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对政治教师素质提出全新要求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素质教育,政治教师,教师讲授,表达能力
  • 发布时间:2011-09-01 12:36
  素质教育思想体系对政治教师素质提出全新的要求,教师在素质教育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所以,每一位政治教师都应适应时代的需要,认真钻研、努力探索、不断提高,以适应新时期的素质教育要求。

  一、对政治教师教学能力的全新要求

  政治教师必须努力具备全面的教学能力,这是我国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因素。

  1.提高表达能力

  这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为了使学生更易于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并能了解思想政治教育之美和汉语之美,教师的语言应力求准确、简洁、生动、形象,富有逻辑性的语言感染力。

  2.用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理论设计教学

  现代教学设计主要由学习需要分析、教学对象分析、教学媒体设计、教学评价设计等几部分组成。因此,素质教育思想体系要求政治教师必须克服传统教学决策的局限性,将教学活动的设计建立在系统方法的基础上,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现代化。

  3.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

  政治教师应通过阅读、参加研讨等方式,具有广阔的理论视野和专业修养,及时将最新的科学知识纳入自身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适应学生渴望新知的需要。

  4.应具有科研创新能力政治教师更应该关注各种教育现象,研究教育问题,勇于进行创新实践,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二、对政治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出全新要求

  素质教育要求政治教师改变传统的灌输型教育观,进而形成创新型教育观,树立起全新的创新教育思想观念。

  1.完成向“学生中心”的转变

  学生应由“听众”转变为“演员”,以参与代替以往的旁听。教师则更重要,要在素质教育新模式中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学会发现、分析、研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2.完成向“方法中心”的转变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方法”上。从素质教育的观点看,如何教、如何学比教什么、学什么更重要。

  3.完成向“人性中心”的转变

  “人性中心”的素质教育,即认识到学生是一个感性、理性和灵性的“全人”。教学设计应顾及学生认知、情意和技能等方面的均衡发展;确认“学”是教学的目的、“教”只是手段的思想,从而保证教师的一切活动对学生始终具有教育意义和价值。教师应既注重因材施教,又使学生能够人尽其才,了解、尊重、欣赏、发扬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积累成功的经验,帮助学生获取自信心,从而不断进步。

  三、对政治教师为人师表提出全新要求

  教师应强化“以德育人是根本”的素质意识,成为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模范。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最根本的力量源泉,来自教育者对被教育者的直接影响。”教师,特别是政治教师,更要充分重视并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

  1.教师应更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课

  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拥有适应时代要求的科学的教学理念。教师在备课时,可有效利用新的方式,如上网备课。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也使备课知识点脉络清晰,充满鲜活的时代气息。利用网络备课,使教师的备课内涵更容易达到广度和深度的要求,这是一种有效的备课方式。

  2.教师应既备教材,又备学生

  确立主体性教学观念,应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积极心态。教师要将微笑带入课堂,把尊重送给学生,将浓浓的关爱倾注给他们,并满怀热情地关心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努力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只要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学生当作一种礼物接受。”

  3.教师对课后作业进行创新构想与设计

  对于课后作业,可采用实践性作业。布置学习性作业,促使学生积累知识。例如,组织学生介绍新闻、点评时事、追踪热点问题等,拓宽感知的渠道。教师还可以布置有创新性的探究性作业,让学生了解生活、接触社会,增长才能。

  4.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尊重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拥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念。教师应注重学生存在个性差异。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有300名学生,就会有300种不同的兴趣和爱好。”教师应该变以往传统教育仅仅关注学生的共性的不足,而去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重视个性发展,重视个人素质的提高。

  5.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性还给学生

  要改变传统教学中“重视教师怎样做”,而“忽视学生怎样学”的做法。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讲的机会给学生,把问的权利给学生。

  (作者单位:黑河市劳动保障技工学校)

  文/杜光辉刘艳华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