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机械基础》的教学效果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机械基础,教学效果,日常生活,比赛
  • 发布时间:2011-09-01 16:05
  本文谈一下笔者在教授《机械基础》这门课中的一点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抽象的问题生动化、具体化

  在授课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抽象的概念、名词和原理与日常生活、专业工种中的具体实例联系起来,使学生易懂、易理解,以便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学习概念时,学生如果只是死记硬背,结果只能是一知半解,不能透彻理解其中的含义,更谈不上举一反三,若能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学生的学习兴趣则大大提高。将书本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实例紧密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自制教具,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在学完铰链四杆机构后,利用课余时间,开展铰链四杆机构模型制作的比赛,让同学们拿出自己制作的作品进行演示,讲解工作原理、制作过程遇到哪些问题等等。通过比赛,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又巩固加深了对所学的理论知识的理解,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这样的《机械基础》教学过程就不再是单调枯燥,而是积极主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学效果显著。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要是借助挂图来分析机械原理和工作特点。对于比较复杂的液压系统,想象力较差的技校生实在难以接受。若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将图、文、声、像、动画、视频有机结合,栩栩如生,能给学生带来视觉、感观的刺激,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对液压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的理解。比如在“液压元件”这一章教学中,液压元件多,工作原理复杂,学生学起来非常吃力,难度较大。采用多媒体教学后,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一目了然,也能清晰看到各元件在液压系统中的功用,通过多媒体直观教学,使学生对液压系统工作原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再经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就能比较清楚、透彻的分析液压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技校生基础较差,学习的自觉性不高,大部分学生都是想混个毕业证,好在毕业后能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但这样的学生就业后很快就会由于专业知识不扎实,独立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差而下岗。所以,他们在校学习期间,不应只是让他们学好专业知识和掌握专业技能,还应该注重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而对学生进行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尤为重要的。自学能力对学生的帮助很大,特别是中技生,没有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自学能力较差,有的甚至不懂得如何学习,没有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技校的学习生涯又很短暂,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是满足不了生产实际需要的。只有学会自学,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才能不断更新知识,以适应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要。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笔者在教学中主要做了下面几项工作:

  1.树立学习自信心和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技工学校的学生大多缺乏自信,没有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所以在教学中本人想方设法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看书习惯。

  2.提倡课前预习,课后总结复习,认真完成作业对于新课每次都提出预习目标,有预习题、思考题,要求学生有针对性地看书,上课时抽查提问,检查预习效果,使学生养成课前认真预习的习惯。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通过做作业,促使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进一步的消化和吸收,加深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巩固。

  3.大胆创新,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课堂上精讲,讲重点,讲分析方法,提出问题,多给学生思考时间,然后让学生归纳总结回答疑难问题,再给学生以点评,多加鼓励、赞赏学生对问题的回答。

  4.对学生进行听课指导,教学生上课以听为主、记为辅让学生处理好听课与做笔记的关系,学会听重点,难点和自己不懂的内容,即有选择的听课。

  总之,《机械基础》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内容多,课时少,学生学习基础差,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将抽象的问题生活化;通过多媒体教学将复杂的原理直观化;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进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出素质较高的高技能人才。

  (作者单位:广东省国防科技技师学院)

  文/刘少丽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