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背景下的技工学校数学教学模式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技工学校,高中教育,数学教学,专业课
  • 发布时间:2011-09-01 13:23
  当前,技工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是“以就业为导向”。在这个指导思想的背景下,学校应该重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并对其进行针对性培养,积极探索岗位群需要的以能力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数学课程一直是各类技工学校的一门重要文化基础课。伴随着高中教育的普及,技工学校的生源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数学教材一改再改,难度不断降低,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也不断推陈出新,但教师教起来仍然是“苦”,学生学起来仍然是“烦”。长期从事数学教学的教师不是越来越轻松,而是越来越不会教了。原因是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对比较差,这些学生对数学普遍存在厌学心理,影响了实际的教学效果。同时,各学校越来越重视专业课,数学课被边缘化,每周仅有少量的课时,使教学目标不能够及时完成。这些因素都制约了技工学校学生的专业技能发展,以及学习能力的提高。所以,技工学校的数学教学必须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教学改革,努力实现教育培养目标。作为基础课程的数学教学,应该尽快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结构体系,更好地为专业课教学和学生就业能力提高的教学目标服务,这是技工学校所有数学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一、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技工学校数学教学

  模式的重要性

  1.实现技工学校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

  技工学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这就决定了技工学校的数学教学不同于普通高中的数学教学。在技工学校中,数学教学主要有两个功能: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工具性服务。所以,在技工学校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不需要过多地强调系统性、完整性以及严密性,而应该将其作为专业学习的基础,强调数学的应用性、学生思维的开放性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活性。因此,技工学校的培养目标要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适应,转变传统的数学教学观念,积极改变教学方式,改善教学效果,这是当前技工学校数学教学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技工学校的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工具课,是为以后的专业课学习服务的。其教育功能一方面在于传授数学知识,另一方面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应用能力以及就业能力。为了更好地为专业课服务,提高技工学校学生的数学素质、应用能力,技工学校的数学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技工学校学生“学”的需要

  传统技工学校的数学教学模式规定,不同专业要实行相同的数学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考核方式。如果采取这种教学模式,势必会造成不同专业的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不同,有些内容“吃不饱”,而另外一些内容“吃不了”,不能满足后续专业课学习的需要。例如,很多高年级的技工学校学生在进行专业课学习时,感到以前的数学知识用不上,有的觉得以前的数学知识不够用,这能充分说明现有的技工学校数学教学模式存在一些问题。

  二、技工学校数学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1.导向性原则

  课程体系的构建要以就业为出发点,根据不同专业设

  置不同的数学课程内容,用什么,学什么,力争做到“必

  需、够用”。

  2.本位性原则

  技工学校的数学课程体系构建要以能力为本位,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能力的培养。选择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为学生后继的专业学习打好基础。

  3.主体性原则

  技工学校数学课程体系构建要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在掌握数学工具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并且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动态性原则

  技工学校数学课程体系的构建要以服务为宗旨,根据专业需要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并且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模块,解决随时可能出现的新问题。

  三、基于就业背景下的技工学校数学教学

  模式分析

  1.根据专业特点,以能力为本位,重新确立数学教学目标

  技工学校教育最显著的特点是针对性强,以市场需求为方向,更加注重培养人才的实践能力,要求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必须广泛,但是知识系统不一定要求特别严谨,注重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针对这种人才培养特点,技工学校在制定数学教学目标时,必须实现由注重知识本身向注重学生的能力转变,改变传统“知识本位”的课堂教学,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数学教学指导思想。在传统技工学校数学教学过程中,都是以知识为中心的。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数学教师只注重知识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却忽略了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实践性。所以,在制定技工学校的数学教学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学生内心所想,着眼于技校学生的全面、和谐及可持续发展,坚持“够用”的基本原则。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打破传统的数学学科课程体系,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加强应用的角度选择教学内容,满足专业岗位的具体需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弱化相关数学性质、数学公式的推理论证,强化数学基础知识及其在未来工作中的实际运用。

