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职业院校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职业院校,跟踪调查,企业单位,就业现状
  • 发布时间:2011-09-01 09:19
  本文就广州职业院校学生就业现状进行分析,并对相应对策进行一定探讨。

  一、当前职业院校学生就业现状

  2006年至今,全国职业院校的就业率逐年上升,有的职业院校学生就业率达到99%。然而,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问题也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就业面狭窄、渠道少。具体现状如下:

  一是职业院校开设的部分专业没有市场竞争能力。目前,职业院校开设的部分机械电器专业如机电与制冷、模具制造、数控技术等专业,由于培养的是一线操作或技术人员,学生较易就业;而有的专业是社会科学类专业,如电子商务、国际商务、财务管理、电算化等专业,由于专业性质较普通,而且在高等院校也是常设专业,没有体现职业院校的专业特色,学生毕业面对高校大学生的竞争,没有就业优势,很难找到合适的就业单位。

  二是对口就业率不高,学非所用的现象比较普遍。根据跟踪调查,70%的职业院校学生所从事的工作与专业不对口。很多财务专业的学生,从事的是销售工作,甚至在卖奶茶、食品、化妆品,在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店当服务员也有很多。还有文秘专业的学生,不少在工厂做生产一线工人,或者是在保险公司、保健品公司做业务员等,这些工作一般要求不高、门槛低,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容易入门。

  三是工作环境差、待遇不高。有的企业单位地处偏僻的工业区,环境封闭,甚至不能轻易外出,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学习和提升的机会少。在实际工作中,职业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没有和企业签订合同,也没有享受社会保障。由于职业院校的特点,很多毕业生在工厂工作处于“非白领”状态,也就是工作内容多是没有技术含量,也没有晋升机会,工资较低,长期加班,有的学生收入仅在最低工资水平线上。

  二、问题分析

  1.社会环境和政策因素

  中国社会对“蓝领”人才有着根深蒂固的偏见,轻视劳动,劳动者和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普遍偏低。

  另外,政府对职业院校在教育资源、基础建设、资金投入等方面也存在不足,特别是民办职业院校,在设施设备及基础设施方面严重不足,直接导致教学质量不高。

  2.用人单位重学历、轻技术的因素

  目前职业市场存在着“人才高消费”,即企业竞相聘用高学历、高技能的劳动者,但劳动者的就业岗位与其受教育程度或技能水平不相匹配的现象,或者说,劳动者被企业“大材小用”。许多贫困家庭为了改变现状,不得不送孩子接受更高层次教育,而这种人才高消费必然会对我国的教育产生冲击。人才高消费误导着人们去盲目地追求高学历,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导致了假学历的泛监成灾,降低了学历的“含金量”。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人才高消费严重冲击着中等职业教育,据新闻媒体报道,近一两年,各大中城市的职高、技校生源严重不足,甚至有些职高被迫关门、解散。即使是进了职业学校,大多也不能安心学习。有的职高生忙于参加自学考试,为毕业时拿一张大专文凭而“拼命”;还有少数职高生整天在学校混日子,把希望寄托在毕业时办一张假的大专文凭上。因为“技校生反正没人要”。总而言之,人才高消费阻碍了从学历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3.职业院校自身的因素

  学校对学生缺乏系统、科学的职业指导,学生就业实习前的职业意识和对本职业认识都非常缺乏。在教学中,专业设置和教学目标不适应市场的需要,职业教育与市场需要存在一定的脱节。部分职业院校还重理论,轻技能,强调文化知识考试,以传统的考试形式考核学生。另外,职业院校教师有很多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在教学过程中也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4.家庭和学生个人的因素

  长期以来,家长对小孩“望子成龙”的思想限制了职业学校的市场影响力。有些家长认为只有上大学才是唯一的出路,所以造成了学生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很多学生希望成为白领阶层,而所学专业又是蓝领的工作范围,而且现在的独生子女较多,大多不能吃苦,又要求轻松而高收入的工作,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质量。

  三、调整政策,积极创造就业岗位,提高职业院校学生就业质量

  1.政府加大力度,建立职业技能发展的良好机制

  (1)政府应扩大就业容量,鼓励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拓宽就业渠道,发展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增加就业途径。

  (2)要努力提高技能型人才的整体社会地位,并形成有利于技能型人才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其中,建立合理的技能型人才薪酬标准是转变就业观念、提高技能型人才社会地位以及改变目前用人价值取向的一个根本举措。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是要动员全社会改变长期形成的对技能型人才的偏见;其次是要靠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制定有关法律法规章程;再次是要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以制定正确合理的人力资源政策和薪酬标准。

  (3)同时,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的传播功能,大力宣传技能型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贡献,宣传技能型人才在培养、使用、待遇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在全社会真正营造一个尊重技能型人才的良好环境。

  2.进一步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政府在大幅度增加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的情况下,还可以考虑实施免费职业教育,让初中毕业后的每一位公民都享有接受“补贴性”或“全免性”职业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3.加快职业教育自身的改革步伐

  (1)职业学校要科学合理定位,形成“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道路”的鲜明办学特色。.

  (2)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和设置专业。要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一方面要进行专业调查和预测,使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另一方面,要加强衔接课程的开发,努力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贯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以能力为本位,构建中职课程体系。

  (4)贯彻产学研相结合的原则,实行“订单式”培养。

  (5)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

  (6)加强就业指导,拓宽就业渠道。职业学校要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途径,进一步与企业联合搞好职业学校的实践教学和“出口”环节。

  4.更新学生就业观念

  通过人才市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成为我国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方式。但是,我们仍有许多毕业生在就业观念上却往往跟不上就业制度改革的步伐。他们留恋过去“统包统分”的就业制度,害怕人才的竞争;他们片面理解就业,认为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工作才是就业,而对三资企业、私营企业等非有国单位,则认为不稳定、不可靠、不保险。因此,我们要帮助毕业生调整目标,进一步转变观念,摒弃干部身份、国企身份的概念,破除人为把工作岗位分成高低贵贱的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不求对口先就业,先求生存后发展”的思想,用新观念去指导就业实践。树立大就业观念,所谓大就业观念,即只要有一份工作,有一份相对固定的收入,不管在国有单位、还是非国有单位、甚至从事个体工作,都是就业。

  同时,还应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要对学生进行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引导毕业生认清当前就业形势,在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专业、特长、能力的基础上,调整好就业期望值,找准坐标,使自己的职业意向与社会的需求相吻合,使毕业生抓住机会,顺利就业。

  (作者单位: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

  文/吴慧敏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