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分粮化学储藏方法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漂白粉,高水分粮,化学储藏,多氧霉素
  • 发布时间:2011-09-01 17:40
  高水分粮用化学剂储藏大多是临时抢救措施,如阴雨天气收获的潮粮无法干燥,或者粮食运输遇雨浸湿,暂时无法暴晒等就用化学剂临时处理,再作干燥处理。用作饲料的粮食由于水分高,子粒软,并且能保持原有风味,食用后容易消化,家畜爱吃,因此也可以用化学剂处理以便进行较长期的储藏。

  高水分化学储藏的保藏剂有漂白粉、有机酸、多氧霉素、亚硫酸氢铵、焦亚硫酸钠等。

  一、有机酸储藏

  在国外,高水分饲料粮近几年来多采用有机酸进行化学储藏。有机酸的作用原理是:有机酸将每粒粮食均匀地包裹起来,形成一层保护膜,以阻止外界空气与粮粒接触,从而使粮粒的呼吸受到抑制,粮粒上的微生物不能获得氧气进行繁育,从而使高水分粮处于稳定状态。

  有机酸甲酸、乙酸、丙酸、山梨酸及其盐类储藏高水分饲料粮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盛行于80年代。1965年,英国政府首先将丙酸作为高水分饲料保护剂推广于农村,接着北美、西欧、大洋洲也相继采用,目前,英国用丙酸保藏的饲料粮大麦占85%,燕麦占10%,小麦、玉米、大豆和其他杂粮占5%。我国目前用氨化法储藏青饲料,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用作高水分饲料保藏剂的有机酸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单一的有机酸及其盐,另一类是几种酸的混合物。就单酸而言,丙酸和甲酸效果最佳,只要剂量合理就可以进行较长时间的储藏,混合酸与单一酸相比较,在很多情况下,混合酸的效果比单一酸的效果更好。

  用有机酸储藏饲料粮食的水分可高达45%,但是也有人建议不超过30%最好。储藏时间可以从几周到一年左右。截至目前,已经试验过的粮种有大麦、黑麦、燕麦、玉米、高粱、大豆、蚕豆、豌豆等。

  用有机酸储藏高水分饲料,用药剂量是关键问题,剂量适当,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剂量不足,水分高,反而会刺激霉菌生长,加速粮食霉变。剂量过高,能造成家畜拒食和影响家畜的增重。据西德经验介绍,高水分饲料粮用丙酸储藏的剂量。

  德国还介绍了一些混合酸的配方,如两种酸的混合配方,10%~70%甲酸/90%~30%丙酸、50%~90%甲酸/50%~10%乙酸、10%~30%乙酸/90%~70%丙酸。

  三种酸的混合配方:10%甲酸/10%乙酸/80%丙酸;80%甲酸/10%乙酸/10%丙酸;20%甲酸/60%乙酸/20%丙酸。

  据美国资料报道,在有机酸中加入某些表面活性剂,可以促进有机酸渗入粮粒,增强有机酸的抑菌效果。表面活性剂的种类有十二烷本聚醚磺酸胺、十二烷本聚醚磺酸钠、十二烷硫氨基乙醇钠、硫酸钠等。实验证明,50%的丙酸和0.25%的硫酸钠组成的混合液处理高水分粮,其中49%的丙酸可被吸附。由此可见,表面活性剂是粮食吸附有机酸的增效剂。

  有机酸的施药方法,国外有多种专门设备,一般采用的是在螺旋输送机上配置一只200千克的有机酸罐和一只喷头,药剂从酸罐流出,通过喷头进行喷雾与粮食混合,再通过螺旋输送机入仓。国内粮食系统目前尚无定型设备,用有机酸储存高水分粮目前尚处于试验阶段,对于小批量高水分粮的有机酸应急处理则用人工拌合。

  用有机酸处理实用粮比处理饲料要复杂得多,因为涉及卫生、口味、营养、工艺品质、商品等级等许多问题。

  国际抗癌协会将山梨酸列为无毒和不致癌的物质,认为可以用于人类食物。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卫生组织规定山梨酸的最高耐受量为每天每千克12.5毫克。

  国外也曾试验过用丙酸处理食用稻谷,水分22%的稻谷施丙酸0.08%,储藏10天不降等,19天降至等外。若施用4%的丙酸通风储藏,可保持131天不降等。用丙酸处理的稻谷晒干之后,出米率不受影响。

  我国对有机酸处理食用粮和油料问题,也曾做过不少试验。例如,广东粮食科学研究所用0.08%丙酸处理水分为28%的稻谷,通风储藏几天,晒干后加工的大米基本无异味;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粮食局用0.2%的乙酸处理水分22%的小麦,密封放置,可保持10天不发热、不生芽、不霉变,品质略有下降。湖南省安乡县粮食局用0.5%丙酸处理水分26%的油菜籽,通风储藏,经常翻动,能保持10天不发热、不生芽、不霉变、含油率降低0.5%左右。另外有人试验水分18%的玉米中加入0.5%的丙酸,可以安全保管120天,不发热、不生芽。

