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几何》直观教学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立体几何,空间想象,三维空间,图形
  • 发布时间:2011-09-01 15:53
  《立体几何》是培养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一门学科,其空间形式所特有的抽象性,给教与学都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图形,习惯于看和画平面图形。由于这种先入为主的印象,使他们不习惯把思维由二维空间过渡到三维空间。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学方法使用不当,容易使学生产生怕学、厌学的情绪,丧失学好立体几何的信心。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按照直观性的教学原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教学的直观性,拉近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是源于生活的。《立体几何》部分的教学,更应该利用直观教学,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以便更好地抽象和总结,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培养、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在这一章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三种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一、实物直观

  实物直观,就是通过多媒体演示、教学参观等方法,为学生领会、理解知识提供感性材料。这种直观形式的优点是生动、形象、逼真,有助于学生正确、精确地理解知识。在教学中,应从学生所熟知的生活常识、生产实例出发,引入概念和图形。例如,在《立体几何》的开篇,要求学生掌握空间的点、线、面各种位置时,笔者通过教室里真实存在的实物和自己利用铁丝、木板制作的一些简单几何体,使学生感受几何图形的位置关系,并引导学生画出直观图。再如,画一棵树,让树干和地面垂直,从而引入平面垂线的画法。从识图到画图,是一个从直觉认识到理论认识的过程,也是入门的关键。需要注意的是,要让学生在课上、课下有反复思考、观察、临摹的时间。又如,讲到《圆柱、圆锥及它们的侧面积、体积》时,仅靠老师在黑板上画图或利用幻灯片等方法,很难使学生理解其内部的构造以及轴截面等相关定义。于是,笔者制作了可拆装的小圆柱、小圆锥,让学生亲手触摸到这些图形,从中找出它们的轴截面和上、下底面,以及侧面展开图的形状和计算方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教具直观

  教具直观也叫模像直观,指通过图片、图表、模型和教学电影等,模拟实物的形象而提供感性的材料。这种直观虽不如实物逼真,但可以人为地突出重点与本质,操作演示也方便灵活。在今天的学校,每个班级都配有投影机,每个学期都有一套与书本配套的幻灯片。这极大得方便了数学教学,既节省了板书空间,也节省了课堂时间。

  笔者除了充分利用这些幻灯片之外,还自制了一些图片、图表和模型,以强化课堂教学,使之更加生动、有趣。例如,讲解《柱、锥、球的简单组合体》时,笔者精心设计了一个小动画,把一个较为复杂的几何体通过动画演示拆分成学生们熟悉的柱、锥、球或它们的一部分,引导学生通过前面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使学生直观地看清问题的实质,理清头绪,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言语直观教学

  言语直观,是通过语言(书面或口头)的生动描述以及鲜明形象的比喻、合乎情理的夸张等形式,提供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种直观虽不如前两种生动、形象、逼真,但具有灵活、经济、方便的特点。言语和表情动作相结合,也是教师常采用的一种直观形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师的素质时,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优秀的教师,其语言的魅力就在于他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一节课有45分钟,教师和学生在大部分的时间内是通过语言来交流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较为重要。笔者平时在上课时,也尽量使用最准确的词语,或较简练的词语,使学生能够听懂。例如,讲解“平面的性质”时,笔者提问:“照相机的支架有几只脚?”学生回答:“三只”。笔者又问:“冰箱有几只脚?”学生回答:“四只。”笔者接着追问:“如何把冰箱固定在家里的某个角落里呢?”学生七嘴八舌,最后统一意见:“只需要保证冰箱有三个脚是固定的就可以了。”笔者总结道:“通过生活中的小常识,大家早已经了解了平面的第三个定理了——三点确定一个平面”。通过这样的讲解,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掌握,也增加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学生通过直观教学,就易于理解、记忆、抽象的数学结论。通过直观教学,促使学生把具体感知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有助于他们掌握抽象概念,发展抽象思维。

  (作者单位:唐山市城乡建设技工学校)

  文/刘宏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