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顶岗实习学生管理模式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高职,教育部,要求,职业意识
  • 发布时间:2011-09-01 10:27
  顶岗实习是教育部下发的关于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补充规定的要求,其中要求学生顶岗实习时间不低于半年。这一规定既符合高职高专教学大纲教学安排,又有利于对高职高专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方面的强化训练,使学生提前了解社会,增强岗位意识和岗位责任感,最大限度提高其综合素养,此项安排是高职高专院校教学体制改革的一项举措。顶岗实习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中起着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意识的重要作用,对学生走出校园、认识社会起着桥梁作用。真实的企业环境有助于学生增强现场工作能力,了解最新动态,发展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服务意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传统课堂教学无法企及的优势。顶岗实习证明,高职院校应进一步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着力解决好实践环节暴露出的校企合作制度不完善、师资力量薄弱和学生实用技能差等问题,促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法制化和规范化,这是加强校企合作、完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

  顶岗实习是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关键环节,集实习、教学、工作、社会实践与就业于一体,在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具有学生、员工的特殊双重身份,建立校企共管共育的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模式,加强顶岗实习学生的教育与管理,有效推进工学结合,确保顶岗实习质量。

  一、校企共同参与岗前教育培训

  顶岗实习是一门重要的综合实践课程,它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具有管理主体多元化、实习地点分散化、实习内容多样化等特点。为保证高职生顶岗实习的顺利、有序进行,缩短顶岗实习学生角色转化的不适应期,保障工学结合教育富有成效,顶岗实习前的动员和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学校要与企业联合,结合企业基本工作岗位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入细致的顶岗实习前教育和培训学习,提高学生对企业和岗位的认识。在加强顶岗实习前的教育过程中,要进行三个方面的教育:一是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教育,让学生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二是教育学生要学会如何进行沟通和交流,学会与工厂师傅的沟通和交流,学会在企业如何适应工作要求的方法;三是安全教育,让学生严格遵守学校和实习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实习现场的各项操作规程。在教育过程中,要强调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所具有的双重身份,既是学校学生又是企业的准员工(或称实习员工),为此,必须接受企业与学校的双重管理,并要求学生学习相关企业管理制度及劳动法等有关知识,以对实习企业和自己的工作岗位有较清醒的认识,缩短不适应期。

  二、校企共同确定指导教师

  确定三种形式顶岗实习指导教师,一是专业实习指导教师,由具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骨干教师担任;二是职业导师,以辅导员、系领导和就业处教师为单位确定的指导教师,由各系辅导员、系负责人和招生就业处分管就业的教师担任;三是企业指导教师,由企业经理、生产经营和技术管理人员为指导教师,加强校外实习指导。

  三、校企共同制定顶岗实习学生管理办法

  为加强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的管理,校企双方根据学生的特点,与实习单位一起共同研究和制定顶岗实习学生管理办法,作为依法从教、依法实习的依据。

  顶岗实习学生管理办法要明确制定的依据、原则、联合管理工作机制以及学校、实习单位、实习学生三方的权利和义务;特别要明确顶岗就业实习教学目标、学生的要求、学业与就业管理、实习期间学生思想、考勤、劳动与安全管理、成绩考核等,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

  四、校企共建联合管理机构

  针对有些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会出现专业不对口、不适应岗位的情况以及吃不了苦、中途离岗的情况,学校、企业要加强协调合作,建立学校和企业联合工作机制,实行全程综合化的管理。实习比较集中的地区,择优选派实习指导教师进驻企业,并落实其职责。实习指导教师要深入实习现场,检查学生实习情况,进行业务指导,掌握学生思想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教育帮助,关心学生生活和身体健康,稳定学生情绪并负责学生实习期间的安全管理。

  要督促学生记好实习日记,听取实习单位有关人员的意见,审阅学生的实习报告,参与学生实习成绩的评定。辅导员应积极主动地协助指导教师教育学生、解决学生思想问题,保证“顶岗实习”的顺利推进。

  五、校企共管实训实习教学过程

  一是共同制定实习方案。学生实习前,结合企业生产岗位,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实习方案和考核标准,让教师特别是企业的兼职教师在实训教学指导与实施的主要环节上有章可循、有标准可依,共同参与学生实习的过程监督和管理。

  二是加强实训过程监控。建立了包括对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效果两个方面的评价体系;完善了顶岗实习日常指导和教学督导相结合的常规监控制度,学院不定期组成督察小组奔赴学生实习单位,巡查学生的实习情况和教师的指导情况,对顶岗实习教学过程和质量进行全程监控。

  六、实行校企双向评价机制

  学生评价体系采用学院指导教师评价与企业指导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校企双方共同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共同参与评价过程的实施,以保证评价与考核的科学性,达到通过顶岗实习提高学生技能及综合素质的目的。考核一般包括平时工作表现、技能考核、实习报告三部分。学院将顶岗实习的考核成绩作为学生获取相应学分和毕业证书的必要条件。企业根据学生工作期间表现进行考评,给定技能评估成绩,校方根据企业评定,并结合学生的实习总结报告及论文答辩进行总结,评定学生实习成绩。通过严格的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使学生更加重视顶岗实习教学环节的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对顶岗实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企业优先录用。

  七、校企共育学生非专业素质

  校企共育学生非专业素质,通过顶岗实习,实现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融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并从细节上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而且让学生自觉的用企业标准和企业文化熏陶自己,特别是锤炼学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拼搏、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合作、特别能奉献”的优秀品质,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职业道德习惯,将学校教学管理延伸到企业,实现高技能人才的校企共育,为零距离走进企业奠定了坚实的非专业素质基础。

  八、校企共同举办技能业务竞赛

  企业要求员工一般具有“专业技能过硬、综合素质高”的品质,要求员工能快速适应企业,独当一面。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校企共同组织学生开展专业技能大比武活动。竞赛活动坚持贴近专业、贴近岗位的原则,用企业的标准引领技能竞赛标准,并由企业技术、技能人员,参与技能竞赛的评判工作。技能竞赛不仅促进了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升,让一大批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对学院的人才培养工作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锻炼了学生协作、勤恳上进、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

  通过建立校企共管共育的顶岗实习学生管理模式,与企业进行零距离交流,使学生在职业道德、企业文化、社交能力、语言表达等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为以后走上社会打下了一定基础,为学生的就业搭建了良好平台,实现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共赢。

  (作者单位: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文/郎静张慧如刘晶晶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