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摄影教学中感受审美教育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摄影教育,审美教育,职能部门,相关专业
  • 发布时间:2011-09-01 12:40
  中国的摄影教育在各相关职能部门和广大摄影人的努力下,形成了蓬勃发展的局面。在这种形势下,很多职技院校都设立了摄影相关专业,摄影摄像课程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全国各地广泛开设。在全面提高摄影课程教学质量的同时,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成了职业技能教育人士关心的话题。这既关系到摄影专业的整体教学质量和学习风气,也关系到摄影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实际工作能力。笔者就在摄影教学中如何贯彻审美教育问题进行探讨、解析,望与各位职业教育同仁共勉。

  一、审美教育在职业技能教育中的重要性

  职业技能教育价值的定位,是在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上、在人的全面发展上。在技能教育中,思想素质教育亦显得重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教育的灵魂。

  审美教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情感教育,也不是一般的艺术教育和美学理论教育,而是按照时代的审美意识,借助一定的审美媒介,充分发挥审美媒介的教育功能,使受教者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成为一个审美心理结构完善发展的人,从而达到个体与社会的自然和谐统一。

  审美教育注重科学与艺术的统一。艺术是对客观世界形象上的认识活动,具有特殊审美的本质内容,科学是对客观世界本质规律的真理性认识,是以概念的形式反映客观世界。科学与艺术的融合是21世纪人类社会的主题之一,将科学与艺术相结合,有利于平衡艺术家过分主观化的情感偏向,有助于艺术家开阔眼界,从而创作出更高水平的艺术作品,深化与提高对艺术本质及创作规律的理解认识。

  根据权威机构的调查资料显示,21世纪人才素质的标准是“21世纪的人才必须具有开拓进取精神,必须具有立足于本职工作基础上的创造性思维与创造力。”并认为“创造能力”是“21世纪人才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同时,因为“艺术可以在科学家心中唤起自由和思想解放的精神,并以此来对付科学传统和规定,”所以将艺术思维引入科学的逻辑思维中,也能带动科学的长足进步。审美对于技能教育的作用,正是如此。

  审美教育应该渗透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进程中,职业技能教育是基础教育,是为新世纪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基地,理应把审美教育当做一项奠基工程来抓好。

  二、摄影教学活动中的审美情趣

  摄影,有着和一切艺术创作活动一样的规律,与大自然息息相关,又在自然世界和心灵世界中穿梭、交融、撞击,引发思考、顿悟……满载而归。

  从人的感知角度来说,摄影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美、捕获美的过程,就是用镜头来创造美。我们要让学生相信,任何事物都有美丽的一面,任何生命都能在某个时间发出震撼的视觉效果,这些瞬间给人以美感、给人以想象、给人以启迪、给人以震撼。要发现这些美,就必须首先拥有审美情趣,这是前提条件。

  在摄影教学活动中,笔者经常会发现,即便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同一背景下,学生一起拍摄的人物、事物、风光却能展现出不同的效果。从构图、画面的取舍、表现的形式、表现重点、用光、色彩、情感及姿态的瞬间,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几乎没有重复的。这是因为每位学生都有不同的审美情趣,每个人在认识和接受事物的过程中判断事物美丑的兴趣和爱好都有所不同,这是在生活中进行摄影艺术创作过程中的必然现象,相同的叫雷同、复制,不同的才是风格、特性。艺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这就是源于生活的艺术升华。

  一幅优秀的摄影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都不是简单的、偶然的,它需要完整的过程,是“客观事物+眼+脑+手”的协调操作来完成的。这个过程是科学严谨的,伴随着勤奋与汗水,充满着欣慰与幸福。摄影的结果就是感观眼对客观事物的直观反映,并在脑的加工下最终完成,体现着一个人的审美情趣。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审美的要求日益提高,摄影行业也在不断更新换代,我们作为摄影教育工作者,更要殚精竭虑、充满忧患意识,紧跟时代步伐,掌握更新颖、更符合人们审美情趣的内涵。

  三、摄影中审美的三种形态

  照片是摄影活动的载体,它的传播活动是一种动态的,由创造者、传播者和读图者交相催生的互动效应。在这之中有一种尺度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这就是摄影的审美三态,即现场的瞬间势态、主体的审美情态以及认识的象征意态,这三者是摄影创作的支点。

  第一,现场势态是构成图片信息的条件,它是由瞬时过程、瞬间模式、瞬隙状貌三个部分组成,摄影的美感亦存在于“现场势态”之中。例如,学生要拍校园新闻图片,则必须要关注基本的新闻事实,五个“W”,还有新闻的“新”,新闻的指导意义等问题。这些事项都是通过新闻发生的现场势态来决定的,如果只知道循规蹈矩不懂变通,则新闻作品的及时性、有效性也就无从谈起。

