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沟通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沟通,困难,关爱,尊重
  • 发布时间:2011-09-01 12:42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的一致和感情的通畅。沟通包括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语言沟通包括口头和书面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包括声音语气(比如音乐)、肢体动作(比如手势、舞蹈、武术、体育运动等)等,最有效的沟通是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的结合。

  一、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有效沟通的基础

  现在的技校学生年龄普遍在15~17岁,是生理和心理变化的关键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生理发育快,总感觉自己已经长大,渴望着我的青春我做主,而在老师和家长眼里,他们还是孩子,世界观、是非观还没有形成,总担心他们出问题,希望他们还像小时候那样听话、顺从,在老师和家长指挥下健康、快乐地长大,成为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人。这样,老师和家长的美好愿望和孩子们渴望自主之间产生了矛盾,学生就产生了反抗心理。而技校学生的心理具有其特殊性,升高中落榜、学习能力不强、成绩不够理想导致自卑心强却又争强好胜,心理脆弱却又脾气暴躁、个性张扬,以自我为中心,人际关系淡漠。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我们与学生建立良好而有效沟通的基础。

  二、耐心和正确的爱的表达方式是有效沟通的条件

  班主任大都不缺乏对学生的爱心和关心,缺乏的是耐心和爱的正确的表达方式。

  1.欣赏——爱的最好表达方式

  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传递给我们的教育信息就是以欣赏者的眼光对待学生,这在教育上能够产生积极的效应。让学生感受到欣赏、尊重,感受到温暖和力量,感受到教师的爱心和关心,这才是爱的最好表达方式,才是建立师生间的心灵沟通关键所在。

  2.鼓励——让学生感受真正的关爱

  学生取得成绩时,给予暖心的赞扬;学生受到挫折时,投以鼓励的目光,都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真诚的关爱。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鼓励和强化学生的优点,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加优秀。要善于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正确的要及时肯定,即便有错误或不正确的地方,也不要立即驳斥,应该用和善的语言和自身正确的行为去引导学生反思或醒悟。只有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真正的关爱,才容易与学生建立有效的沟通。

  3.倾听——比安慰更重要、比驳斥更有效

  当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班主任要学会安静地倾听学生的倾诉,不要急于去安慰,其实倾听本身就是最好的安慰。当学生犯错的时候,也不要扼杀学生的解释权,因为这样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抹杀学生的个性,甚至伤害师生之间的情感。著名教育家马斯洛告诉我们,人人都有维护自尊的需要。我们的学生当然都有自己的自尊,维护自尊是他们的本能反映。当学生的行为被老师判定为错误的时候,学生为维护自己的自尊,很自然地为自己辩护几句。老师在此时若强行制止他的解释,他的自尊会受到严重地践踏。倾听学生的辩解,最后在说明自己对这种错误的理解,或者用自身的经历去告知学生此事的是与非,会比直接指出学生的错误更有效。

  4.体谅——最有力的关爱

  体谅,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并且体会对方的感受与需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让学生了解班主任对他的理解与尊重,学生也会相对体谅你的立场与好意,因而做出积极而合适的回应。因此,体谅,才是最有力的关爱。

  三、了解并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是有效沟通的保证

  现代中学生是看着韩寒、郭敬明的校园小说,听着周杰伦的双节棍长大的,兴趣爱好与我们在和他们同龄时大不一样,了解并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甚至努力地去培养和学生相同的兴趣爱好,才能保证与学生建立有效的沟通。

  四、教师自身的优良品德是与学生建立有效沟通的最有力保障

  学生最看重老师的行为是否端正,老师在对待“好”学生和“差”学生时态度是否一致,是否公正公平对待每一位同学。因此,老师在日常的教学和班级管理中一定要公开、公正、公平,要用自身的优良品德去影响学生,去赢得学生的尊敬与尊重,言必行、行必果,真正地树立自己的威信,这才是与学生建立有效沟通的最有力的保障。

  情感是维系教师与学生关系的纽带。班主任努力去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正确地表达我们的关爱,真诚地付出我们的关爱,一定会与学生建立起心与心的交流,这样才能真正做好技校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作者单位:河南省平顶山高级技工学校)

  文/屈国忠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