  技工学校的数学教学要坚持服务专业课程学习的原则,数学课由于受到专业课程的挤压,学年课时仅有70节左右,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删减。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根据专业需要做调整,使数学教学内容能够与专业课程学习很好地对接。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千篇一律,比如机械类专业、广告设计专业学习了“集合”后,就可以学习立体几何。而立体几何也不是所有专业必须学习的内容,但对这两个专业来说却是最基本的知识,通过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制图能力,为以后的专业课学习储备相关知识。电子类专业可以考虑把“三角函数”“复数”等内容作为重点,特别是在三角函数这一章节中,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需要作为重点知识进行讲解。这一函数在工程物理方面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比如交流电中电流强度y与时间x之间的关系等,都可以用这种形式的函数来进行表示。对于会计专业又应该加入数列的知识。对于计算机专业的数学教学,可以适当补充“逻辑代数”的相关知识,例如二进制的知识,为技工学校的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打好基础。只有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才能很好地与专业课进行衔接。

  2.教学模式上注重开展分层教学

  技工学校的数学教师要注重数学知识的过渡与衔接,要在全面把握数学教材的基础上,把需要掌握和经常用到的初中数学知识进行复习和整理。注意初中数学知识与技工学校数学内容和方法的衔接,避免因基础薄弱而产生脱节现象。在这个基础上,还要注意不同单元以及相邻章节之间的衔接。树立“以学定教”的思想,改革传统以“教”为核心的课堂结构,设计以“学”为中心的课堂结构,实现教与学的同步推进。

  化繁为简,减少数学理论推导和证明,强化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技工学校的数学教学,不强调数学教师的理论水平有多么深厚,对数学定理以及数学公式的推导论证有多完美,重要的是学生具体学到了什么,是否能够应用到未来的工作中去。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那些不必要的理论推导、公式证明可做适当删减。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从提高学生素质和加强应用的角度来选择教学内容,满足不同专业的岗位需求,教学中强化数学知识的运用。如在讲解函数对称性、函数的单调性时,数学教师就可不做严格的数学证明,只要给出相应的几何图形,做出一定的几何说明,学生就能接受。

  3.重视数学知识的工具性,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技工学校的数学教学要坚持“大课程”的观念,跳出学科进行学科定位。技工学校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一门课程不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来进行定位,要综合考虑总体目标,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为目标来划分教学阶段,从专业学科本位向就业本位转变。数学是技工教育中的一门非常重要课程,不同于普通高中开设的数学教学课程。因为两者的培养目标不一样,技工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着眼于对普通劳动者素质的培养,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和工具性。

  比如,要加强对学生计算工具使用能力的培养,满足职业岗位需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器的功能不断完善和改进。一些科学计算器已经能够按照自然书写格式进行输入和显示,并且具备表格、解方程、函数运算、计算函数在某一点的导数、计算函数在某区间的定积分、矩阵和向量的运算、概率与统计的相应运算等多种功能。所以,要把计算器的使用作为基本技能,要求学生熟练掌握。

  4.注意数学知识的整合,体现以就业为导向

  技工学校的数学教学应对数学基础知识进行相应的分析、整合和筛选,把学生后继课程和专业课程需要的知识选择出来。有些基础知识需要在介绍新知识之前进行适当复习,有些知识则需要单独讲解,集中复习和强化。

  例如,对于三角函数内容的学习,可以进行适当的拆分,以适合不同职业岗位的需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是每个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数学知识,是人才素质的基本需求,需要列在共用基础内。把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半角公式及正弦型曲线放到机械类、电子类等工科专业的数学学习中去,增加利用三角函数进行工件计算的内容,满足该专业的学习和职业岗位要求。另外,要理顺解析几何的相关教学内容,掌握直线和圆的方程,建立方程和曲线的关系,能够利用坐标法解决简单问题,这些都是专业人才素质的基本需求,必须列在共用基础范围内。坐标轴的平移和旋转、极坐标与参数方程作为技术工人所必须掌握的重要内容,需要放到机械类专业的数学教学中,满足数控加工的实际需求。改造立体几何内容,变枯燥的立体几何课程为富有趣味的实验操作课程。通过操作确认得到定理,并利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认识空间的点、线、面、体,丰富空间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作者单位:惠州市高级技工学校)

  文/李顺发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