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情境,构建有效课堂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计算机,应用基础,图形处理,简单处理
  • 发布时间:2011-09-01 10:10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职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与实践性。而当前中职学生基础较为薄弱,计算机操作水平参差不齐,使得课堂很难把控。

  如何对他们开展有效教学呢?巧设情境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一环。为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对该课教学中的情境创造设计略谈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情境设计的概念

  情境设计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从教学需要出发,创造设计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从而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设计。

  二、情境设计的方式

  1.生活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源于生活的教育是无痕的教育”,情境创造设计必须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机应用的趣味与计算机的作用。

  案例:《图形处理及图文混排》

  生活情境:为了迎接圣诞与新年的到来,学校将举办大型游园活动,要求各班积极参与,现需要我们为自己班制作一份活动海报。

  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如课程表的制作、期中成绩统计分析、如何选购电脑、如何清除计算机病毒等等。

  2.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主要是提出问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

  (1)探究情境。

  案例:《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师:同学们,你们了解计算机病毒吗?曾经有过计算机病毒“发作”对你们的计算机造成危害的经历吗?你知道可以使用哪些软件来清除病毒吗?

  (2)悬念情境。

  案例:《文档排版高级应用——邮件合并》

  学长小明来一家公司实习,领导要求小明在两天之内给与公司有业务来往的新老客户寄发邀请函来参加该公司的一个产品展示会,想想有两百多客户,还要准确无误……突然,他灵机一动,不到一小时就搞定了。

  师:他是怎样完成的?引出课题《以一当十邮件合并显神功》。

  (3)“问题”情境。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在关键的地方犯些错误或者有意设置“陷阱”,再创造设计情景“排雷”,让学生走出误区。

  3.演示情境

  演示情境是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创造设计情境的方式,如展示作品、实物等。

  (1)直接演示(略)。

  (2)对比演示。

  案例:《图像的简单处理》

  教师将加工前后的图片放在一起,让学生进行比较。

  加工后的图片分别进行了裁剪、亮度和颜色的变化等简单处理。通过比较让学生体验加工后的图片在表达信息时的不同的效果和价值,激发学习的热情。

  4.游戏情境

  教学中教师利用健康、益智类游戏导入教学,极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课堂内容发生兴趣时,他们的思想就会更加活跃,记忆和思维效果就会大大提高。

  案例:《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不少学生都接触过,但是他们对于搜索中的高级应用并不熟悉。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搜索游戏竞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游戏竞赛之后,教师可以让优胜者谈谈自己是如何快速搜索到信息的,这样就能更深刻理解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5.音乐情境

  课前,老师播放欢快歌曲让师生为整节课有个好心情打下良好的基础,课堂上,在学生操作练习时,播放一些轻柔的背景音乐,会营造出一个舒适、和谐、优美的课堂氛围。

  三、情境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情境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创造设计情境时必须围绕这一主体而展开,要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学生的兴趣所在、学生所学的专业情况,制定特定的情境。

  2.情境设计要以就业为导向

  中职学生学习阶段结束就面临就业这一问题,在情境创造设计中,尽量遵循就业这一导向,结合其专业特征,创造设计与职业应用相关联的情境。

  3.情境设计作用于整个教学过程

  教学情境设计的功能不止是传统意义上的导入新课,它应该作用于整个教学过程。因此要用系统的观点去设计整节课的情境设计,而不是仅仅局限在上课初始阶段的导入。

  4.情境设计要避免刻意制造

  创造设计情境的目的是要引发学生的兴趣,为教学服务。如果本情境设计没有很好的达到这一目的,那么,还不如放弃情境,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如何达到教学目标、如何突破重点难点,实现有效课堂上。

  因此,计算机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从上述几个角度考虑适当安排教学情境,同时,在设计的时候也要考虑这样的情境是否真能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实现有效课堂。

  (作者单位:温州机电技师学院)

  文/黄凤鸣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