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电视机原理与维修》一体化教学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教师,彩色电视机原理与维修,一体化,双师型
  • 发布时间:2011-09-01 13:32
  随着“普高热”的升温,升入技工学校的学生的基础越来越差,只靠教师教已经不能满足学生需求,学生必须学会自学,教师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以往的教学法,先理论、后操作,且理论课与实习课分开,造成理论与实习相脱离,使学生感到理论枯燥无味,难以产生学生兴趣,而实践又缺少理论的依据与帮助,难以学好记牢和掌握。目前,笔者进行了《电视机原理与维修》一体化教学的改革和尝试。下面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谈一些体会。

  一、一体化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

  实施一体化教学首要条件是教师。一体化教学需要的是“双师型”教师。没有“双师型”教师,理论和实训还是割裂的。“双师型”教师是指那些能够把专业理论与生产实训有机地结合起来,高效率地教会学生的教师。“双师型”教师必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能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综合职业能力不仅是操作技能或动手能力,还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为完成职业任务所需的全部内容。“双师型”教师是教学行家,也是生产好手,能将各种知识、技能、技术相互渗透、融合和转化。为了培养“双师型”教师,笔者所在学校先后组织教师到达长虹、TCL、格兰仕等企业参加各类培训学习。

  二、分析教材,对教材进行相应处理,编制一体化教材

  结合大纲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笔者把《电视机原理与维修》课程进行整理,增减了一些内容,主要讲授彩色电视机的工作原理、主要参数的检测与维修技术,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补充诸多维修的新技术,实现《电视机原理与维修课程》理论和实训的无缝对接。在制定课题时,笔者还注意突出知识要点与把握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让实验成果更加直观化、趣味化。整合后,《电视机原理与维修课程》共划分为六个课题:整机电路组成方框图(含电视机的基础知识)及电源、光栅形成、图像形成、伴音电路、遥控电路、彩色电视机新技术。以项目的形式,分别进行理论学习、操作技能训练和考核在内的一体化教学。

  三、采用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主旨是改变传统的、课堂内的静态教学模式,通过教师教学生怎么做,学生独立自主地去学与做。笔者举一个例子,说明一体化教学的设计。

  1.任务名称

  彩色显像管的认知、测试及调整。

  2.任务实施的目的

  熟悉彩色显像管的结构及其附属部件;学习彩色显像管各电极电压的测量方法;了解色纯及会聚的概念及调整方法;了解白平衡的调整方法。

  3.任务实施的器材

  彩色电视机、示波器、万用表、常用电子工具。

  4.任务操作的要点

  打开电视机的后盖,识别显像管及其附属器件;测量彩色显像管各引脚电压,观察灯丝电压的波形;进行色纯及会聚调整;进行白平衡调整。

  5.讨论

  讨论题目:彩色显像管由哪几大部分组成?什么是色纯和会聚?色纯和会聚不良时怎样进行调整?白平衡失调对彩色图像有什么影响?如何调整白平衡?彩色显像管成像原理及光栅形成条件是什么?

  一体化的实质,是将教室与实训室融为一体,将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情景教学的氛围,在课题(或任务)教学中学习技能,获得能力,使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学习有效地融为一体。这样,改变了过去电视机理论课与操作课分开授课的教学方式,调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从原来的“填鸭式”教学变为现在的学生学、老师导的自觉行动。

  四、实施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控制

  一体化教学要达到理想的效果,单靠先进的设备和教师的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在实施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实施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控制尤为重要。因为课程的改革、课程的开发,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施。因此,紧紧抓住课堂教学的质量,是保证一体化教学取得成效的关键环节。笔者学校非常重视加强对课堂教学的检查与评估,建立了一套较为科学、可行的检查、评价制度,并通过学生、教师及其他有关途径,及时反馈课堂教学质量的信息。

  五、开展一体化教学应避免的几个误区

  1.弱化理论知识讲授

  若理论知识讲得不全、不深、不透,或只对操作要领作简单说明,一味采用操作过程的示范模仿,便成了陈旧的师傅带徒弟模式,是和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背道而驰的。

  2.理论知识的讲解和技能训练课题脱节

  这与传统教学模式无二区别,只是把工艺知识的讲授放在实习时间内进行,还相对占用了实习操作练习的时间,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3.课题训练不能按教学大纲足量完成这不但使技能水平达不到教学要求,还降低了理论知识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是极不可取的。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技师学院)

  文/尹细妹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