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导向教学探析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驾驶技术,教学探析,教学准备,维持纪律
  • 发布时间:2011-09-01 16:18
  教师好比汽车驾驶员,既然任务是驱动汽车,就需要你必须掌握驾驶技术,包括点火、换挡、刹车——组织自学、展示成果、反馈问题,这就是行动导向教学。行动导向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习者职业能力的发展,核心在于把行动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

  一、行动导向教学过程的几个主要环节

  1.教学准备

  课前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主要包括教学任务书的准备、教学设备的准备、教学工具及实习工具的准备,以及学生组内分工的设计、学生完成任务所需查阅资料的准备等。学生课前所做准备主要是预习,学生在课前按照教师给的预习提纲找出问题或知识点并做好笔记,课堂上释疑。教师将有关的材料发给学生,他们首先自己寻找答案,然后在课堂上讲解、讨论。学生具有一定的预习能力后,师生共同确定预习内容或学生自己确定重点、难点,学生自己寻找有关的资料做好预习笔记,课堂上讨论、释疑。自己学会归纳总结,个人质疑,小组讨论。对于共性的疑问,在上课时要求学生讨论发言。

  行动导向教学,教师必须充分准备、认真设计每个教学环节,对教学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要有充分的准备,并做好各种预案。行动导向教学对教师的知识面要求更高,教师应该能够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

  2.下达教学任务

  教师以简洁的语言陈述这节课的任务,并下发任务书;任务书包括应掌握句式、词组,所用时间,目标要求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处理好以下几个环节:

  (1)合理导入,营造氛围。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关注度,激发学生学习及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

  (2)下达任务,明确任务要求。下达任务后,要让学生明确安全规则,懂得完成任务的途径和方法。学生一定要明确任务,并知道完成任务的途径和具体时间。

  (3)多种途径,获取必备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布置预习任务、课外学习、查找资料或播放课件、知识讲解等方式让学生获得必备的知识。在这个环节,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学习。

  3.合理分工,协调完成任务

  完成任务是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主体部分。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完成任务的基本思路、方法后,按学生的具体情况,划分学习小组,组内分工协作,完成任务,形成“作品”。学习小组划分及课堂组织形式如下:

  (1)分组。每班按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将学生分成6人左右的学习小组。

  (2)确定组长。每组根据成绩和组织能力选出一正一副两名组长。组长责任:维持纪律、学习分工、作业检查、学习辅导评价组员等。

  (3)组内编号。按学习成绩将组内学生编号为1、2、3、4、5、6。

  (4)排桌。教室内竖排坐,成绩较好的就近坐,以便交流。

  (5)组内学习。组内再分两队,由两个组长各自领一队。队内按编号由小对大进行一对一的帮扶和检查,最后一名检查组长。由下向上问问题时,逐级上问,也可越级学习。最后组内对面两队交流,组长汇总。

  (6)组内讨论方式。为避免组内的“假讨论”和组长话语霸权现象,形不成真正意义上的讨论。学习小组内再次分出讨论小组,对面两个同学为一组(最后若多出一人则三人为一讨论小组),讨论不出结果的内容可以向上一级讨论组问。

  (7)代表发言。组内所有同学都要积极发言,先让学习基础稍弱的同学发言,最后组长补充。

  (8)大组之间的交流合作。大组之间是一种竞争、合作的关系。

  (9)小组评比。任课教师评价小组:根据上课各小组表现,每周任课教师评出所教班级内的表现优秀小组三名,在小组得分中直接加5分。

  分组时应考虑学生的能力、性格、性别等因素,要利于激发学生动手、动脑、发挥特长、全员参与,避免学生被边缘化。学生分组后,由学生自己选出组长并根据任务合理分工。在具体实施阶级,既要目标明确,协调工作,又要群策群力、共同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认真巡视,注意管控,随时提供咨询和指导。这个环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让学生在“做中学”主要体现在这个阶段。

  以学生的组内阅读活动为例来说明协调完成任务过程。

  阅读展示环节可以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展示,例如分角色读、同号齐读、异号PK读等。要求:齐读两遍时,一遍比一遍快,齐读时要求声音洪亮,语调正确,读齐读准。

