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美的课堂氛围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兴趣学习,课堂教学,学习环境,师生关系
  • 发布时间:2011-09-01 13:13
  学习需要轻松、活跃的气氛,因为只有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与情绪下,学生才会有兴趣学习。而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更离不开轻松、真实、和谐的环境,即一种美的课堂氛围。

  美的课堂氛围是指能使身在其中的学生得到一种满足的情感的课堂氛围。它表现在,一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和谐。

  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合作,出现一种“神来神往”的高度默契、和谐的局面。在教师方面,表现为挥洒自如、左右逢源的即兴发挥,摆脱事前的准备而产生一种教学灵感;在学生方面,则表现为不时爆发出创造性思维。二是课堂内师生积极思维的创造。即教师、学生的各种心理能力协调作用,认知功能与情感功能相互激发,使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都活跃起来。学生的学习不再是一种从属于外部压力的辛苦事,而是充满吸引力和审美情趣的创造性劳动。要想搞好课堂教学,必须设置与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相宜的气氛和情调。

  一、创设情景,营造和谐

  设置教学氛围,就是要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包括物理因素(如空间、音响、采光、教室的位置等)、情感因素(如美观、舒适、整洁等)、认知因素(如学生的已知、未知等)、效用因素(如对完成任务的合适性教学法目标的准确性等)、社会因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等)。在教室固定的情况下,教师则主要是从师生间的关系和课堂教学气氛两方面进行设置。

  1.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学生心境开朗,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学习。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变“权威型”的师生关系为“伙伴型”的平等师生关系;要有洞察力,知道学生的知识增长点和学习闪光点,因势利导;要关心爱护学生,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这样,学生就会带着愉悦的心情、强烈的求知欲、积极的思维、灵敏的反应、友好的合作态度进入到学习当中,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设置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

  如在教学《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上课一开始就播放荷花和月亮的有关图片(VCD)和音乐《春江花月夜》,优美的图片、舒缓的旋律深深感染了学生,在美妙的背景音乐中,我介绍了作者及其写作背景。动听的音乐、美丽的画面和饱含深情的解说营造了宁静、淡雅的教学氛围,学生进入其中,加深了对课文内容和感情的理解。

  二、以情动人,以情感人

  语文学科同美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文质兼美的语文教科书内容本身就展现了璀璨夺目的美的世界:风光旖旎的田园美,浩瀚大海的雄壮美,离愁别意的凄婉美,合家团圆的欢乐美,爱国主义的美,崇高理想境界的美,热爱自然崇尚自由的美,追求美好生活的美等,教师要把握、领悟作品的感情。

  1.教师饱含深情“美读”

  “美读”就是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吟诵课文。优美的诗歌、散文,动人的小说,都可以通过范读引导学生进入文章的意境中。这时,教师就像课文中的人物,读的文章“如出我心”。范读时注意起伏跌宕、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如出我口”。这样的范读,必能打动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领受作品的美感。

  2.带领学生进入“美境”

  语文教材充满美的东西。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或通过启发,运用想象联想,或用朗读、讨论,或通过图像,借助音乐等多种形式,把学生带入文章特定的情景中,让学生与作者的心灵沟通,神游于文章的人物、事件、矛盾冲突中,如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扪其形,如嗅其味,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产生对审美对象(课文)的肯定或否定的审美态度和审美评价,在心理学上产生感受,在情感上产生“移情”和共鸣,在性情上得到陶冶。以美感受人,以情动人,使学生心灵日臻“净化”,趋于真善美。

  三、激励学生,激发兴趣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创设课堂教学气氛,目的是为了激励学生,而激励的重点在于满足学生学习的主观需要。教师可从“成就心理”“期望效应”“赏识效应”等方面入手激发、激励学生。

  1.成就心理

  成就心理,指人期望通过努力达到成功的心理。教学中,教师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学生合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这种成就心理,促使教师形成一种积极的动机,精心设计教案,全力以赴组织教学等等。教师的成就动机,也可以感染学生,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一种激励。只有当学生把老师的成就心理变成自己的成就心理,教学生才真正做到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期望效应

  这是美国心理学家弗隆提出的激励理论。他认为,人的积极性的发挥与他的期望及其所达到的效价密切相关。人对某项目标实现的效价看得越大,积极性越高,对实现目标的期望越大,人们的积极性也越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用期望理论激发学生实现教学目标尊重和相信学生。要经常用鼓励、期待和信任的目光鼓励学生,当学生回答问题答不出时,要耐心启发、诱导;当学生感到厌倦时,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给他学习的信心,期望他们明确学习意义,给学生添加动力,促进他们成才。

  3.赏识效应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赏识是激励学生获得心理需求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及时地给予表扬。

  对学生的一点一滴的进步,一次优秀的作业,一个有见地的观点,一次关心集体的行为等等,教师都应该给予表扬和鼓励。老师的表扬,甚至一句肯定的话语,一个赞许的目光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都可以起到强化学生自信、自尊、自爱的信念的作用。

  四、巧用板书,美化气氛

  板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它能体现教学意图,落实教学计划,是个灵活的“显示器”,巧妙地显示着课文的内容,给学生指点迷津;它对知识进行编码、组合,提纲挈领;它打通学生的思维,便于学生记忆;它提示学习的思路,揭示重点、难点;它以朴实、美观的布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它是展示教学任务的“屏幕”;它是开启学生思路的钥匙。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重视板书,讲究板书艺术,充分发挥板书的作用。

  在教《项链》时,笔者根据小说的情节和女主人公的感情变化设计这样的板书:一个心形的项链,代表主人公被“贪图享乐,爱慕虚荣”这精神枷锁禁锢了,揭示玛蒂尔德悲剧原因。外围画几点(借、戴、丢、赔)表明了情节和主人公心理的变化过程。通过这个板书,很快就能领悟小说的内容和女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过程,加深了对主题的认识。

  上面所谈的,只是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创造美的课堂氛围、创设教学情景,自然还有许多好的方法,如生活展示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图像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扮演体会情境、语言描述情境等。

  这里就不一一论述了。总之,语文教师一定要多研究语文教学与美学的联系,研究课堂教学的艺术,搞好教学氛围,使学生在“美”的氛围里,热情高涨地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在思想品质、知识、能力、智力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高。

  (作者单位:许昌技术经济学校)

  文/王栓玲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