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体育课程“超市式”教学对学生优良性格形成的作用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教育问题,发展问题,超市式,性格因素
  • 发布时间:2011-09-01 10:44
  教育问题归根到底是人的发展问题。人生是个体与社会、理想与现实不断相互作用与影响的过程,随时都会遇到坎坷与磨难,能否直面人生,往往取决于一个人是否拥有完善的人格力量。而非智力因素就是人格完善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是素质教育的心理学基础。“超市式”体育教学实践也使人们认识到优良的非智力因素在开发智力和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非智力因素中的性格因素

  非智力因素,通常是指那些不直接参与智力活动,但能在智力活动中发挥动力和调节效能的心理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性格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体现在个体对待现实的稳固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方式之中,对人的智力发展有重要影响。良好的性格特征对智力的发展和智力活动的进行具有促进作用,对智力方面的缺陷具有补偿作用。相反,不良的性格特征会阻碍智力发展。研究成果表明,学生良好的性格特征有助于学业成功,而学习上的成功又会增强学习者的信心,产生良好的心境,学习更加勤奋,有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和良好性格的养成。

  不仅如此,性格教育也是道德教育的基础和落脚点。首先,一个人只有具备了最起码的优良性格特征,才能成为一个具有较高思想觉悟的人;其次,道德教育的内容如果不落实为受教育者的稳定而正确的态度和行为方式,那么,这种道德教育就是失败的教育。因此,素质教育应从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特征着眼,让学生掌握对待外界事物的正确态度和行为方式,然后再进行生动具体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才是正确的教育方法。

  二、“超市式”体育教学对优良性格形成的独特作用

  “超市式”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教学形式,在培养学生优良性格特征方面起着其他教育形式难以起到的作用。首先,“超市式”体育教学打破了“一张桌一堂课”的固定、封闭模式,学生在一个广阔的领域里尽情游戏运动,平时被意识控制和掩盖着的心理活动、意志品质、性格特征可以充分展示出来;其次,体育教学打破了师生双边交流的模式,为培养学生优良的性格特征,提供了丰富土壤;最后,多样化的体育内容,适合不同性格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三、“超市式”体育教学培养良好性格的原则和途径

  1.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体育教材都有一定的思想性,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的思想教育性,启发学生经常地、主动地从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的角度分析自己的思想、言行以及所从事的各项体育活动,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师还应努力把良好的社会规范、体育项目所反映的价值观,结合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通过生动的教育形式传授给学生。

  2.结合不同项目,进行学生性格培养

  体育活动丰富多彩,无论是游戏,还是竞赛,都有可结合进行教育的特点。例如,长跑需要坚毅与恒心;球类项目需要自信果断,勇于拼搏;游戏则需要机智灵活等。由于不同项目对参与者的性格特征要求不同,也为不同性格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这要求教师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一般要达到以下几个目的:一是要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完成该活动的意义和重要性;二是要让学生了解某种性格特征对顺利完成活动的必要性;三是通过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掌握适当的行为方式,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

  3.教给学生自我教育的方法

  培养性格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这是教育的内化和深化,也是最终目的。教师要教育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与反省,能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善于发现自身的长处,也要勇于承认和正视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另外,还要在正确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的基础上,学会自我调节,发挥自身优势,并勇于改正缺点和错误。

  4.加强心理品质方面的教育

  通过智力培养,可以发展学生认识方面的性格特征,通过培养性格以外的非智力因素,可以发展学生情绪、意志以及态度方面的性格特征。在体育教学中,适时讲解有关的心理学基础知识,让学生初步掌握一定的心理学规律和心理自我调节的方法,对有心理障碍或学习障碍的学生,要进行专门的学习指导,以促进优良性格特征的发展与完善。

  总之,随着“超市式”体育教学实践的发展,体育教师应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的任务、内容、学生特点等情况,有针对性地运用性格培养的规律和原则,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完成“三基”教学的同时,努力为学生优良性格特征的培养与完善创造更广阔的空间,使学生成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单位:浙江省机电技工学校)

  文/龚琦安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