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职业教育,职业院校,教学改革,授课教师
  • 发布时间:2011-09-01 16:25
  职业教育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教育,它以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为目标,在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不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深奥的理论知识。因此,教学模式创新研究,加强实践教学,把实践教学模式贯穿到整个学习过程的始终,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笔者针对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学工作,从如何体现实用的特点、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断加强教师队伍素质、构建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完善教学考核体系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职业院校教学的改革提供有益的探索。

  一、专业教育要体现实用的特点

  专业教育教学要求课程的开设和教材的选择,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学内容应该反映时代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方向;课程的开设要体现实用的特点。如果一味追求面面俱到,使学生学得过多、过杂,其结果是不但收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反而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材方面,必须避免同一本计算机教材连续使用的情况;对于过时、落后或者没有任何实际应用知识的教材,一定要舍弃更换新的教材。教材的选用应以学用结合为着眼点,授课教师要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合适的教材。

  二、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是指以学生的需要为中心、以学生的能力拓展为中心、以学生的知识结构为中心,展开实践教学。以学生的需要为中心,就是以提高技能为目标设计教学进程,提供支持服务。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选取上,要针对学生所学专业的不同,分别开设与其专业对应的专业课、公共课,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尽量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实践教学,把教学生学习技能变为学生主动学习技能。在教学中,不是面面俱到,而要讲清课程的要点和知识点,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多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让学生主动学习更多的具体内容;尽量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交流,允许学生在课堂上向教师提出问题,将问题引入课堂;关注学生的课堂反馈,在不影响教学总体计划的同时,及时调整授课进度,不断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专业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和继续学习的能力为目标。所以,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彻底改变只重视理论学习、不注重实践教学的做法,坚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能使教师把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所以,一方面,在教学中要保证实践课与理论课有合适的比例,相关理论课后要进行至少一次实践课以保证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教师应高效利用每一次实践课。教师在课前对实践课做出明确安排,明确每次实践的目的、任务、内容与要求等;上课过程中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讲解,对出现较频繁的错误可以在上课时进行集体讲解,对特别容易出错的进行相应的专项练习等;课后要求学生写出相关实践报告。这样,既可以避免学生实践的盲目性,又对学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训练,从而保证了教学质量。

  四、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1.要转变教师个体的教育观念

  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还是发展认知的手段。素质教育的实施,使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得到了极大的尊重。教师的权威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接受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帮助学生积极参与,以促进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一个好的教师,不是只上好一节课,而是要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开拓学生的思维。

  2.教师要具有自学能力

  教师应该通过在职学习、参加进修和培训等方式,加深专业理论知识;通过深入企业,接受实际工作能力的锻炼,提高自身动手能力,使自己能始终站在学科技术前沿。专业知识不深,必然影响讲授内容的深度、广度和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念。

  3.教师应该具有较强的教育能力

  这主要包括全面细致地观察了解学生的能力;发挥教育艺术、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具有缜密的思维和精准的语言表达能力;能把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结合起来,独立完成教研任务的教研能力。

  4.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素养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教师要有极大的爱心和耐心,去帮助学生解决教育、生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五、构建有特色的课程体系

  职业学校应从专业的实际应用要求和社会的需求出发,构建符合应用需要的课程体系,推进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整合,并采用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方式。必修课应该按专业特色来划分,教材的内容要紧扣专业应用的需求,做到“因专业施教”。其次,学校可以按学生的兴趣与需要,设置能体现多样性和灵活性的基础选修课,并可以增加其比重,以满足学生的兴趣与要求。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由“要学”到“会学”、由“会学”到“学会”,从而主动掌握本学科的认知规律。教师要重点突出实用操作技能的教学原则,使教学更具有实用性、针对性,从而更加贴近社会需要和职业岗位需求标准,使文化教育、技能训练和资格证书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

  六、不断完善教学考核体系

  职业学校的教学考核是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和监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和保证。重视和加强教学改革的评价与考核,在顺利开展教学改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考核一方面能对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检验;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所采取的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进行引导。例如,通过模块化教学的方式,将教学内容分成多个相关模块,每个模块看似相互独立却又上下贯通,每学完一个就让学生进行相应模块考试。学生对每个模块的学习都不能掉以轻心,最后在进行整个内容的期末考试。这种考核方法有助于学生踏实掌握所学知识,而不是期末考试时突击复习,考完就忘记。由于模块化教学是前后关联,若前面不认真学习,后面的教学就很难跟上。这样,学生平时的压力要大一些,但有了平时的扎实基础,期末时就会相对轻松,知识的掌握也就更牢靠。此外,书本的知识只是考试的一部分。为了鼓励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实验课也要作为考试的重要内容。教师应该认识到,一个好的考核方法,对于学习一门课程是至关重要的。

  七、根据社会的需要设置课程与教学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一些与社会脱节的专业势必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消失。在进行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及时调整专业内容和专业学科。但是,也不能跟风而上,而要根据学校的特点、生源质量、地区需要等因素综合考虑,设计最适合学生需要的专业教学,从而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

  专业教学有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要改善职业学校专业教学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大力改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和热爱,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地掌握相关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以培养出更多符合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技术型人才。

  (作者单位:淄博市技师学院)

  文/王倩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