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职业指导工作如何与优秀企业文化对接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民生之本,安国之策,职业教育,企业文化
  • 发布时间:2011-09-01 09:28
  职业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促进劳动就业。

  而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要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职业教育,办好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教育,就必须加快构建中等职业教育就业指导工作服务体系,解决好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问题。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不少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并不稳定,一般第一份工作时间长度不会多于3个月。导致这一问题的成因很多,最重要的是“职业指导工作绩效”不高,笔者认为将优秀企业文化与职业指导工作对接则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一、企业文化内涵

  关于企业文化的定义,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的认识和表达。据统计,关于企业文化的表述有150多种,而对中职职业指导工作有效的企业文化则是指优秀的企业文化,是能够推动职业教育目标实现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指的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价值观、信念、行为准则,以及具有相应特色的行为方式、物质表现的总称。企业文化可以分为物质、管理、精神三个层面,其中物质层面是企业的产品、服务、技术、车间、厂房、设备设施等,是企业文化的基础;管理层面指的是企业的管理模式,包括企业的管理观念、管理风格、管理行为等,这种管理模式是企业文化的关键;企业的价值取向是经领导提出并确立,由企业成员认可的企业使命、经营哲学及大家共同追求的意志和情感,然后在工作、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氛围,这是企业文化的灵魂。

  二、中职职业指导工作

  黄炎培先生说过:“凡物能传之久且远必有其存在之理由。职业指导外适于分工制度之需要,内应天生人类不齐才性之特征……苟社会分工制度一日不废,而人类天生才性一日不齐,职业指导永远存在也。”

  由于我国在上个世纪90年代之前,都实行“统招统配”的毕业生就业制度,职业学校的学生就业没有压力,各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几乎都是空白。随着人才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各职业学校的毕业生都推向市场就业,职业学校经历了对市场就业茫然到逐步接受市场就业,到现在积极开拓学生就业市场的不同阶段。但由于起步较迟、认识不足,各职业学校学生职业指导工作开展情况参差不齐。因此,引入企业文化,可使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可提升职业指导工作效率,保证学生的就业质量。

  三、企业文化对中职职业指导工作的作用

  1.引入企业文化有利于职业指导理念的转化

  引入企业文化,有助于对职业特色的早期认识进行自我测评,由于职业指导中融合了多种专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学生可以了解和感受其他专业的企业文化,从而重新选择专业,重新定位职业的决定,避免中职毕业生就业稳定率低的问题。

  2.引入企业文化互融有利于职业指导过程的深入

  首先,在教育教学及学生管理过程中,要以准职业人的行为规范要求学生。有利于学生企业意识、岗位意识的养成,以及企业价值观的树立,使学生养成职业习惯,明确自己的角色和从事的职业。其次,要构筑职业化的课程体系,构建理实一体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教师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从实训实践教学入手,使学生接触企业之风,感受职业魅力。

  3.引入企业文化有利于职业指导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构筑全员化、多元化的职业指导师资团队,建设企业化的校园,安装企业化的生产实习设备,引进企业专家进行教学指导,可使企业文化实现深层次的融合。专业教师在生产企业的真实情境中开展教学与教研,教师的专业素质、职业实践等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学生经过企业真实情景下的历练专业技能显著提高,有效提高了就业竞争力。

  4.引入企业文化互融有利于职业指导内容的整合

  企业文化互融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构建企业化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使学生认识企业角色,感受企业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加强他们的职业适应度,使职业指导内容与专业教学有机融合,开辟了职业指导教学中专业素养教学新模式。

  四、中职职业指导工作与企业对接的途径

  1.职业指导环境对接

  就是将企业文化的有关元素渗透到学校职业指导工作文化建设之中,努力在职业指导工作中营造浓烈的企业文化氛围。具体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将学校建成“准企业”,将学校的实习室包装成企业的“车间”,要求统一着工服(实训服)、带工具包、凭胸卡进“车间”上岗;二是学校校园环境布置要体现企业文化特色。

  2.职业指导管理对接

  要实现中职毕业生零距离就业,作为职业学校而言必须要引进企业管理模式,6S管理是不少企业采用的一种管理模式。职业学校在学生管理时可以借鉴这一模式:一是管理内容,6S包括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六个方面,学校要在遵循学校管理规律的基础上,将6S要求细化成教学区、实习区、宿舍区的6S管理标准和要求;二是管理载体,可以把企业的“工资制”作为学校的管理载体,将对学生的日常量化考核分与工资对应起来,每个月的工资数就是日常表现得分;三是管理形式,要实现管理接轨就要按照企业的架构构建班集体,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体会到企业的存在。

  3.职业指导课堂渗透

  一方面要开设专门课程,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企业文化专题教育,组织专人编写《地方企业文化志读本》;另一方面要重视学科教学渗透,任课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结合学科教学的内容有意识地融入职业道德、企业文化的内容,让学生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接受企业文化教育。

  4.职业指导活动对接

  对于学校而言,活动包括正常的课内教学活动和平时的课外文体活动。一方面要做到活动内容有“企业味”,如可以仿照企业CI策划要求对自己的公司(班级)进行整体包装、推介;另一方面要力求活动的目的为企业所欢迎,如可以开展公司(班级)总经理、班组长竞聘活动,培养学生推介自己的信心和能力。

  5.职业指导工作校企对接

  校企合作是学校和企业为达到双赢的目的而采用的一种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教学形式,是实现将企业文化引入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平台和有效途径。在操作上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锻炼,让教师与企业实现“零距离”接触;二是多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见习,让学生感受企业的氛围,熟悉企业的环境,了解企业对员工、岗位的要求;三是定期邀请企业管理层、一线高级工来校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和规章制度的教育,让学生多了解企业的情况和要求。

  6.引入企业文化,建设一支“四化”职业指导师资队伍按照专业化、全程化、全员化、信息化的要求,形成一支素质精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专兼结合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实施就业指导工作全面管理。一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就业指导队伍的教育培养,认真规划,精心组织,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稳定、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二是把就业工作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新生入学就开始对其进行就业指导,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把培养正确的职业观、形成良好的职业品质与教学工作、日常学生管理工作结合起来,提高职业指导工作的效率。

  提高中职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绩效离不开企业文化,学校应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搭建企业文化互融的多种教育教学平台,用校企深度融合的文化氛围感染学生,内化学生对未来职业的憧憬,提高中职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稳定率。

  (作者单位:佛山市南海区信息技术学校)

  文/田中宝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