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电子产品制造技术》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设计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高职,电子产品制造技术,设计,课程
  • 发布时间:2011-09-01 16:36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就是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联系起来进行的课程设计。它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强调职业工作的整体性,而不是缺乏有机联系的知识点、技能点或能力点;二是强调将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与专业能力培养融为一体;三是强调“工作过程的完整性”而不是“学科完整性”。

  从职业的角度上讲,每个职业都具有特殊的工作过程,即在工作的对象、方式、内容、方法、组织以及工具的历史发展方面有它自身的独到之处。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只有从工作出发,才能真实、客观、全面地反映职业活动对教育的要求。单从教育出发,重在知识的储备;单从技术出发:它是将技术看成工具,重在手段;把两者结合起来,从工作出发,它重在职业对知识、技能、态度的需求。

  一、《电子产品制造技术》的工作过程

  现代电子产品制造技术包括电子产品制造设备操作技术、电子产品生产技术、电子产品生产工艺。把这些内容按工作过程连贯起来,即印制电路板的设计与制作→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物料的准备与发放→SMT焊接与拆焊→修板与检测→过孔元件焊接与拆焊→整机调试→电子产品整机检验→电子产品包装工艺→常用的技术文件→电子行业职业道德规范及安全生产知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标准→3C认证的流程和要求。实现与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就是让学生在掌握这些生产技术、工艺中,能够根据企业实际条件决定生产工艺方案的管理意识、质量意识和团队意识,以及培养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就是要整个教学过程模拟实际生产过程进行;就是要教学目标的设定反映企业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就是要教学情境的创设符合实际生产工艺的要求;就是要教学行为举止以生产岗位规范为依据;就是要教学质量考核以电子产品的质量为标准。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设计

  1.教学情境的设计

  本课程选取贴片收音机的制作作为项目载体,并根据企业实际生产流程,在校实训室为这个载体创设了5个学习情境。

  2.教学方法的设计

  整个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主要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教学法”组织实施教学,同时穿插角色扮演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方法。

  (1)任务驱动教学法。

  ①任务布置:教师通过下发《学习任务引导文》布置学习任务,通过企业现场录像、照片、实物等,展示该任务的目的和意义。

  ②知识准备:教师将任务中所涉及的知识点与技能点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熟悉设备的操作,使学生在任务实施前获取并掌握必需的理论与实践知识。

  ③方案制定:在计划与决策阶段,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查找资料等方式,设计工作方案。

  ④任务实施: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按照制订的方案进行任务实施。教师在过程中仅是组织者、引导者。

  ⑤成果汇报:任务完成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制作ppt或是视频录像的方式,汇报成果。

  ⑥教师评价:任务完成后,教师针对学生整个制作过程,点评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包括产品的质量、仪器设备的操作情况、团队协作及语言表达情况。

  (2)角色扮演教学法。

  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将全班学生6~7人分为一组,这就是一个生产线小组,每组推选一位同学担任组长,扮演组长的同学负责组织与管理本组的生产,与组员一起分工合作,协同完成任务。教师则扮演技术主管的角色,进行整个生产线的过程监控,技术咨询等。这一方法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了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学生充分感受到职业角色的责任,具有很强的成就感,教学效果良好。为学生进入未来的职业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3)现场教学法。

  本门课程是我系课程改革中工学结合的典型,通过组织学生到电子生产企业现场教学,对实际工艺过程和生产设备进行参观和学习,使学生熟悉实际生产过程和设备,熟悉岗位工作内容、职责以及企业相关管理制度等。在这段时间里,学生先从简单的岗位做起,逐步地掌握核心技术,最后学习编制工艺文件和质量管理,边干边练,既培养了专业能力,又培养了自我拓展能力,在企业里与师傅、同学、驻厂老师这样的社会群体里共处,也培养了社会能力。

  3.教学考核方法的设计

  考核项目包括三个方面:素质成绩、测评成绩和考核成绩,评分的模式有教师评学生,学生互评。

  从两届毕业生跟踪调查反馈,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培养的学生职业活动能力显著增强:

  (1)社会能力。学生具备过硬的职业道德素养;具有能适应企业环境,融入企业文化的能力;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按时按量完成工作任务的责任心和不断创新的进取心;在工作中能够统筹安排、协调计划;善于交流沟通、团队协作能力突出。

  (2)专业能力。理解电子产品制造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掌握新器件、新电路和先进的电子产品制造工艺;掌握工业级单、双面板制作技术;能按照工艺要求对元器件进行检验、插装;能手工或者操作设备完成焊接、装配,并进行质量检验;能识读和编写设计文件和工艺文件;还能解决生产现场的技术问题。

  (3)自我拓展能力。在校期间,学生就能顺利地考取电子产品装配工(中级)职业资格证书。毕业后,许多学生能够持续开发个人发展潜力,很快就进入到企业的管理岗位以及核心技术部门。

  三、收获与体会

  一是在做中学,能够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仅靠视觉获得知识能保持30%,仅靠听觉能够保持20%,靠用脑思考能够保持25%,三者结合起来能够保持记住65%。但如果把动手做也结合进去,则能够保持记住达90%以上。这是追求教学效益的最高境界。

  二是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把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相融合,学生身份与学徒角色相互置换,专业技能与综合技能并举提高,一举多得。培养的学生能够实现与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

  (作者单位: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文/周丹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