  二、食盐保藏剂

  食盐是一种消毒剂,用食盐处理高水分粮食、油料,能保持粮食短期内不发热、不生芽、不霉变。未经特制的海盐,由于其中含有不纯物质,如氯化钙和氯化镁等,因而具有吸湿性。拌和高水分粮食后,能将粮粒内部的水分吸出一部分,食盐拌和高水分粮后,还能自行溶解,渗入粮粒内部,使籽粒内部的水分外流,形成内干外潮的状态,使胚部的生理受阻而不发芽。食盐对多数霉菌和细菌有抑制作用,因此可以防止生霉。

  用食盐处理高水分早稻、晚稻、油菜籽都已取得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

  1.食盐处理高水分早籼稻

  广东省粮食科学研究所和阳春县粮食局试验,用0.25%、0.5%、0.75%、1%、1.25%五种食盐浓度处理水分为29.8%、31.7%、33.8%的早籼稻,结果如下:

  第一,食盐浓度在0.75%以上时,可以防止发芽,低于0.75%时,不能防止发芽。

  第二,稻谷经食盐处理8天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做发芽试验,5种不同的食盐浓度对发芽都有不良影响,浓度越大,处理时间越长,稻谷水分越高,发芽率降低越严重。

  第三,食盐浓度在1%以上时,可以防止生霉,低于1%时,仍有少量霉粒发生。

  第四,用食盐处理高水分稻谷,不能阻止脂肪酸值的增加,食盐浓度越低,脂肪酸增加越多。

  第五,食盐拌入高水分稻谷后,很快溶解,使稻谷表面潮湿。在处理过程中经常翻动稻谷,有利于水分的不断蒸发,处理后4天,水分能降低1%左右,处理后8天,水分能降低3%左右,处理后12天,水分能降低6%左右。

  第六,食盐浓度在0.5以上时,处理后8天,粮温上升3℃~5℃,尚属正常。

  第七,食盐处理后8天,碾米蒸煮品尝。食盐浓度为0.75%~1%时,米饭黏性好时,保持一定香味,无咸味,无其他异味。浓度为0.25%的米饭有黏性,无咸味,但有酸霉异味。浓度为1.25%的米饭黏性好,无异味,有轻微咸味。由此分析,用食盐处理高水分稻谷,食盐浓度应为0.75%~1%。食盐浓度小于1%,不能起到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和粮食呼吸的目的,不能起到化学保藏的作用。食盐浓度超过1%以,碾米以后,米饭有咸味。

  第八,用食盐处理的高水分稻谷,晒干后储藏,时有返潮现象,据生产性试验,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水分有增加的趋势,储藏3个月,水分增加0.6%左右。

  三、漂白粉处理高水分粮

  漂白粉的化学名称叫次氯酸Ca(CIO)2,其物理性状为白色粉末,有氯臭味,含有效氯35%。使用时可直接与粮食拌和,或将漂白粉加水5倍稀释后均匀喷洒在粮食上,然后用塑料薄膜密封。

  漂白粉保管高水分粮的原理是:首先漂白粉中的次氯酸根离子〔ClO-〕可以释放出游离态的氧原子〔O〕、游离态的氧原子〔O〕具有很强的氧化作用,能够杀菌抑霉,使微生物不能生长繁育,从而抑制微生物和粮粒的呼吸,使高水分粮在一定阶段内不会发热霉变。其次,次氯酸根分解后产生的氯离子也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所以当漂白粉拌和粮食时,可以使高水分粮在短时期内不会发热霉变。

  据山东淄博市周村区粮食局试验,水分21.3%的小麦用0.2%剂量的漂白粉处理后,装入塑料袋密封,放置24天;水分22.5%的小麦用20%的漂白粉溶液喷洒(每100千克喷洒1000毫升)后拌匀,在仓内地坪上用塑料薄膜密封,放置11天结果如下:

  第一,塑料密封袋内的氧含量从第二天开始降为零,仓内薄膜密封的第二天开始降到零,二氧化碳在塑料袋内的其浓度上升到46%,在仓内塑料薄膜密封的,上升至13.6%。

  第二,粮温始终低于气温,处于稳定状态,不发芽、不发热、不霉变。

  第三,脂肪酸值和还原糖的含量始终没有变化。蛋白质和面筋质的含量略有变化。发芽率有所下降,塑料袋内的小麦发芽率下降70%,仓内的小麦下降12%。试验证明,漂白粉处理粮食发芽率降低与处理时间有关,处理时间越长,发芽率越低。

  第四,粮食中氯的残留量基本相同。塑料袋密封的粮食为0.1067克/千克,仓内薄膜密封的粮食为0.1088克/千克。

  此外,有人试验,用漂白粉处理后的稻谷,经干燥、加工成精米蒸煮品尝,黏性良好,基本无异味。

  用漂白粉短期抢救高水分粮食,取材容易,费用低廉。效果比单纯密封脱氧抢救好,能够保管较长的时间,发芽率也较高。这一方法可用作农户短期储藏高水分粮。

  (作者单位:南阳市粮食技工学校)

  文/马俊超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