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链》的艺术特色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项链,艺术特色,构思,成功之路
  • 发布时间:2011-09-01 14:05
  莫泊桑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他的成功之处在于从一般人视而不见的凡人小事中发掘带有生活本质意义和美学价值的内容,从而大大地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在欧洲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项链》是他的短篇小说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近百年来成千上万的读者,笔者认为这篇小说的艺术特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项链》巧妙的构思

  作者的构思十分巧妙独特,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读完一个设计得十分精巧的故事。尤其是结尾的戛然而止,而又启发了读者无穷的想象。作者为了突出主题,为主人公设计了一个从逆境到顺境,然后再坠入逆境的曲折经历。起初玛蒂尔德在婚姻上的失意,似乎使她陷入逆境,但是教育部长举办舞会的请帖,为她打开了希望之门,舞服和首饰的解决,使她更接近成功,在舞会上大出风头。

  眼看要踏上成功之路,不料丢失了项链,使她再次坠入了厄运。这样,逆境-顺境-逆境的转换,使主人公的遭遇越发显得悲惨,主题因此更加突出和厚重。作者不由发出感叹:人生就是这么不幸,一件极小的事可以打败你,也可以成全你。正是由于作者的精巧构思,其厚重主题在今天来说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项链》中还有一系列出人意料的情节,小说写女主人公一直向往上流社会,可是接到部长舞会的请帖后,却“懊恼”“发愁”;她在舞会上大获成功,眼看要时来运转却又丢失项链,通过十年艰辛的还债过程终于可以松一口气的时候,却得知项链是假的。这些情节看似出人意料,却又合情理,这与作者作了一系列铺垫是分不开的。

  作者在小说开端大段大段关于玛蒂尔德向往过上流社会生活的心理描写,这就为下文描写人物懊恼、发愁,遭到挫折提供了依据。小说还提到女主人公与她的朋友佛来思节夫人的关系,看来无足轻重,却是下文情节发展的重要因素。女主人公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还债务,发现项链是赝品,都与此有关。在借还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毫不在意,这蕴藏着一个暗示,项链不是一个值钱的东西,小说最后点出项链是假的,读者想到上文的暗示就会恍然大悟,无不赞叹作者奇妙的构思。

  二、《项链》细腻的心理描写

  《项链》的心理描写细腻、深刻,作者极善用心理分析的方法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例如,“她一向就向往着得人欢心、被人艳羡、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表现她希望摆脱寒酸、暗淡、平庸的生活,置身于上流社会,成为生活优裕、受人奉承的高贵妇人的梦想。通过“她陶醉于自己的美貌胜过一切女宾”表现她自觉颇有姿色,具有跳出平庸家庭、爬进上流社会的资本和自信心。这种虚荣心正是资本主义社会把女性当成玩物的现实造成的,它预示了玛蒂尔德悲剧的必然性。又如,文章伊始,作者用笔很淡,几句概括的心理描写,把玛蒂尔德的身份、地位简略地勾勒出来。如“她觉得很不幸”,竟然嫁给了一个小书记员,因此她感到“痛苦”,“她看着做琐碎家务的小女仆,心里就引起悲哀的感慨和狂乱的梦想,她梦想着那些幽静的厅堂……她梦想着那宽敞的客厅……她梦想着一边吃着艳红色的鲈鱼或者松鸡的翅膀……”,作者在这里一连用了八个“梦想”,这些梦想细腻、生动、传神,把玛蒂尔德的形象勾勒了出来。正是这些“梦想”引起了读者对这个“不幸”女人产生了几分同情,读者也不由得思索着这种由个人命运而揭示的社会问题。

  当接到请柬时的“惊喜”,又引起了玛蒂尔德一系列的思想波澜:“你打算让我穿什么?”“两个大大的泪珠慢慢地顺着眼角流到嘴角来了。”当借到项链时,“她跳起来,搂住朋友的脖子,狂热地亲她,接着就带着宝物跑了”。特别是舞会上,“她狂热地、兴奋地跳舞……她陶醉在……她陶醉于……”,作者连用四个“陶醉”把玛蒂尔德的形象活生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这种看似叙述的白描,实则是对玛蒂尔德心理描写的另一种手法,把这个爱慕虚荣、追求浮华生活的小职员的妻子走向悲剧作了一个极好的铺垫,引人入胜而又贴切自然,让人不由得对作者讲故事的高超技能由衷地叹服。同时,从情节上讲,正是由于作者细微、真切的心理描写,使人物有血有肉、活灵活现,才得以扣人心扉,把故事推向了高潮。情节是人物性格成长的历史,而心理描写又使人物显得丰满、动人。同时又推动着情节的发展,所以,《项链》中人物心理的成功描写,无疑是使这篇小说成功的艺术特色之一。

