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择业与就业问题问卷调查分析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职业技术,指导中心,就业问题,问卷调查
  • 发布时间:2011-09-01 16:10
  2009年10月25日至11月10日,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对学院2010届毕业生组织了一次有关择业与就业问题的调查。调查覆盖全院7个分院,29个专业,采取问卷的形式,共发出问卷2800份,收回有效问卷2683份。

  本次调查主要是为了了解2010届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和意向、求职准备,以及求职目标,找出学生在择业与就业问题上存在的问题和偏差,以便学校有针对性地进一步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有助于学校指导和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通过对问卷的整理与统计,对本次调查分析如下:

  一、总体情况

  全院学生都有较强的就业欲望,有超过47.41%的学生选择找个好工作一直干下去。选择报考高一级学校的占7.32%,其主要目的也是为了提高在未来就业竞争中的实力。当然,也有部分学生是因为当前就业形势困难,工作不够理想而选择继续上学。40.81%的学生选择边走边看,他们大多数是思想较活跃分子,极有可能因不满现状而频频跳槽。还有部分学生认为毕业后还可以继续“啃老”,存在一定的依赖心理,当然,也有部分学生打算自主创业。

  二、求职心理

  求职心理在学生择业过程中具有导向作用。拥有正确的求职心理,能够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求职竞争,对就业的成功与否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40.09%的学生选择通过努力,就能就业;11.39%的学生对就业胸有成竹。但也有近一半的学生感觉就业困难和对前途感觉担忧。对“若在毕业时,你还未成功就业,你打算如何?”的问题,30.65%的学生选择降低标准,继续择业;34.1%的学生选择坚持标准,继续求职;9.66%的学生选择放弃求职而升本;

  25.58%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

  三、职业期望

  在工作单位性质的选择上,民营企业成为较多数学生的首选,达到调查总数的33.66%。这反映出在目前就业困难的前景下,学生求稳、求实的心态。民营企业门槛相对较低,容易就业,而且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对个人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可以边工作边借鉴经验为以后创业积累经验。外资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的选择分别为24.02%、25.79%。选择国营企业的为16.53%,这一数据与前几年的调查有大幅下降,说明我们学生的就业观念也在逐渐改变。

  54.285%的学生对选择职业(或岗位)的主要考虑因素是能否发挥才能,是否符合个人兴趣;26.98%的学生考虑收入水平与福利待遇;14.32%的学生选择工作轻松,社会地位高,另有少数学生选择离家近。

  在工作地点的选择中,30.84%的学生选择杭州,23.92%的学生选择宁波,13.86%的学生选择浙江省的其他地区,31.37%的学生选择生源地。这说明杭州、宁波还是我院学生的首选之地。对于初次就业,49.82%的学生将目标薪酬定位在1200~1800元,33.49%的学生定位在1800~2500元。这说明学生绝大多数对浙江省内的平均薪酬是了解的,并且是理性的。但也有9.83%和6.87%的学生希望达到2500~3500元,甚至是3500元以上。选择高薪当然无可厚非,但同学们应该认识到初次就业就是普通基层劳动者,而非熟练工。这部分学生在实际就业中可能遭遇失落,造成心态失调,需要我们提供及时的就业指导。

  四、求职准备

  为了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48.19%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目前最需要的是提高理论和专业技能,34.36%的学生认为需要锻炼自己的胆量和口才,15.07%的被调查者选择注重良好的形象,仅有2.38%的学生选择准备一份精美的简历。当被问到你觉得你所学的专业知识对你今后工作有无作用时,41.65%和40.84%的学生认为有一点用处、比较有用,11.36%的学生认为用处很大,6.11%的学生选择没有用处。“你每天投在自己专业上的时间大概有多少?”48.25%和37.36%的学生选择投入1~2小时和2~4小时,投入4小时以上的有7.78%的比例,不投入专业学习时间的同学也有6.11%,这一比例与认为现在所学专业知识与今后就业没有用处的比例是相一致的。

  五、求职途径

  在当你在职业选择中碰到难题,你首先会与谁商量这一问题上,34.14%的同学选择家长,46.57%的同学选择同学、好友、老师,7.18%的同学和11.49%的同学分别选择职业咨询机构和学校就业指导部门,这说明同学们对职业咨询和就业指导还不是很了解。我们今后必须加强宣传,专业的职业咨询机构和咨询父母、朋友、同学是有区别的,建议学校尽快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方面的课程,使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舞台中能较快进入角色。

  在面临就业竞争,获得信息的首选何种方式这一问题上,20.74%的同学选择靠父母、朋友,33.03%的同学选择通过职业介绍所或人才市场,27.82%的同学选择通过媒体网络推荐,只有18.41%的同学选择依靠学校推荐,这说明我院的毕业生就业思想、思路正在调整。有1/5的同学首先是父母、朋友。利用父母、朋友的社会关系来获得一个自己较为满意的岗位;选择学校推荐的虽然只有18.41%,但这也为学校各分院的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也为以后我们的毕业生就业策划提供一定的借鉴值。

  六、有关建议

  1.学生在平时应多注意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专业技能是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第一衡量标准,过硬的基本功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学生应该具备的首要素质。

  因此同学们要重视专业技能的学习,苦练基本功。

  在求职时,毕业生要直接与用人单位领导沟通,若平时没有很好的积累和锻炼,则很容易因紧张而发挥不出平时的水平,从而影响求职。建议学生多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多利用平时的机会锻炼自己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班主任老师要充分利用班会时间,给学生锻炼和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提供机会和平台。

  2.加强就业指导,以平常心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各分院和就业指导处今后的工作中应进一步加强就业指导,尽快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和深化实施职业测评体系,使同学们了解自身在社会中,在企业中能饰演什么角色。目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已从原来的文凭决定论过渡到能力决定论,任何的客观因素已不能成为评价一个人的唯一标准,内在的主管潜能往往决定毕业生今后的职业前途,做为班主任老师或就业部门的老师应教育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己,认清形势,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就业,及时调整就业过程中的不良心态。

  3.广泛收集就业信息,开展创业讲座

  应以慎重的态度对待信息的真实性。网络是我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从调查的结果我们也看到毕业生比较依赖网络来获得就业信息,但我们应采取慎重的态度对待网上的信息。应从多方面了解用人单位的情况,必要时也可以亲往考察。目前,国家对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有相应的政策倾斜,浙江省的各大城市也都有相关规定。我想学校在毕业生创业指导这块应该有所作为。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讲座,邀请成功人士进校园,面对面与学生交流,鼓励学生走出去,参加企业的宣讲会,体验企业家的创业心得,多向省内外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兄弟院校学习取经等。

  总之,我认为就业指导工作应当逐步往职业指导的方向发展,工作重心不能单纯放在就业上,而应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文/孙立中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