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职业院校德育课中的应用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素质教育,德育课,案例教学,职业院校
  • 发布时间:2011-09-01 13:27
  职业院校德育课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方法,由于德育课理论性强,加上教学方法与手段滞后,职业院校的学生普遍感到德育课枯燥无味,学习兴趣不浓厚,影响了他们能力的提高和德育课的实效性。如何提高德育课的实效性,突出德育课的育人特色,使德育教学入耳、入脑、入心,一直是德育课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在德育课堂上要注重学与思的结合,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创设一种宽松、愉悦的学习情境。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启发、讨论、探究让学生参与其中,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传授知识与陶冶情操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机结合起来。

  一、案例教学法的概念

  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由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设置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探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的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它以鲜活、生动的教育案例为载体,通过师生多维合作互动,变学生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方式为主动的“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有效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是一种适用于职业教育并以落实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具有启发性、参与性和民主性的特征,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一般分四个步骤:展示案例,确定思考题——分析讨论案例——全班交流——案例评价。

  二、德育课案例的编选

  教师在德育课案例教学中的角色是集设计、策划、导演于一身的多种角色,而精心准备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师选择案例主要遵循“三化四性”原则,即生活化、专业化、本土化,真实性、典型性、教育性、时效性。而且,还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1.目标的明确性

  教学中的任何活动都是紧紧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标,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而开展的。

  2.深刻的启发性

  教学中的案例既有实际情况的表述,又包含着问题。案例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深入分析案例,对其中的问题作出判断、推理和认证,寻求问题的答案,启迪和开发学生的智能。为了培养学生的危机意识,笔者选择了美国康奈尔大学著名的“青蛙效应”作为案例。

  3.选材的生动性

  案例的直观性和可视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为了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精神,通过视频播放一组漫画:一个挖井的人一连挖了好几口井,都没看到水。并不是没有水,事实上他只要将其中任何一口井再挖深一点点就行了,但他没有,结果所有的工夫都白费了。笔者把这组漫画作为案例,组织学生讨论,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了。

  4.较强的综合性

  在教学中所运用的案例要充分考虑知识的运用、能力的培养、品德的教育等,切忌说教式的教学。案例可以是事件、故事、寓言、书信、名人名言、个人成长设计、调查表、新闻热点等,也可以是有教育意义的漫画、歌曲和电影。例如,为了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笔者组织学生观看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然后围绕电影进行讨论探究,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案例教学的基本方法

  根据案例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德育课的案例教学的基本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案例讨论法

  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的一种方法。讨论案例时最根本的原则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深入案例,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处理案例和其中的问题。当然讨论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提出讨论的基本要求,组织和吸引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从而训练和提高学生参与讨论的技能。

  例如,在讲“职业道德基本规范——诚实守信”这一内容时,笔者选取了“南京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遭破产”的案例,要学生讨论公司破产的原因;最后得出“诚信是职业道德的根本,也是企业的根本,企业诚信的核心就是确保产品和服务质量”。

  2.案例讲授法

  是以教师为主,通过教师对案例的讲解,使案例与教材理论水乳交融,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讲“职业性格的形成”这一内容时,笔者给学生讲授了这样一个案例——拉赫美托夫从懦弱到坚强。拉赫美托夫是世界著名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小说《怎么办?》中的主人公。他出身贵族,从小过着锦食玉衣的生活,性格一向懦弱。自从他加入19世纪俄国民主革命队伍后,觉得自己文弱不堪的样子无法承受革命斗争的严酷考验,于是他下定决心有意识地去做重活、苦活,用吃苦劳累的生活磨练自己的性格。经过长期的锻炼,他终于成为了一名性格刚强的战士。通过对这个案例的分析,使学生树立“职业性格是可以调适的”的观点,找出自己的性格与所学专业对应职业群对职业性格要求之间的差距,并根据差距制定职业性格培养、调适、提高的措施和计划,大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德育课的实效性。

  3.案例活动法

  为了增加德育课的多样性,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可以把案例巧妙地以活动的形式展示出来,如小品、角色扮演、模拟情景、现场招聘和游戏等。活动课的选题一般围绕本章的德育渗透点展开,旨在使学生在思想教育上得到延伸和升华。

  (1)案例模拟法。这是一种由学生扮演案例中的角色,再现案例情境,给学生以真实具体的情感感受,然后引导学生对模拟的案例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如在《择业与求职》的教学中,笔者把人才招聘会作为一个案例,采用角色模拟,组织学生模拟人才现场招聘会,“招聘者”和“应聘者”都由学生扮演,招聘者提出各种聘用条件,应聘者自我推销,介绍自己的“硬件”和“软件”,当场答辩。通过模拟招聘,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扮演角色,去感受、体验求职技巧和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并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评析,大大增强了教育效果。采用案例模拟课的形式一方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并给学生创新的机会;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德育课的说教性、理论性,使德育课更加富有实效性。

  (2)案例实验法。例如,在《正确处理主次矛盾》的教学中,笔者在课堂上把一个实验作为案例,使课堂充满了活力。

  教具:一只广口瓶,一些大小石块和沙子。

  先将大石块放入瓶中,直至不能再放入为止。然后问学生:瓶子是否已满?学生答:满了。再将小石块放入瓶内大石块的间隙中,直至不能再放入为止。再次问学生瓶子是否已满?学生已悟出什么,回答说未满。然后问:为什么?学生答还有沙子可以放入。笔者称赞学生答对了,然后再放入沙子,到满为止。

  接着,笔者出了一道思考题: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学生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回答,如工作再紧张,总有空闲时间,要学会钻空子等。无论怎样,只要有道理,都给予了肯定。

  实验继续。笔者先将小石块放满瓶子,然后问能否再放入大石块。学生答:不能。问:能否放入沙子。学生答:可以。再将小石块倒出,然后将沙子放满瓶子,再问:能否放入石块。学生答:不能。至此,实验完毕。

  讨论:前后两种放法,给了我们什么启示?说明了什么道理?通过讨论引出教学主题:人总有许多事情要做,但事情总有大小之分。如果先做小事,就像先放沙子,结果必然是“抓了芝麻,丢了西瓜”,最终失去抓大事、取得大成就的机会。这个道理在哲学上就叫做主次矛盾关系原理,这种“小实验见大道理”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的方法很多,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案例选择恰当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德育课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反思

  1.案例教学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采用案例教学,要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所学专业选择案例,切不可牵强附会。

  2.教师要有敬业精神

  案例教学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敬业精神,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3.案例教学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地发现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调动自己的所有能量来解决遇到的问题,所以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最好的教学,就是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实践经验二者相互联系的必然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联系。而德育课实行案例教学法,恰是理论与实践的现场模拟,即培养学生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这既适应了新课程的教改要求,又有利于展示学生的个性,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当然,德育课是一门极其复杂的学科。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应积极探索灵活的德育教学方法,突出德育课的育人功能,突出德育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形成想学、乐学、会学的良好习惯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增强德育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使职业院校的德育工作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作者单位:湘潭技师学院)

  文/欧阳惠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