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创新: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简析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职业教育,中职体育,健康课程,挑战
  • 发布时间:2011-09-01 15:30
  当前职业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首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都强调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做了系统规划和部署,职业教育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前所未有的重视。其次,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迫切需要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作为支撑,职业教育在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服务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中的地位起着重要作用。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主要目的的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抓手。然而,在现实中,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却存在着诸多问题,急需对其进行改革。

  一、现状

  中职教育的改革创新不断发展,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改革却不尽如人意,与基础教育比较发展相对滞后,究其原因不一而足。

  1.体育教学缺乏针对性

  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对象是中考落榜,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所学专业特点各异的学生。他们往往认为体育课就是到室外活动,对于科学锻炼身体、常见的运动损伤预防及处理等运动生理知识,毫不重视,甚至认为没有必要。然而,患有生理疾病的学生愈来愈多,学生的体质测试成绩每况愈下,已是不争的事实。目前中职体育教师缺乏对体育教育方面的研究,尤其对中职学生的研究。中职学校的体育课程教学无论在选取教材内容方面,还是采取教学形式方面,都缺乏针对性。

  2.体育理念滞后

  传统的体育课程强调教师的教,教师过分注重的是绝对的权威,通过不厌其烦的示范和讲解,使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教材基本上是沿袭竞技运动的内容,过分强调以练习运动技术为中心,体育课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很多教学内容没有进一步深层次地挖掘教材的内涵,很难发挥学生在上课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体育教学内容陈旧,实用性不强,没有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与终身体育脱节,难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的具体执行者和组织者,而多数体育教师在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方面已不适应时代和教育的发展。

  3.评价体系不健全

  现行体育课程评价标准一刀切,采用绝对性评价。体育课程的学习评价内容表现为过分注重体能和运动技能的评价,过分注重定量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对于学生的评价只注重结果,追求分数,并不看重学习的过程,忽略了学生身体差异与体能差别,导致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对体育不感兴趣。学习成绩评价形式只是采用单一的教师对学生的外部评价,即教师对照身体素质、运动技能、运动能力的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测试和打分。现行的评价方式是由基础理论、考勤情况等几项技术考核组成。统一项目、统一标准,从根本上违背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4.培养措施不到位

  中职学校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重专业,轻基础”的认识使体育教师得不到重视。专业教师带队参加比赛、下厂实践机会多,学校对专业文化教师有一套完整的考核奖励标准细则。相对专业教师,体育教师参加比赛机会少,带队比赛少,对于体育教师的再继续教育、专业培训机会更少,和兄弟学校的联系、交流也不多。另外,中职学校普遍存在体育师资短缺、师生比例不合理、场地器材缺乏和陈旧,这些是制约中职学校进行体育教学改革主要原因。

  二、教学创新理念架构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有机整合体育与健康教育两门学科中相关的内容、方法、原理,以促进学生体质与健康发展为主要目标的综合类课程。根据经济发展现状与企业岗位需求,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位,强化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文化知识构、人文素养的同步提升,不断提高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能力。具体来说,我们要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文化知识、体育技能和方法,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主体性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增强体能素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提高生活质量,为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服务。

  三、教学创新建议与措施

  我们要根据职校体育教学自身特点,满足学生在体育教学方面不同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1.建立立体多维可持续评价体系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评价不能仅针对身体运动智能,应建立多元智能评价理念,通过教学评价促进学生的潜能发挥和个性发展。首先,评价的内容要多元化,体育与健康课的成绩应包括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理论成绩要包括健身知识、卫生保健知识、体育文化理论等;实践课成绩要包括运动技术、学习的努力程度、对体育与健康课的理解和认识及出勤率等方面。其次,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应采取多种互补的多元评价方式,如个人档案评价和综合评价互相补充。个人档案以文件形式呈现学生某一时期的体育知识技能学习、健康知识积累、课堂表现等等;综合性评价是针对学生的每一种智能设计的评价方式,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综合评价中评价逻辑智能,可通过体育项目练习从而总结运动的内在规律等等。最后,评价主体要体现多元化特点,使学生自己、其他同学及家长都要参与评价,使得评价主体多元化,这样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评价会更真实有效。

