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指导实践的若干经验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职业指导,核心内容,范围较窄,德育管理
  • 发布时间:2011-09-01 09:26
  就业是民生之本,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就业难成为政府、学校以及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做好就业工作,是摆在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面前极其艰巨、重要的工作任务,关系到国家的人才战略与社会和谐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和谐、幸福、美满。因此进一步深化职业指导工作,不断改革与实践职业指导工作已势在必行。

  一、职业指导概述与核心内容

  职业是指个人在社会中从事的成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而职业指导是为求职者就业、就业稳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过程。

  学校的职业指导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职业指导应着眼于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主动学习和适应社会大环境,端正择业观念,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二、职业指导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也关系着我国社会的建设与经济的发展。

  目前,职业指导工作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对职业指导内涵缺乏全面理解,重视程度不够

  职业指导的根本任务,是帮助对象认识自身内在的职业素质,选择适合自己专业与特长的职业。面对就业竞争,大部分学校成立了就业指导中心,但行政职能较为突出,指导职能却不到位,没有真正发挥职业指导工作的桥梁作用。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就业率是最终考核的重要指标,使得有些学校只重视就业问题,一味追求就业率,从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全程职业指导。同时,社会上针对求职者的职业指导机构缺乏,导致职业指导似乎只是学校的事情,社会机构的关注及相应的配套资源稀少。

  2.职业指导形式单一,吸引力不强

  职业指导形式单一、乏味,特别是在校生的就业观教育方面多采用传统的“说教式”方法。常见的有校园专场招聘会、企业专家专题讲座、优秀毕业生就业经验报告等等,实际作用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突出。

  3.职业指导对象范围较窄,广泛性不够

  目前,我国职业指导的对象以即将走入社会的毕业生或求职的社会人士为主,认为职业指导工作只应在就业前进行,故仅仅开展了有限的就业指导,忽视了对象的职业指导,从而导致职业指导缺乏全程化跟踪管理,无法收到应该取得的效果。

  4.职业指导人员配备不足,专业程度不高

  现阶段,我国职业指导人员大部分是从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及德育管理工作的教师,有经验的职业指导教师严重匮乏,职业指导规范性不够。虽然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但是多数教师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职业指导培训,更没有参与过人力资源市场的实际工作和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具体实践。导致职业指导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一些职业指导人员往往是纸上谈兵,令人难以信服。

  三、职业指导实践

  职业指导在调节劳动力市场运行,帮助用人单位获得符合本单位需要的劳动力,确保劳动者找到合适的工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指导对象的不同,导致职业指导的方式方法不一。

  1.在校学生

  学校可以根据实际建立导师制度,聘请教学老师为专业导师指导学生的专业发展,全体教师为职业导师,企业经理、工程师为企业导师,全程全员跟进学生的职业发展。同时,建立学生的职业指导档案,详细记录学生“职业路径”。

  (1)专业导师职责。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帮助学生熟悉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每位学生的不同特点,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的专业发展计划;关心学生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与引导,培养学生刻苦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2)职业导师职责。随时与所指导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指导学生在校期间的职业生涯规划及发展、学生就业、学生撰写实习报告;通过对学生实习状况的了解,最终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课程改革服务。

  (3)企业导师职责。传播企业文化,利用导师自身的影响,身体力行地帮助学生了解、适应、接受认同企业文化,使学生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利用导师自身丰富的经验和阅历,在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提出自己的忠告和建议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指导学生获得工作的经验和提升专业技能。

  2.社会人士

  社会人士的职业指导不同于在校学生的职业指导,由于我国的职业指导工作开展的时间不是很长,针对社会人士的职业指导还需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1)国家对社会人士的职业指导工作要给予足够的重视,颁布有关的法律法规,利用经济杠杆,努力拓展就业渠道,进一步深化社会保障制度,切实推进职业指导工作。

  (2)开展政府主导的有效的公益性职业介绍指导服务工作。公益性的职业指导是政府促进就业系统工程中的一个窗口,是公众的“职场医生”。充分发挥公益性的职业指导,免费为求职者提供人性化、科学化的职业指导;为求职者的每一次指导过程建立电子档案进行管理,甚至同一人可以接受不同职业指导员的指导过程都可以连续记录,系统分析,做到可查询、可比较、可考核。同时,也应丰富职业指导渠道,如开辟网上职业指导师信箱,让求职者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可以得到免费的职业咨询服务,随时可以“消费”职业指导。

  (3)充分发挥民间团体与社会中介组织对职业指导的作用。职业指导是政府的重要经济职能,但也需要民间团体与社会中介组织的协作与配合。可以通过网络信息化咨询,细分职业指导种类,建立社区乡镇村服务,大力拓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指导。整合政府及民间资源形成以各级政府民间职介所、街道、居委就业服务机构为主,辅之以相应的网络信息共享平台的完善的公共职介系统,把劳动保障事务所建到百姓家门口。职介部门的职业指导窗口,应针对各类人群扩大服务内涵,推出集就业形势、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定位、面试技巧、创业指导等多方面内容为一体的“就业服务包”,分别给予入门指导、一般指导、专门指导、重点指导,甚至会诊指导。

  综上所述,职业指导在国家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职业指导在我国还处于起步与探索阶段,各方面的问题与不足会不断出现,但是只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提高认识,健全机构,加强与社会、企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管理部门的资源整合,及时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规范化、科学化地进行职业指导,一定能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实际的职业指导之路。

  (作者单位:佛山市南海区信息技术学校)

  文/丁琪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