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导向教学法在《网络互连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网络互连技术,新知识,新技术,新标准
  • 发布时间:2011-09-01 15:19
  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新知识、新技术、新标准层出不穷,不断挑战着学校专业课程教学标准,导致学校网络专业教学一直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专业课程的更新远远落后于技术的换代,教学内容陈旧落后时代、实践教学能力不足……都对当前网络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提出极大的挑战。同时,职业学校学生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显得至关重要,因此采用恰当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中的成功教学模式。近几年来,这种教学模式在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得到了应用与推广。笔者所在学校开展了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联合国内网络产品厂商和一线专业教师,将企业多年积累的工程案例和方案引入网络技术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不断地变换教学组织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行动导向教学的概念

  行动导向教学是指教师营造一种类似于工作实际的学习环境和气氛,通过师生共同确定学习任务和目标,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手、脑并用,教、学、做结合,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锻炼学生核心能力,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这种教学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它力求打破传统的学科知识体系,建构基于工作过程、逻辑结构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知识体系。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强调以职业岗位实际应用的经验、技能和策略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为辅;在课程内容的序化上,强调按照工作过程来序化知识,以工作过程为参照整合理论与实践知识。完整的行动环节是包括资讯、计划、决策、实施、监控、评估等六个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为主体,按照职业活动的要求,以学习领域的形式把与活动所需要的相关知识结合在一起进行学习。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和学习的辅导者,引导学生的行为,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形成关键能力。

  二、基于行动导向的《网络互连技术》课程教学实践

  1.课程的培养目标

  《网络互连技术》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培养以网络工程设计、网络设备调试、管理与维护等职业行动能力为核心的七大能力(如图1)。

  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责任心,以及认真严谨、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使学生具备自我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人处事的能力,接受和处理新信息的能力,以及快速灵活地适应新环境和发展变化等关键能力。

  2.工程项目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与设计

  我们以企业实际工作任务的行动导向为原则,为建立学生对网络技术和网络工程的真实印象,根据企业网络组建的典型工作过程,以使用网络技术为脉络,依据企业的工程项目引入到课堂,借助合作企业多年积累的工程项目案例,开展典型工作任务的选取。经一线专业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合作提炼,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把学习内容细化为学习领域和知识模块,按照项目工程的组织方式进行串接,针对工程中实际技能组织教学,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熟悉网络工程施工中实际的工作技能,缩短学生的岗位适应时间。为此,我们以网络设备为载体,目前已开发了26个工程项目(见表1),并编制了项目任务书。每个工程项目都按照完整的工作步骤进行,详细介绍了工程名称、工程背景、技术原理、工程设备、工程拓扑、工程规划、工作过程和结果检验、注意事项等多个环节,循序渐进地展现企业工程项目,并在最后把这些工程项目在网络实验室中搭建出来。真正做到从实际出发,强化实际应用,积累学习者的项目经验,尽快适应企业的工作需求。

  3.课堂组织实施过程和策略

  教师作为课堂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尝试以项目驱动、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教学,按“工作场景展示”→“工作过程演示”→“学生项目实践”→“项目测试、验收”→“总结评价”层层展开。

  为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技术细节,建立直观的网络印象,每个任务开始环节,都为学生引入一个来自企业的真实网络工程项目,建立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深入到网络的环境中,了解本任务所需的知识内容,了解在真实网络工程项目中对应发生的场景,了解对应的工程施工中需要的技术,学习关键网络技术应用的场景和对应的技术细节。然后,教师展开工作过程演示,学生观察教师的工作任务准备和演示操作后模仿操作、练习操作,完成“学中做”。“学生项目实践”阶段以工程项目的形式展开,按项目,分小组,以团队方式组织实施。学生根据工作任务的描述来开展学习,小组团队由组长进行任务分工,依据项目任务书互相协作,按照行动导向的完整的六个环节(如图2),完成工作任务,实现“做中学”。倡导团队成员之间组织技术交流和沟通,共同解决本组工程方案的技术问题,查询相关技术资料,组织小组撰写项目方案,小组共同完成方案的测试、报告、总结和工作安排。教师负责所有项目的技术咨询和指导工作,控制课程的组织和开展,把握项目总体方向。充分体现“教、学、做”于一体、教室与实训室一体化、理实一体化、工作任务与学习内容一体化。

  4.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是多角度、多层次的,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同时重视过程性评价,而不是终结性评价。以实施项目目标为评估机制,采取考、评、鉴结合的测评手段,以达到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目标。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项目任务实施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三部分构成,其中平时考核占总评成绩的30%(学生的学习态度、作业提交情况和任务实施过程表现的考核各占该项的1/3);工作任务实施考核占50%(学生的自评占该项的20%,小组成员互评占该项的30%,教师对学生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评价占该项的50%);期末考核占30%(由笔试和综合项目实施考核组成各占该项的50%),主要考查学生对工作任务的技术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及实际动手能力。

  三、行动导向教学课程改革的实效

  在近似真实的工作环境下,学生在教师设计的工程项目中进行实践,将工作过程与课堂学习联系起来,是一种调动学生所有感官参与的“体验式”学习,践行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学目标从注重知识教育转为注重能力培养,学生从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现场管理、适应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各方面得到全方位的锻炼。这也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教师的专业水平、业务能力不断提高。在教学模式上,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从“教”为主转向“导”为主,教师自觉地从“授人以鱼”转为“授人以渔”。教学侧重对学生学习的引导,教师的管理模式以沟通,合作和协调的模式取代命令,监控和修正模式,从而加深了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充分调动了“教”与“学”的积极性。教学方法由单一化转向多样化,形成了多种教学手段、多种课堂教学方法交汇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

  面对技术革新和社会进步,中职计算机网络教育持久地承受着压力,只有用现代教学方案才能保障从实践出发设定目标,作出教学要求。根据职业教育的目标,要求课堂教学安排中注重行为导向,培养学生独立计划、执行和监控职业活动范围工作任务的能力。在“网络互连技术”课程中引入行动导向教学思想,从课程的培养目标出发,在整体教学内容的设计、能力的培养、工作任务和教学方法的实施等方面实现课程教学的彻底变革,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获取相应的能力,达到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

  (作者单位:浙江科技工程学校)

  文/杜国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