  2.课程结构设置

  职校体育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专业、工种服务。它的最终目的既要对学生进行一般性身体锻炼,又要根据未来职业工作的特点,学习与职业相关的健康保健知识,提高防范职业病的意识和能力,并且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在课程结构的设置上,第一学年围绕增进学生健康,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开设有利于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自觉参与体育锻炼,使学生掌握和运用运动技能为主,结合体质测试的综合必修课。第二学年开设体育实用性技能为主的选项必修课。步入中职学校,学生的身体慢慢步入成熟期,随着知识的不断丰富,社会交往能力的增强,对体育课程不再满足于一般性的身体练习,而是根据自身条件,有选择地去学习一至两项自己喜欢的运动技能,以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培养中职学生在竞争、友谊、合作、意志与精神方面的健康意识。第三学年结合专业、工种开设提高体育观赏和休闲娱乐体育能力为主的选修课,提高运动技能的水平,职业技能能力,并结合生存与生活教育,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除了体育课程外,还要加强对课外活动课的管理,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等各类体育活动。

  3.灵活变通的教学方法

  体育与健康教学在多元智能理论下以开发人的多种智能为根本目的,体育教师教学应针对中职学生的差异,结合各专业的特点进行,围绕身体运动的目标要求,灵活地选择运用教学形式,并有所创新,采取诸如教学分层式、自主选择式、俱乐部式等教学形式。要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教学分层式比较适合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根据不同学习能力、不同体能的学生分组教学,对学生的评价实行不同的标准,但又不是完全孤立的。俱乐部式是将体育兴趣爱好相同的学生编组,结合学生的需求,选择不同或相同的教学内容,不求规范统一,但求学生练习主动积极、创新求趣。通过张扬学生个性,进而缩短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只要我们将这些方法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身体运动智能和健康水平得到发展的同时,兼顾到其他智能的发展,那么这些方法就不失为好的教学方法。

  4.开发课程资源

  体育与健康课程把“由规定的单一教材内容,转变为灵活的、多种多样的、自主选择的教材内容”作为改革趋势。这样的改革趋势既有利于多元智能理论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运用,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现代教育的一个特点就是提倡学科的综合性,学生掌握相关联的各种能力才能提高理解能力,所以,在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时就应充分考虑到开发一些对培养多种智能有利的课程资源。

  体育教学内容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和学生开展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的依据,它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质量。职校的专业设置较多,应根据学生专业特点,获得本职业所必须的身体素质和实用技能。不同专业对身体素质的要求也不同,应根据不同的专业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如医药药剂专业、餐旅专业的学生对站姿、走姿等仪态方面有特殊的形体要求;计算机、机电等专业的学生对手指、手腕、手臂的力量要求比较高,在教学中应多安排如篮球、排球、乒乓球等球类项目。教师选取的内容应当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并具有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的特点。

  5.终极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是体育课程的最终目标。适应社会能力的加强与提高,是在学生快乐的情境体验中完成的。这就要求在体育课教学中,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把完善学生的心理品质渗透到各项体育活动中,努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真正关心体贴学生,帮助爱护学生,当好良师益友;要根据学生心理素质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分类教学,使学生处于身心愉快的学习情境之中,使其在锻炼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他们开朗乐观的性格,造就坚韧不拔、沉着勇敢、开拓进取的心理品质。

  21世纪以素质教育为特征的新的教育模式是树立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以能力为本的育人观和教学质量观,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在于它终究是就业教育,是学生学习生涯的最后阶段。中职体育教学要树立职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延续和发展的意识,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提高职校生体育文化和健康素养,为终身锻炼身体和保持健康奠定扎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第一技师学院)

  文/谢菁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