  第二,审美情态是图片反映审美的创造性特征,受制于作者与读者的审美感知、审美意识和审美理论。美感是伴随着各人不同的感知、情感、思维等实践活动发生、形成的,至于美感的心理形式则是一种比较稳定、个性化的审美心理,这种心理需要在审美知觉、审美意识和审美理论三者的相互诱发下逐步形成。学生的审美心理不一样,审美情态就会千差万别,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

  第三,象征意态指的是具体事物表现特殊意义的意象形态,能够通过理想化的客观对应物让思想流光溢彩,其美感呈现出暧昧状与模糊状,其时空呈现出开放性与层级性,它既具有图片信息的传播价值,也具有人生意义的思辨价值。

  刘勰在《神思》篇中把意象誉为“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歌德认为“真理与神性一样,是永远不肯让我们直接认识的,我们只能在反射、比喻、象征里面观照它”。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追求摄影的审美“三态”,攀登三个高度,探索自成高格的审美境界,对于挖掘学生的创造力是极有意义的。

  四、在摄影过程中寻找审美的体验

  审美体验既是直接的、整体的、统一的,又是想象的、超越的、创造的;它既是认知的起点,又是认知的归结点;它既是方法和途径,又是目的和收获。

  摄影的实践体验强调学生要主动参与到艺术实践中,用身心去体验,解释各种各样的事物元素符号,并从中感受物体特有的美感。例如,拍摄某个物体或某一组景物时,学生要运用手中的器材,结合学过的构图、测光、景别、对焦等相关知识,凭借喜好及经验选择好角度,控制好节奏,最后完成一幅理想的作品。在摄影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答案,同时要通过提问及组织讨论,交流心得体会,不断探索和提高,让摄影实践活动充满乐趣。

  摄影艺术具有时间、空间、色彩等方面的特性,是由物体及光影等不同的部分构成。在摄影审美体验中,人们对事物的感知首先是整体的,而不是其个体的个别属性。当对象的整体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眼、手和大脑时,就会引发人的心理反映,使人们分辨、意识它的各种属性,感觉与联想的丰富程度直接影响着人的审美体验程度。审美体验不但在创作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克服畏惧、沮丧、懊恼等心理现象,树立勇气和信心,还要求学生以专心忘我的态度投入到创作实践中,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摄影是艺术,艺术的本质是审美,只有按照审美标准亲身体验的摄影实践过程才能突出审美体验的价值,才能创作出优秀的摄影作品。我们要清楚,摄影教育的最终目标,不是训练会使用照相机的人,而是培养会用照相机思考的人。

  五、摄影教学中的一些思考

  常言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学生综合文化素质决定了自身的发展潜质。自学能力较低和缺乏自律的学生,在竞争机制的社会里,是很难有出头之日的。笔者认为,好的教师在这方面会下工夫,在把学生“领进门”的同时,亦教会学生社会的生存之道,让学生有忧患意识,充满学习欲望,这样才能在残酷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带着审美的观点去进行教学设计

  好的教学设计可以营造出一种氛围,使学生容易进入角色,发挥学生的自我主观能动性。例如,教学中加入许多视频资料,学生对这种方式很喜欢,容易产生兴趣,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

  在利用影视视频资料过程中,笔者也有一些建议:首先,视频资料要符合教学内容,为教学服务,不能喧宾夺主;其二,引用要适度,同时注重教师的讲授,不能使整堂课变成了一节影视欣赏课;其三,在上课之前给学生布置一些前置作业,让学生带着问题看视频,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

  2.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学生是否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对教育质量的终极性考量标准。但目前的现状是,相当一部分技工学校学生非常依赖教师的知识灌输,学生不知道如何独立思考,不知道如何向教师提出问题,这是存在于当前摄影教学过程中的严重问题。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可以分小组让学生在课堂上思考、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摄影中构图、光线、纹理、景深、景别、曝光等知识点,在思考中加固对知识的掌握。同时我们要多鼓励那些勤于思考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讨论中来,形成良性循环,逐步建立一个轻松、活跃、热烈、自由的课堂气氛。

  21世纪是竞争激烈的世纪,充满着困难与挫折,成功与失败。因此,我们的学生,尤其是职业技工院校的学生,必须具有勇往直前的精神与百折不挠的韧性,具有良好稳定的心理素质,这也是现代职业人取得成功的必备条件。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加强审美教育的培养就显得更为重要。

  综上所述,在职业技能教育迅猛发展的今天,要特别重视审美教育对技能教育起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在教学中努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童年和少年时期对美的惊讶、赞赏和崇爱——这是人性态度的基础,舍此,人的文明素养的真正培育和形成便不可思议。”

  (作者单位:珠海市高级技工学校)

  文/梁涛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