  三、《项链》情节摇曳多姿,引人入胜

  情节是表现人物性格、展示作品主题的重要手段,它由一系列显示人物与人物之间、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的具体事件组成。历来的著名小说家都是组织情节的大师,莫泊桑更是编织情节的能工巧匠。小说情节的“序幕”交代了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的出身、地位、婚姻的不幸和对上流社会的无限向往,它像一把钥匙首先交给读者去开人物言行之“锁”,解事件发展之“迷”。小说情节的“开端”以教育部长的请柬飞来开始,出现了女主人公玛蒂尔德购衣裙和借项链两个微波,请柬飞来的喜事引起了女主人公的两滴眼泪,终于买到了价值四百法郎的像样衣裙。第一个矛盾解决了,由喜代替了悲。紧接着新的矛盾又出现了,虽然有了新衣裙,但是没有珠宝也会显得寒酸,这又使女主人公忧愁不安,但经过丈夫的提醒,很快从女朋友那里借来了钻石项链,新的矛盾又得到了解决,悲又转喜。作者紧扣出席晚会这一线索,深刻细腻地描写了玛蒂尔德随着宴会的到来,两次由失望到得意的思想变化的复杂过程,环环紧扣,步步紧随。这种层递形式的运用,使情节的“开端”部分就波浪起伏,跌宕往返,有种引人的魔力。的确,玛蒂尔德在宴会上获得极大的成功,但作者笔锋轻轻一转引出丢失项链这个惊人的事件。推动情节向纵深处发展,整个情节的“发展”部分(第四、五、六自然节),就是写丢项链、赔项链的过程,它以玛蒂尔德在宴会上出尽风头的狂喜场面开始,迅速转向丢失项链这个极悲的事件,引出更大的矛盾。紧接着作者粗勾了几笔玛蒂尔德夫妇十年的辛酸经历后,又写出终于还清债务的轻松愉快场面,喜又代了悲,旧的矛盾又得到解决。至此,玛蒂尔德的虚荣心已经受到十年的惩罚,主人公债已还清,如释重负,读者也悬心落地,小说似乎已接近尾声。

  “文似望山不喜平”,刚刚风平浪静,转眼异峰突起。正当玛蒂尔德在极乐公园里“舒散一星期来的疲劳,”带着天真得意的神情笑着的时候,作品急转一百八十度,来了最惊人最成功的一笔,把整个情节推向“高潮”,“唉!我可怜的玛蒂尔德,可是我的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

  小说至此戛然而止,不仅女主人公会如闻惊雷、目瞪口呆,就是读者也会惊出意表,啼笑皆非,不自觉会对玛蒂尔德当时的尴尬相和以后怎么办进行猜测,对她的十年遭遇进行深长的回忆。这个精彩的结尾是作者对玛蒂尔德的虚荣心理的无情嘲讽,也是作品中最寓于艺术魅力之处。整个故事情节有“序幕”和“开端”,又有“发展”和“高潮”。而“结局”呢?虽然游离于整个作品之外,但却深寓于读者想象之中。

  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玛蒂尔德十年的经历也可以说是五光十色的,在纷繁复杂千姿百态的生活事件中,作品精选了最能表现事物本质的借、失、还、发现假项链的典型事件,表现了女主人公爱慕虚荣的性格特征。一条项链像一条纽带,把情节的各个部分巧妙地穿织起来,随着项链的得失购还,整个情节反复跌宕,玛蒂尔德的感情也随之不断变化。一件普通的小事,在作者笔下却变得悲喜交加、波澜起伏,腾挪跌宕。贯穿了玛蒂尔德十多年思想上的喜怒哀乐和生活上的不幸遭遇,从而使作品带有一种不可名状的引人魅力,从这里不难看出作者组织情节的独具匠心。

  (作者单位:三门峡市技工学校)

  文/王保群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