建设,是高职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

  高职创业培养主要以环境、能力、素质等三个方面的内容为基础,建构课程知识、能力培养和素质培养三大体系。但课程内容选取必须兼顾知识更新、生产岗位实际和教学改革三方面的需要,坚持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同步进行,大力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提高学生创业素质。

  1.以环境为主架构课程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在课程建设中,在确保完成人才培养规划要求相应的知识前提下,加强讲座、学习讨论、参观工厂企业、始业与毕业教育、演讲等课外活动内容安排,设置创业情景,营造创业氛围,培养创业意识,构建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课程知识体系。

  2.以能力为主架构课程能力培养体系,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在课程建设中,在确保完成人才培养规划要求相应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前提下,安排时间和任务,搭建创业平台,培养创业能力。构建专业能力、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相结合的课程能力培养体系。通过系统的知识学习与课程实践,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

  3.以素质为主架构课程素质培养体系,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

  在课程建设中,在确保完成人才培养规划要求相应的基本素质、职业素质培养前提下,安排参观工厂企业、创业素质讲座、创业素质演讲和网络等形式,培养学生创业素质,构建基本素质、职业素质和创业素质相结合的课程素质培养体系,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精神。

  四、学生创业培养基地搭建研究

  学生创业培养教育基地建设非常重要,关系到学生创业培养的效果,关系到学生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提升。

  高职院校学生创业培养主要以环境、能力、素质等三个方面的内容为基础,建构环境教育基地、能力培养提升基地和素质培养提升基地。

  1.搭建实景和模拟相结合的环境教育基地,培养学生在不同环境下的创业意识

  充分利用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进行实训,将创业意识融入各实训任务之中,在实训过程中培养学生创业意识。

  同时,利用模拟公司、仿真软件进行模拟仿真创业实践,利用网站网络、“练摊”和电子商务进行真实创业实践,让学生体会不同创业环境,培养学生在不同环境下的创业意识。在学校和企业支持下,搭建实景和模拟相结合的环境教育基地。

  2.搭建实景和模拟相结合的能力培养提升基地,培养学生创业创新能力

  充分利用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进行实训,将创业能力培养融入各实训任务之中,培养学生在不同环境下的创业能力。同时,利用模拟公司、仿真软件进行模拟仿真创业实践,利用网站网络、“练摊”和电子商务进行真实创业实践,培养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在学校和企业支持下,搭建实景和模拟相结合的能力培养基地。

  3.搭建实景和模拟相结合的素质培养提升基地,培养学生创业素质

  充分利用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进行实训,将创业基本素质培养融入各实训任务之中,培养学生在不同环境下的创业意识。同时,利用模拟公司、仿真软件进行模拟仿真创业实践,利用网站网络、“练摊”和电子商务进行真实创业实践,培养学生在不同环境下应具备的创业基本素质,提升学生的创业综合素质。在学校和企业支持下,搭建实景和模拟相结合的素质培养提升基地。

  五、学生创业培养实施的途径研究

  1.加强就业创业引导,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在第一次课堂上,没有正式讲述课程内容之前,一般会以课程序言的形式,对本课程的基本状况及对应的职业就业情况等进行一定的描述。可以利用这次描述的机会,对学生进行职业就业创业引导。通过对课程的描述,使学生加强对职业就业创业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创业兴趣,树立正确的创业意识。

  同时,通过对本课程、行业和职业情况的分析,有意识地对职业岗位进行描述,宣传本课程、行业和职业在产业结构中的地位和价值,以及社会对本职业的看法,让其知道每一个行业、每一种职业都是受社会尊重的,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创业创新精神,为其日后的职业就业创业做准备。

  2.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模式,培养学生创业创新能力

  创业能力的培养是职业院校一项重要的任务,在教学和实践中,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等各种培养模式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

  为培养学生创业创新能力,课程的学习实践从校内简单的课内开始,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安排长时间的生产性或仿真性集中实训,深入一步利用校外实训基地和校企合作单位进行工学结合顶岗实训。将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于课程学习的始终,真正做到“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合一”、“理、虚、实”相结合,在各种环境下实践,形成特有的课程教学模式。

  3.利用案例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

  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通过一些相关的实例来加深学生创业素质修养。利用鲜活的例子、深入的讨论、自主的思考,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和精神的触动,使其在头脑中形成意识,促进其创业素质的培养。

  例如,举一些行业企业人物创业成功的案例,让学生具体了解创业之初和创业成功的背后涉及许许多多的艰辛和汗水,创业过程中的每一步都需要踏踏实实的努力,需要有一定的创业素质,使学生加深对创业素质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为日后的创业打下一定的基础。

  总之,创业培养教育是一个完全不同于传统教育的崭新课题,高职院校创业培养教育必须结合各自具体实际,大力开展学生创业培养策略研究和实践,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区域地方特色、学校专业特色的教育教学新模式,架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构建新时代创业培养内容,搭建创业培养基地,实施学生创业培养科学有效的途径,增强学生创业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业创新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实现从就业向创业跨越。但是,由于环境、知识、技能或能力、经验和人格之间是密切联系的,因此,更应该注重对这各个层面的整体把握。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社会所需要的不仅是具有职业素养的人才,还需要具有创业素质的人才。因此,大力开展学生创业培养策略研究和实践探索,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注:本文为国务院委托国家级课题“职业院校创业教育研究及系列教材开发工程”的子课题“职业院校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策略研究”〔2010〕(项目编号:CY0011)和浙江省社科联“民生调研协作攻关”专项课题“浙江省大学生网店创业的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1XN09)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丽水职业技术学院)

  文/卢菊洪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