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初探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理智感,化学教学,情感教育,化学学科
  • 发布时间:2011-09-01 13:35
  老子曰:“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情感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学校教育成败的一个标准。“亲其师,信其道”,这是我们每一位教育者应牢记的真谛。情感作为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对人的发展和成长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化学学科特点和学生情感发展的规律,在高中化学的课堂里渗透情感教育,以学生情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依托和支撑,努力沟通师生间、学生间的感情,这对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和学习能力提高,大有帮助。

  一、情感教育的意义

  1.情感是教学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要素

  在化学课堂中,教师精神饱满,学生认真听、积极想、踊跃言,实验时认真观察和操作,这种和谐、活泼、严肃、有序的积极情感气氛,指引和维持着师生的教学行为,能排除教学中遇到的障碍,是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保证。

  “情感”存在于每堂课的始终,它影响着教学认知活动的进行,是教学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要素,也是我们不能不重视并研究的一个课题。

  2.情感教育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中化学教学大纲(供试验用)》中明确指出了高中化学的教育目的,其中“情感、态度”条指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教育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关注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加强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使学生具有勤奋、坚毅、合作、崇尚科学等优良品德。”可见,情感教育本身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3.情感是学生学好化学知识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调查与分析,发现成绩与兴趣呈高度正相关。如参加化学竞赛的学生中对化学感兴趣的人数最多,足见兴趣(情感)是学好化学的重要因素。

  4.情感是教师成功的关键因素

  毫无疑问,教学过程主要解决的是如何把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这需要教师的精心策划和学生的主动参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维持需要相互信任,而信任就是一个感情问题。有化学教育专家说,在化学教学中,教师的理解、兴趣和爱好,要导致学生的理解、兴趣和爱好,即发生情感的共鸣与转移,这既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也是优质教学的重要标准。

  二、情感教学的内容

  化学中情感教育的内容主要涉及人的社会性情感,即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等。

  1.道德感

  化学教学中道德感主要体现为:对祖国的自豪感和尊严感;对社会、学习、劳动的责任感、义务感;对同学的友谊感;对老师的尊敬感等。

  2.理智感

  学生的理智感主要表现为对所学课程的兴趣、爱好,并能体验到一种获得知识的乐趣。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发展的高级阶段,便是学生具有自觉探求化学科学的真理/献身人类的文明进步事业的志趣。

  3.美感

  化学教学中的美感主要指对艺术和科学美的体验。艺术美体现在化学教师的语言、体态、操作技巧、板书的运用以及教科书的设计等方面;化学知识美是科学美。

  三、根据化学学科特点深化情感教育

  中学化学教学中情感教育包含相互关联着的两个方面,即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如何利用情感因素搞好化学教学。

  1.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每一个教育和教学过程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生和发展的。例如在进行卤素知识的教学时,可以给学生讲卤素的发现史。1826年,法国青年化学家巴拉尔研究从海藻中提取碘。他把海藻烧成灰,用热水浸取,再往浸取液中通入氯气,就得到了紫黑色固体,同时在提取碘后的母液底部总沉着一层深褐色液体,它具有刺激性气味。巴拉尔进行了仔细研究,终于发现了一种新元素——溴。德国化学家利比西知道后深为后悔。因为他在几年前就做过相似的实验,看到过相似的现象。所不同的是他没有仔细研究,只是凭空认定这深褐色液体不过是氯化碘而已,从而遗憾终身……让学生在故事的情景中进入学习,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的熏陶。

  2.利用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通过问题,教师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通过解决问题获得知识而产生快乐、积极、愉悦的情绪感受。所以,问题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

  化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应注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尝试成功喜悦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激发并发展学习情感。比如,在乙烯制备实验的教学中,学生发现随着实验的进行,烧瓶中的混合物渐渐变黑,同时产生了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面对这一现象每个学生都会产生的疑问,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组成物质的元素以及浓硫酸的特性上分析,猜测刺激性气体可能是SO2。教师再提问:“那么,如何证明呢?此时又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同时仍有乙烯产生?”循序渐进的思考阶梯,让学生通过讨论、类比,逐渐突破一个个问题。每突破一个问题,学生就能体会到一分成就感。在成功感受的刺激下,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被激发,求知欲望逐渐增强。

  3.利用实验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它以生动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在化学教学中发挥着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功能和作用。

  中学生视实验为化学课堂上最好的节目,他们为氢氧爆炸、焰色反应、铝热反应拍手叫好,为硫酸亚铁晶体析出时那闪烁的晶莹细小颗粒而赞叹。这时,教师应抓住契机,激发学生进入观察→兴趣→疑问→思维的积极状态,学生的“注意”和“思维”达到了高度的集中和活跃。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启发、诱导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判断、概括,将感性知识上升为概念和理论,这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大有裨益。

  如在讲解原电池这节课中,教师在介绍完原电池的有关概念后,可立即拿出正在工作着的铜锌(稀硫酸)原电池。

  许多学生惊呼:铜片上有气泡。对于这气泡产生的原因,绝大多数同学立即找到了答案。由于教师有意识地将学生注意力引到了铜片上,一些学生在求得答案后满足了。此时,教师采用投影仪将实验现象放大,又有学生惊呼:锌片上也有少量气泡产生。“这又是为什么呢?”教师再适时提出新问题,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又促使学生主动思考。经过紧张思考和教师点拨,结论便在师生的共同探讨中得出。

  情感存在于每堂课的始终,是任何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和研究的一个课题。只有教师自己先做到热爱事业、热爱化学、热爱学生,用自己积极的、强烈的情感感染学生,情感教育才能有效地开展。

  (作者单位:湖北信息工程学校)

  文/朱琴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