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招生难刍议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职业教育,职能部门,职业学校,联网注册
  • 发布时间:2011-09-01 13:58
  目前,随着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难和各校间招生竞争的加剧,各职业学校从自身利益出发,各自为战,采取各种手段和方法,争取招生市场份额。从微观上看,职业学校的这些做法,都是为了尽快摆脱招生难的困境,使学校走上持续发展的轨道。但是,在宏观上,效果却适得其反。由于职业学校间招生问题上的无序竞争,使得整个中等职业教育的利益受到了损害,致使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陷入新的困境。职业教育发展步履维艰,职业学校招生更是日益困难,造成这种困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破解招生困局,已成为职业学校教职员工心中的“渴望”。

  一、对职业教育在认识上存在差距

  随着近年来普高、高校的连年扩招、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多数家长特别是城市学生的家长,认为只有考上正规大学才有出路。到职业学校读书,尽管就业前景看好,但不少学生及家长依然认为上大学才是真正的出路,而读职校终归低人一等。在工作中,笔者接触过许多初中学生家长,他们都把读高中和考大学作为孩子唯一的选择和出路。职业学校成了很多家长和学生“迫不得已”的选择,这是在认识上存在的差距。

  二、职能部门对职业学校的管理过于死板

  如果对职业学校管得太多、太死,职业学校就会缺乏办学的自主权和活力。例如,新生的学籍注册问题。在招生过程中,笔者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在学籍注册时限过了之后,还有好多职业学校来询问是否还能注册。近年来,职业学校学生学籍注册是联网注册,注册网关闭之后,就要等到第二年才能注册。这也是致使生源严重流失的原因之一。

  三、忽视生源质量而造成招生难

  任何层次的学校教育,都有其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其相应的生源标准。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对中职生源曾经有过三种基本的选拔方式:一是分数线,二是品行考察,三是面试。20世纪90年代末,职业教育的外部环境恶化,职业学校开始降低生源要求,在招生中逐步取消了面试和品行考察。2000年以后,为了确保职校招生数,确保普职比例,开始尝试大规模的普职直升,即学生进职校不需要通过升学考试。部分学校更是彻底放弃底线,初中未毕业的学生以及被其他学校开除的学生均来者不拒。这样,就造成了可怕的后果: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层次、学生素质迅速下降,职业学校的声誉受到了严重影响,导致招生更为困难。

  四、部分学校不顾自身条件,盲目设置专业

  一所标准的职业学校招生专业数一般是五至六个,专业数超过十个的学校很少。近年来,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滑坡,职业学校的招生专业数越来越多。有的学校多达十个、二十个,与一所中等规模的大专院校招生专业数相当。学校不断增加招生专业数,究其原因,主要受到两种因素的驱动:第一,家长需求的驱动。学生与家长的需求是多样的,与市场需求又是错位的,学校适应这种需求的结果就是专业越开越多。第二种因素是竞争的驱动。职业学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站在学校的角度,自然认为“你有我也有”,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受这两种因素的驱动,结果是职业学校逐步办成了什么专业都有的“百货店”。

  专业结构的失衡,导致出现了专业失控现象,特别典型的是计算机专业,几乎每个职校都设有这一专业,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与经济和技术发展要求脱节。

  五、招生宣传无节制而造成招生难

  在各层次和各种类型的职校中,中等职业学校最注重招生宣传。近年来,有些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宣传逐步偏离了学校宣传的本意,出现了以下四种情况:一是夸大其词;二是虚假承诺;三是采用不正当手段;四是诋毁其他职业学校。职业学校在招生宣传方面采取的非理性行为,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流生率高,不少职业学校的流生率在10%以上,有的达到20%;学生入学后学习积极性普遍下降,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学生对学校进行反宣传。招生中的虚假宣传,从根本上说,是职业学校对社会丧失了诚信,这是职业学校近年来招生过程中最大的策略失误。

  破解职业学校的“招生难”,是关系职业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大事,是关系到培养更多合格的应用型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大事,也是关系全社会教育公平的大事。

  职业学校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要树立全局观念、整体观念,不能因小失大,要“招得进、留得住、学得好、送得出”。在专业设置中,要开设有自己特色的专业,不要盲目地追随潮流开设一些热门专业,一定要办出特色,所开设的专业是独有的,是学校的强项专业,真正使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作者单位:吉林市招生委员会办公室)

  文/卢乃天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