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技校语文教学效果之我见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兴趣,培养,文教学效,教师
  • 发布时间:2011-09-01 16:14
  当前,技工教育强调以专业技能训练为主,语文等文化课教学却被忽视。技校学生的生源构成、个性特征、心理偏差等实际情况,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率。大多数技校生在初中饱尝学习上失意与失败的滋味,因长期不得志而产生逆反厌学情绪,加上相当部分学生是因为基础差考不上好学校被迫来技校学习的,导致他们对学习语文既无基础又无兴趣。此外,当前技校语文课程本身也有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随意、教学时数不足等许多问题。笔者根据在技校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技校语文教学效果提出几点设想。

  一、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供不应求,国家也相继推出了一系列职业教育政策,使技工教育也得到了相应发展。一些办学规范、有一定规模实力的院校,逐步走出办学低谷,但生源质量较差,仍然是无法否认的事实。就笔者所在学院学生的语文课学习来看,大部分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被动,基础知识贫乏,字、词、名句、语文常识少之又少,阅读理解能力较低,作业错字连篇,一篇作文只写十几行或半页纸等。总之,大多数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不主动,只靠老师课堂灌输,提不起兴趣,教学效果较差。笔者认为,要提高技校学生的语文课学习兴趣,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各技工院校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积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技校语文课教学应区别于普高的教学方法,在教材处理上,应大胆取舍、合理补充、灵活选用,开放语文学习的空间。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随时、及时地调整教学要求和内容,合理定位。特别是对教材的处理上,需要灵活、机动,尽量把课本与社会、人生这本大教科书联系起来,让课堂充满时代和生活气息时。这样,才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满足信息时代学生的要求,激发技术院校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语文课的学习兴趣。当然,对于技校语文老师来说,在课堂上,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很重要的教学方式。要让学生感到师生间相互平等,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以愉悦的心情,不断提高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并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明确教学目标,突出职业特点

  技校语文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一般语文能力和从业实用语文能力的双重任务。制定语文教学目标,一方面要依据学生语文学习要求的阶段性特点;另一方面,要突出技校生的职业特点,从知识性和实用性出发,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笔者在技校语文教学中,力求“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与每节课的内容一一对应,并将这些目标有机地融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内容,根据班级专业特点,灵活教学,不断创新教学形式与内容,不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并把就业指导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始终以实用为目标,从而促进学生实际就业能力的提升。

  三、选用适合学校特点的教材,合理分配教学课时

  笔者认为,技校语文教材应以能力训练和实用的说明文、应用文写作为主,同时兼顾各种文体内容。能力训练包括普通话训练、听说训练、模拟面试等。讲授说明文,可以根据专业特点选一些实用的范文,如汽修专业课程对汽车构造、零件等介绍,主要是教会学生看懂专业内容中的相关介绍说明;应用文写作,主要是日常工作、生活中常用的内容,如请假条、条据、启事、申请书、求职信、感谢信、计划、总结等。各种文体内容都要兼顾,但不能过多,可以选用一些经典名篇,让学生掌握每种文体的特点和写作重点,培养学生的理解、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

  技校语文教学课时很少,要合理分配,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所以,每一个课时都要精心设计,采用适合学生特点和教材内容的教学方法。例如,能力训练和应用写作,主要是以实用为主,注重实践;而其他文体应以了解写作特点为主,通过习题分析掌握做各类题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

  四、转变教学理念,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进入技校的学生素质较差,针对目前的学生实际情况,语文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将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要结合教学内容和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贴心教育,用“心”去上课,以自己体验到的情感去引发学生的感情,引导学生与作品共鸣,达到愉悦精神、陶冶情操的育人目的。

  在课堂教学中,首先摆正师生的课堂位置。学生是主体,是主演,教师必须导演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少讲,增加提问的频率,把讲的机会多留给学生,尽量让他们在问答中自己找出课文的重点和课文中心。这样,能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用问题激起学生多想,使学生感到有事可想,有话想说时,学习的热情就会高涨。因此,巧妙地设疑,常常会产生“投石冲开水底天”的教学效果。

  但是,问题设计应注意“度”,由易到难,问一些比较容易、有趣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解决问题的乐趣,然后逐步加大难度。这不但是一个解题的过程,更是一个自学的过程。例如,在讲《荷塘月色》一课时,笔者提问:“作者为何在夜深人静时到外面散心?他为什么选择去荷塘散心?他在荷塘看到了什么景物?这些景物使他产生什么样的情感?”问题一提出,学生对于每一个问题都有不同的答案。笔者先肯定他们的看法,再针对不够正确的方面进一步质疑、引导,最终归纳出较为准确的答案。经过这样一番讨论、归纳,学生不但较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在这个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还应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如何阅读、如何表达、如何写作等。教师也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这些方法。

  五、逐步完善合理的考核机制

  当前,大多数技工院校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考核,主要采取期中、期末两次卷面测试,加上平时成绩的考核办法。这种办法往往只能够反映出教学和学习的效果,不能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对基础知识较差的技校学生来说,由于平时缺乏升学的压力,加之又不是专业课,成绩的好与坏,不能促使他们投入更多精力学习语文知识。因此,有必要改革、完善学校现有的学习成绩考核制度。对技校学生语文课等一些基础成绩的测评,可以采取以平时课堂学习、作业的完成情况为主要指标,同时结合期中、期末两次考试成绩作为结业成绩,从而从多方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有效提高技校学生的学习语文兴趣,让学生平时主动地注重语文学习,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作者单位:陕西交通技术学院)

  文/杨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