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任务驱动,教学法,中职学生,传统
  • 发布时间:2011-09-01 13:11
  随着近年来中职学生生源的不断变化,中职学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清晰地显露出来,传统的教学方法受到了很大的挑战,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普遍感到厌烦,无法调动起学习兴趣,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此,各校的教师都在更新教育观念,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尝试新的教学方式,不断改进和调整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实现教学目标。

  针对笔者学校的学生情况,教学过程中,笔者不断地融入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改善。特别是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增强了学生的探索精神。以下是笔者对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专业课应用中的一些见解。

  在笔者看来,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以任务作为驱动,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掌握教学内容,完成教学目标。其核心理念是:以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中心,以追求课堂的最大实效性为目的,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提倡学生主动求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重视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引导作用,是主动与被动教学相结合、慢教与快学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是温故而知新、因材施教的传统教学法的充分发展。下面笔者对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专业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步骤,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以学生为本,精心设计任务

  在任务驱动的教学法中,任务的设计是关键。教师首先要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把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为一个个的实际任务,让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方法与技能。另外,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和学习水平,从实际问题提出学习任务。难易程度要适宜,前后要有连贯性,恰好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保持他们的学习动力。另外,任务的设计也不应只局限于书本知识,而应具有发散性和挑战性,让学习者感觉有充分施展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机会。

  二、创设任务情境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创设情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无论设计的任务有多么好,能包含多少知识点,如果不能激发起学生要完成这项任务的主观能动性,那么,这项任务的设计就是失败的。所以,需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直观性和形象化。换句话说,就是要创设一个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去完成任务的情景。教师创设的情境,要在学习过程中,时时保持吸引学习者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调动学习者的兴趣,激发学习者的热情,使学习者以高度兴奋的状态积极主动地进行课程的学习,为任务的接受和完成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情境的创设要与当前学习内容密切相关,要真实、直观、形象,能有效激发学习者的联想,唤起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知识、经验,从而使学习者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三、组织教学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要根据学习内容的结构和已设置任务的特点安排学习活动。它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通过提问、观察、交谈,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所需的策略进行探索。它可以是学生自主学习或小组协作学习,也可以是多种学习形式的组合。教师要发挥其指导作用,对学生加以适时的、正确的引导和激励;把握任务的内容、进度和方向,给学生以思考的机会和时间,保持学习者的学习动力,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创造一个良好的空间。学生要体现其主体地位,借助他人帮助来完成任务,更好地补充自身知识结构的缺陷,完善解决问题的技巧与方法。同时,教师要倡导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和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

  另外,要鼓励学生协作学习。教师设计的任务,最好是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学习,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协作,让每个学生随时向小组成员传递自己已获得的资料、任务的进展情况等,使学生在互帮互助中共同进步,让每个学生的思考成果为整个小组所共享。教师要适时组织小组交流讨论,针对小组协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调整计划、进度,甚至调换角色,从而使各小组进一步把各自的学习活动深入下去。

  四、多向反馈,即时调整

  笔者发现,任务驱动教学在课堂上应用时,经常有教师束缚于预先设计好的任务活动,缺乏创新性和生成性。

  教师总期望学生按要求设想作出回答,若不就努力引导,直至达到预定答案为止。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任务的角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课前设计的活动只能是预设,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该关注学生的多向反馈,即时调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推波助澜。这样,才能让学生始终处于理想的对知识的渴求的状态,才能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五、效果评价

  评价是学习者学习情况反馈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学习者掌握自己学习情况、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完善其知识结构、提高其综合能力的重要方法。恰当的评价,可以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导向和激励作用。所以,对学习效果的评价是很重要的。它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方面,是对学生是否完成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即所学知识意义建构的评价;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学以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从学生角度说,任务驱动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它从浅显的实例入手,带动理论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操作,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兴趣,培养了他们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一个“任务”完成了,学生就会获得满足感、成就感,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伴随着一个又一个的成就感,减少学生们以往由于片面追求专业课程的“系统性”而导致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教学法带来的茫然。评价的目的不是“区分”,而是促进“发展”,为学生找到自己能力的增长点,从而更好地改进学习。

  笔者认为,教师一定要深入地研究学生,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精髓之所在。任务驱动的精髓就在于它集成了传统教学法的许多优点,教学过程中体现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更好地将课本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较好地解决了教与学的矛盾,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让学生学会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最终达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目的。

  (作者单位:青岛市技师学院)

  文/刘国磊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