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演示实验教学之我见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基础,化学演示,实验教学,教师
  • 发布时间:2011-09-01 16:57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演示实验不但具有简单操作、现象明显的特点,而且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示范性。通过演示实验,不但可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而且可以使学生了解正确使用仪器及试剂的方法和操作过程,以便日后能独立进行实验,并能正确使用这些仪器和试剂,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做好化学演示实验,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能力。那么,如何才能做好化学演示实验达到目的要求呢?笔者认为,要做好化学演示实验,应当做好下面几项工作。

  一、明确演示实验目的

  每次演示实验,都要有明确的实验目的。作为教师,应滚瓜烂熟地理解教材,对每个章节每个实验,都要清楚其内容,如教会学生什么知识,揭示什么原理,示范哪些实验操作,锻炼学生发展哪种能力等。例如,酚醛树脂的制取实验,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巩固苯酚、甲醛性质的知识,重点练习水浴加热的实验操作,锻炼学生使用酒精灯、铁架台、烧杯等仪器,在水中加热物体的实验操作能力。对于不同的演示实验,应该告诉学生观察哪些内容,如何去观察,使学生能看懂实验,准确地观察到实验的现象和结果。例如,实验室制取乙烯和做石油分馏实验,都是用烧瓶加热液体,瓶内都放入碎瓷片,都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引导学生留意观察这两个实验的不同点,所用的烧瓶不一样(制取乙烯时使用的是圆底烧瓶,石油分馏时使用的是蒸馏烧瓶),温度计放置的位置也不一样(制取乙烯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浸入与浓硫酸的混合液中;石油分馏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放在蒸馏烧瓶支管的出口处,以测量蒸气温度)。否则,演示实验必将达不到预期的后果。

  二、充分准备,坚持课前预试

  对于每个演示实验,教师不但应了解其原理、现象原因等,而且都应在课前进行预试,尽可能把导致失败的各种因素排除在演示课之前。上课前,还必须对准备好的实验用品进行一一检查,尤其是一些小的用品,如玻棒、镊子等。真正演示实验时,有可能因粗心大意而操作不当,或者仪器的清洁、干燥、试剂的纯度、浓度、装置的气密性管路不畅通或其他事先未估计到的偶然因素等,导致实验时出现被动局面。例如,在做焰色反应实验时,钠火焰的颜色为黄色,但实际燃烧时颜色有一定的变化。这是因为物质纯度不够(可能含有其他的杂质)的原因。坚持课前预试,可以减少这样或那样的事情的发生,确保实验成功。但是,如果做足充分准备的实验,但还是失败了,就一定要查找原因,到底是哪里出现了问题,向学生说明事实的真相,再进行重新演示。

  三、保证演示实验的安全

  选做安全的实验,保证演示实验的安全,但并不是所有实验都是绝对安全的。教师对可能发生危险的实验,必须掌握好操作关键,对那些采取了严格措施还不能完全防止可能造成伤害事故的实验,则不能做。演示实验过程中一旦发生炸伤、烧伤、中毒或其他事故,不但不能达到演示实验的预期后果,反而会影响师生的身心健康,还可能造成学生对化学实验产生恐惧心理,影响以后的学习。对于有毒或有强烈刺激性气体(如一氧化碳、氯气等),用量要少并尽量少逸入教室空间,即使没有危险性,也应该防止因刺激性气味使学生萌发对化学实验或化学学科的厌恶心理。例如,演示实验时,打开门窗或用毕及时移到室外等。

  四、确保看清演示实验

  让每个学生都清楚地看到演示实验的全过程。在演示实验时,可做好一些环节,如过于复杂的操作,教师先示范分解动作,再进行示范连续动作。例如,做石油分馏实验,有加热液体装置,又有气体冷凝装置,可先进行每个装置的示范分解,再进行连续操作。另外,也要注意以下因素:老师站的位置是否适合;手、手臂、身体是否挡住了某些学生的视线;实验环境光线亮度是否足够;观察现象与背景的颜色是否适合等。例如,在观察气体NO2颜色时,如背景是自己的彩色服装,学生往往看不清其颜色,这时,可根据情况考虑用白纸来衬托。

  五、演示实验操作要规范

  化学实验是一项严肃、认真、容不得半点“凑合”的工作。教师的演示,必须操作规范、准确、有序、协调。教师演示实验所用的仪器及其他用具必须整洁,试管、烧瓶不能有污痕,破旧的配件如胶管、角匙、镊子等,不宜再用于演示实验。学生掌握操作技能的惟一途径是练习,大多都是以模仿开始的。如果教师的操作不规范,必将给学生留下不正确的“第一印象”,产生不良的影响。例如,酸跟碱性氧化物的反应演示实验:用药匙向一干燥的试管里加入少量氧化铜,然后再向试管里加入2毫升稀硫酸,小心加热试管并轻轻振荡,不能加氧化铜就一大匙,倒入近半试管(5~7毫升)稀硫酸,否则给学生造成“老师也没准儿”的感觉。

  六、边做示范,边讲清实验道理

  对于实验的每一个步骤,作为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授,让学生知道怎样做,而且要清楚为什么这样做。关键是讲解实验操作要领与成败关键,提示安全注意事项,针对学生普遍易错(基于以往经验)的操作做示范。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记住其中的内容。例如,做试管加热液体实验时,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时,试管要倾斜,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小心从试管里液体中下部加热,并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试管应向着无人的地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如果加热试管容积过多,加热时,液体易溢出;试管倾斜,受热面积大,从液体中下部加热,不时上下移动试管,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体暴沸,发生事故;试管不能对着人,是防止液体沸腾喷出伤人。学生理解了操作的原因,也就会按要求去做了。又如,进行试管持拿操作示范时,教师边示范操作,边说明要“三指(拇指、食指和中指)握”、“二指(无名指和小指)拳”、“握取试管近上沿”,让学生运用视、听和动觉(可提示学生用铅笔代替试管模仿)器官感知这一示范操作。

  七、演示实验结束后,进行必要启发

  实验结束后,学生看清了实验现象、操作方法,教师可根据实验的目的要求,设计思考题,进一步开展“由表及里”的工作,启发学生思维,达到启智养能的目的。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会对演示实验的现象产生兴奋感,继而会产生疑问:“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针对学生的这些问题,作为教师,就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启发、诱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原理去分析、推理、判断、概括,弄清实验的原因。例如,氯化氢溶于水,形成喷泉的演示实验。在干燥的圆底烧瓶里装满氯化氢气体,用带有玻璃管和滴管(滴管里预先吸入水)的塞子塞紧瓶口,立即倒置烧瓶,使玻璃管放进盛着石蕊溶液的烧瓶里,压缩液管的胶头出水几滴,烧杯里的液体即由玻璃喷出,形成美丽的喷泉。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景像呢?因为常温下,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1体积的水大约能溶解500体积的氯化氢;当压缩滴管的胶头出几滴水,就溶解了500个几滴水体积的氯化氢,瓶内的气压减小,外面大气压把水压进瓶内形成水柱。为什么要用干燥的烧瓶呢?因为湿润的烧瓶必然会导致实验的失败,氯化氢已溶于瓶内水,不会产生气压差了。

  总之,演示实验应在鲜明、准确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作为教师,只有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由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经验,找到适应学生实际情况及需求的演示实验教学方法、途径,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广东省茂名市第二高级技工学校)

  文/容新伟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