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师终身学习支持体系的特点与建设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支持体系,终身学习
  • 发布时间:2011-09-01 10:42
  为进一步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要从规模发展过渡到内涵发展、提高质量上来。2010年9月13日至14日,在杭州召开的全国高职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副部长陈希同志强调未来10年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是提高质量。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师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如何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成为我们当前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现状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高职院校的形成,主要是通过大专和成人专科改制、中专和中技学校升格或者大专与中专学校合并而成,教师来源主要是改制或合并前的老教师和新毕业的年轻教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素质就显得参差不齐。以我院为例,目前校内专任教师中,35岁以下的教师占55%,36-45岁教师人数占11%,46岁以上教师人数占34%,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占29.34%,具有中级职称的专任教师占12.59%,具有初级职称的专任教师占54.07%。而且,在大量初级职称专任教师中,经过技术师范院校等师培机构初步培养的年轻教师只占35岁以下年轻教师人数的20%。由此可见,师资队伍结构严重失调,老中青教师结构呈哑铃型。大量的青年教师在职业道德、教学方法、专业学科的社会实践、班级管理、科研水平等方面存在着各种问题,就是一些老教师也因知识老化与社会快速发展而逐渐脱节。因此,加大教师的终身学习及继续教育已成为高职院校迫在眉睫的任务。

  二、高职院校教师终身学习及其内涵

  1.终身学习

  终身学习最早是在1994年在罗马召开的“首届世界终身学习会议”上提出的,并作为21世纪的“社会行为”和“生活方式”,但并没有提出明确的概念。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的宋孝忠老师认为,终身学习的现代内涵是指在时间观念上,变一次性学习为终身学习;在空间观念上,变封闭的学校学习为开放的社会学习;在价值观念上,变学历学习为学力学习。

  2.终身学习与终身教育

  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各有侧重点,二者不能等同,学习的范围大于教育。终身学习着重从学习者的主体角度强调个人在一生中的持续学习,以实现个人在一生中学习需求的满足。终身教育着眼于教育客体,更侧重于创造学习的条件,着眼于建立各种教育机构,提供各种教育场所和机会,建立一个使学习者能够终身受教育的体系,保障人们各种学习需求的实现。

  3.高职院校教师终身学习

  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这一教育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教师既要能进行理论教学,又要能够进行实习、实训教学,要具备双师素质。因此,高职院校教师终身学习可以这样界定:高职院校教师终身学习是指高职院校教师为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实现自身业务素质发展的需要,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学习过程,包括职初期学习、在职培训学习和专业价值观学习。

  三、高职院校教师终身学习支持体系建设

  1.高职院校教师的职初期学习

  职初期是教师真正进入教师岗位,成为一名名符其实的教师的起始时期。通常情况下,是指新手教师入职后的前三年。教师能否顺利地度过职初期,对他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职初期在教师成长阶段中的独特地位,决定了教师在这一阶段有更多的需求,理应得到更多的支持与帮助。因而,构建完善、有效的职初期教师支持体系,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及教师队伍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1)配备指导教师,通过传、帮、带,实行结对子。为了加快职初期教师的成长步伐,使其尽快进入角色,应给新教师配备指导教师,即安排一名教学功底扎实,有良好师德与教学改革精神,工作责任心强,有丰富的教学指导经验,热衷于青年教师培养的资深“双师型”骨干教师,负责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指导教师应负责指导青年教师的备课方法,帮助他们熟悉课程,指导他们开展试讲,进行课程建设、教材建设,通过集体备课、听课和评课,对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给予评价,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建议,让他们逐步掌握将学科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教育科学理论和教学技能有机结合起来的技巧。

  (2)建立学术讲座制度,开办百家讲坛。建立学术讲座制度,开办百家讲坛,具体来讲可以采取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聘请校内外专家为新教师们介绍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学术前沿动态,解读国家职业教育宏观政策及最新教改信息,讲解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第二,根据学校教改情况,安排不同的课题,让不同的新教师准备后为其他老师开办讲座;第三,让新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兴趣爱好,自选课题,为学生进行科普讲座。

  (3)实行微格教学。微格教学是1963年由德瓦埃.特.艾伦开发的一种培训模式,主要是针对师范生和在职教师为提高教学技能而开展的一种培训。菏泽家政职业学院的李保勤老师将这种培训方式引入了针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培训,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微格教学是建立在现代教育理论、视听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系统训练教师教学技能的一种先进教学方法,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利用现代的录音、录像等设备,帮助被培训者训练某一特定技能技巧。由于职业院校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都是非师范院校毕业生,因此,要结合他们所教课程的内容对其进行教学基本技能如板书、组织教学、导入新课、多媒体课件制作等的培训。另外,职业院校教师肩负着实践、实习、实训的教学任务,还要根据其任教学科对他们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微格教学的实施过程一般包括确定训练目标、观摩示范、分析与讨论、编写教案、角色扮演与微格实践、评价反馈等几个步骤。为了提高青年教师参加微格教学的积极性,课前要有针对性地确定训练目标,注意加强指导教师课前的示范、指导工作。教学分组时,要注意将相同或相近学科的青年教师分在同一小组,以利于分析、讨论和评价反馈。