  组长指导读,号码对应:6—3,5—2,4—1。

  检测读,1—2PK3(组长盯准自己组员读的程度)。

  学生自己画出重要词组和重要句子,组长整合讲解。

  讲解文本时的要求:难点由组长负责教会组员。教师指导点拨,重点句子一口气疯狂读。

  抽测一组读出重点词组,其他组补充。

  1—2号背诵文本中的词组和句型,3—4号在掌握1—2号的基础上能自己生成新的句子。5—6号完成1—4号任务同时能表演文本。

  4.作品展示

  在规定的时间,学生完成任务形成自己的作品后,安排时间让学生进行作品展示。作品展示的方式如下:

  (1)从低到高或异组同号共同展示。各小组的组员的序号按着学习成绩好坏顺序排列。5号和6号能够表演;3号和4号能够流利地读熟文章并理解。1号和2号能够选择自己能够接受的1至2个句子,能够读熟并理解。

  (2)1—2号把重点短语写在黑板上并写好例句,5—6号以本课的重点及难点列出类型:选择、情境交际、句型转换等类型的试题,3—4号浏览监督异组。

  (3)以各小组的3—4或5—6号为单位展示自编对话,要求必须用上本节课所学的部分词汇、句型、语法等。其他学生根据表演进行评价、纠错或对文本提出问题,意在全员动起来。

  根据作品的形式,也可选派一位同学讲解或集体展示。

  教师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讨论,找出规律特点,并对学生作品做出积极的评价。一定让每个组在规定时间内充分展示各自的亮点,既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又让别的同学有所收益。

  5.教师点评

  教师点评可在学生作品展示时随机进行,或者在所有学生作品展示完毕后统一进行,也可由学生相互提问,进行辩论。教师要将个别问题和普遍问题给学生讲深讲透。

  让学生既要明确正确的作品形式,又要知道可以保留的独创内容。

  二、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效果

  在笔者所任教的两个电子商务高职班(平行班)中,选择其中一个班级作为实验班,人数为42人;另外一个班级作为对照班,人数为40人。两个班保持正常教学秩序,不形成人为的竞争氛围。实验班主要采用的是行动导向教学,对照班还是沿用五步教学法。在实验班中,我们初步实行了课堂教学任务化、评价方式过程化的任务型教学基本模式。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笔者对学生的课程满意度、学习行为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见表1和表2;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了考查,结果见表3。

  从表格可以看出,行动导向教学法较受学生欢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课堂活动的参与意识及协作精神明显增加,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采用行动导向教学的实验班比按原有模式教学的对照班学习成绩有明显的提高。

  三、行动导向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行动导向教学中有三个问题值得思考。第一,学生动起来了,动静如何结合。学习是学生个体的脑力劳动,要求思维活跃,但思维同样也需要理性,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该动时动,该静时静,动静结合,有起有伏,要掌握节奏。第二,个人自学、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怎样结合?第三,学生展示点评与教师引导主导作用的关系如何把握?课堂上学生的点评到位了,教师就没必要再重复。教师要能够“导评”,就是不只局限于知识本身,而应该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要促进学生由浅层到深层地思考。

  四、结论

  在实践过程中,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要警惕放任自流的课堂,重视学生的发言、表演、合作、竞争;重视对学生的激励、总结、点拨、引导。

  在行动导向教学的推行过程中,尽管会有教学流程设计不合理、教师知识结构欠缺、教学设备不足、学生一开始参与不积极等问题,但只要教师充分运用行动导向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扩展自己的知识结构,认真合理地设计教学流程、认真管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在“做中学”,行动导向必定会使学生学习有兴趣、自信,他们的精神面貌、探索精神、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精神、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等,都有很大提高。

  行动导向教学要因地制宜,有时需要简化经验,掌握其合理因素。教师的专业素养决定了课堂的深度和广度,因此我们教师要提升专业水平,夯实学科底蕴。

  (作者单位:广州市轻工高级技工学校,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

  文/彭月娥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