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课程应精讲多练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机械制图,课程,技术语言,能力
  • 发布时间:2011-09-01 09:58
  机械制图是一门技术基础课,更是每个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都必须掌握的一种技术语言。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这又是一门培养其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的重要课程。机械制图课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质量。在教学中,笔者采用了精讲多练的教学方法,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精讲多练”的含义及必要性

  “精讲多练”是各科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所谓“精讲”,就是教师按照大纲要求,认真研究教材,对教材进行去粗存精,撰写出较为合适的教案,并在此基础上抓住重点,条理清楚,板书简洁、干练,运用准确、生动、精练的语言,传授书本知识。所谓“多练”,就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有侧重点地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精选课堂、课外练习题反复练习,以达到巩固和掌握基本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机械制图是一门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基础学科,课程中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对学生的理解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要求高,它是学生学习后续课程不可缺少的基础。由于职校学生几乎没有实践知识和经验,初次接触此课,学习起来难度较大。在内容多、学时少的情况下,需要教师彻底改变独占讲台“满堂灌”的教法,抓住中心问题,注重疑点讲重点,突出难点讲关键,易混内容讲对比,一般规律讲特殊,培养能力讲思路,从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师所授知识,并通过课上、课下做大量的习题,掌握好学习制图的一套基本方法。

  二、“精讲多练”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同一教学内容,有诸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应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改革教学工作。要用好“精讲多练”法,教师必须对教材内容反复钻研,吃透教材的全部内容,系统、完整、准确地把握教材的内涵与外延。这样,才能用简练的语言把所学知识的精髓准确、全面、深刻地表达出来,在精讲中“教”,在精讲中“扶”。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精讲多练”的教学方法,通过精炼概括之后,强化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记忆力,在制图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在讲解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这一机械图样绘制部分的重点内容时,笔者向学生讲解和板图演示了三视图的形成和投影规律后,用“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九个字概括出了三视图的投影规律,语言精炼,重点突出。这样,学生易懂、易记,印象深刻,强化了记忆,也可使教师在讲解时以较少的时间获得较大的效果,从而为“多练”提供时间上的条件。

  又如,在讲解线、面的投影分析中,把三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归纳概括为:一般位置直线——“三斜三短”;投影面平行线——“两平一斜”;投影面垂直线——“两垂一点”。这样,把七种类型直线的投影概括为三句话共十二个字,便于学生记忆,利于学生理解。学生只要记住这十二个字,就能熟练地想象出直线在空间的位置和它的投影特性。同时,学生在背诵中加深记忆、理解,并能在学习中加以丰富、发展和完善。因此,在讲解平面的投影特性时,学生根据前面讲的直线的投影特性,自己就能进行归纳概括出:一般位置平面——“三个平面”;投影面平行面——“一面两线”;投影面垂直面——“两面一线”,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制图的兴趣。

  在学生对每一节新授课的内容有了初步的理解后,可以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习题进行练习。通过多练、多应用,巩固和加深对概念和概念系统的理解。例如,上面提到的直线的投影特性,教师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后,学生立即练习,并通过前面归纳的“三句话、12个字”判断直线在空间的位置。

  无论什么样的课型,“讲”与“练”同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讲”是“练”的基础,“练”是“讲”的归宿,“讲”与“练”相互渗透,相互结合。

  “多练”是“消化”知识和帮助记的重要手段,“多练”相当于将“精讲”过程中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但是,教师应在“多练”过程中,掌握好习题的数量、难易程度,注意掌握对练习速度和质量的要求,练习的次数和时间要分配适当,练习的方式要多样化。这样,不仅可引起学生的练习兴趣,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可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俗话说:“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教师”。只有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在“讲”出水平、“练”出成效上下功夫,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掘每个学生的潜力,从而使机械制图这门课的教学质量达到一个新水平。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技师学院)

  文/常启伟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