  (4)开展讲课比赛、观摩听课活动。高职院校新教师任职时间短,缺乏高职教学经验,不了解高职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特点。为了使他们尽快掌握授课技巧,要实行新教师观摩听课、评课制度。通过教师相互听课、开评议会和讨论会,使新教师不断感悟、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改善,尽快熟悉教学的基本环节,掌握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学院每年要举办青年教师讲课比赛,这有利于激发教师教学的内驱力,有利于提高教师发现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的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师设计与实施教学方案的能力。

  (5)积极开展科研活动。高职院校教师开展的科研工作主要是为解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技术问题。在解决这些技术问题的过程中,新教师可以将自己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进行有效迁移,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带着问题钻研理论、丰富理论。因此,开展科研活动能促使青年教师深入所授专业的实践环境,把专业理论与技能有机结合起来。学校应树立“科研兴校”的意识,提高科研工作在职称晋升等工作中的权重,加大对教师科研活动的资助力度,增强新教师开展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6)积极探索网上学习模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已经普及,学校可以给青年教师每人提供一台笔记本电脑,利用校园网络进行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网上培训模式是指充分利用互联网上丰富教育资源,通过建立网络培训平台和互动网络交流共享空间,以学校和教师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对教师进行的一种远距离的继续教育。

  2.在职培训学习

  (1)制定教师培训学习计划。学校要根据事业发展规划和专业建设计划,制定教师培养“五年计划”,明确培训学习目标、重点、途径和保障措施,并以文件的形式确定下来,作为以后的执行标准。

  (2)明确培训内容。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这一教育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教师既要能够进行理论教学,又要能够进行实习、实训教学,同时具备双师素质。根据这一要求,教师培训学习应包括以下两类内容:第一类是学校自己组织的教学业务培训,第二类是派教师去行业、企业顶岗学习和实践锻炼。

  (3)明确各部门职责。教师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并明确学院人事处负责教师资格培训学习,教务处负责教学业务培训学习,科研处负责科研能力培训学习,学生处负责学生管理能力培训学习,确保各项训练有条不紊地进行。

  (4)建立和运用科学的奖励和激励机制。学院各部门要制定针对教师德能勤绩方面的量化考核细则,根据教师一年的工作实绩情况,实行年终考核。对于成绩突出者,除了给予物质奖励外,还要有精神奖励,并以此作为评优和晋升的标准,以此推进教师的培训学习工作。

  (5)加强合作办学。各高职院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学科和学科带头人,也有自己的弱势学科,院校之间既可以强强联合,又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实现教学人才资源和实验资源的共享。除了加强国内高职院校的合作,国际交流也需要进一步拓宽,充分利用国际人才信息库,一方面选派教师接受继续教育和学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先进教育教学手段、先进的思维模式;另一方面吸引学有所成的国内外学者进行讲学或工作,采取“送出去”和“请进来”两条腿走路的方式,进一步完善教学和科研队伍。

  (6)加强对教师终身学习的评估。教师评估是教育管理的一个手段,终身学习作为一个先进的教育理念,两者之间似乎缺乏必然的联系。但先进的教育理念要落实到实践中,必须借助一定的手段,许多教育专家指出,适当的教师评估可以起到促进教师终身学习的作用。

  3.专业价值观的培训学习

  价值观是个体或群体的一种外显或内隐的特征,表示什么东西是“值得的”或“可取的”,影响着人们对行为方式、手段和目的的选择。在个体心目中对事物看法主次、轻重和排列次序,构成个人的价值观体系,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

  不同的职业群体具有不同的价值观,高职院校教师专业价值观是被教师或教师群体所公认的,通过强化教育及观察学习等方式逐步内化而成的行为准则,是教师对学校各项事务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一种认识和评价标准,是处理价值问题所处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总和。积极、健康、向上的教师专业价值观包括终身学习意识、敬业、创新、责任感、归属感、奉献、关爱、诚实、正直、合作、进取等,指导教师的决策和行为,是教师进行有效工作的基石。

  (1)对教师的专业价值观进行准确定位。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要完成教书的使命,更要承担育人的责任。高职院校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价值观念也更深地进入学生头脑,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追求。因此,学校要改变只重视教师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培养,忽视教师健康价值观的养成。学校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导向,选择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内容,采取多种价值观教育渠道,注重营造积极的价值观教育环境,培养高职教师健康向上的专业价值观。

  (2)建立和运用科学的激励制度,满足教师正当的物质需要。激励,简单说就是激发鼓励。在组织行为学中,激励是指管理者运用特定的手段,促进工作群体或个人产生有利于管理目标的行为过程。在教师积极的专业价值观的校本培训中,学校应通过改革人事管理制度、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分配制度及考评制度,帮助教师形成健康向上的专业价值观。

  (3)建立价值观示范引导机制,为高职教师树立模仿和学习的榜样。在高职教师校本培训中,学校应通过制定《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岗位工作标准》等工作章程,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通过开展评选教学名师、评选大学生喜爱的教师、教学技能比赛等活动,评选一批具有积极、健康的价值观的楷模。为教师树一个标杆,让他们有一个学习和模仿的榜样,通过这些楷模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促进青年教师的健康价值观的养成。

  (4)满足物质与精神需求,增强青年教师养成健康价值观的内在动机。无论老教师还是青年教师,都面临着家庭、住房、职业发展空间等诸多实际问题。学校对教师的管理要做到“感情留人、事业留人、机制留人、管理留人”,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增加职业发展动力。另外,学校要尊重教师个性,充分发挥教师潜能,为其发展提供一定的自由空间,增强其发展的内驱力。

  (作者单位:菏泽家政职业学院)

  文/董会龙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