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培养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关键

  • 来源:中文信息
  • 关键字:硕士研究生,培养,创新能力
  • 发布时间:2015-01-07 08:00

  摘 要: 研究生阶段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最好时期,从了解研究生创新所要求的条件入手,确定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基本措施,探讨研究生自身需要注重那些因素,进而对这几个方面进行加强,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培养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1-0117-02

  引言

  人的一生都在不停的学习,不同的学习阶段,重点也不相同。在大学,学习也分为两个阶段,本科学习阶段和研究生学习阶段。在本科生阶段,学生主要要做的就是听老师讲,将老师教授的内容存储到自己的脑袋里,不断地分析它们、理解它们,进而能使用它们完成工作。所以说,本科生阶段的任务就是接受和使用知识。进入研究生阶段,就完全是另一种状态。研究生的任务主要是跟着导师做项目、搞科研,既然要做项目、搞科研,就不能照搬书本,而是要超越书本所记载的知识,做出新的东西,也就说要创新。因此,研究生要做的是创造新知识,而研究生在学校的两、三年,就是锻炼这种创新的能力的最佳时期。可见,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培养的重中之重。

  一、从创新所要求的条件出发,制定相应的措施

  如何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呢?我们先来考虑一下创新要具备哪些条件。知道了创新所需要的条件,我们才能知道从何处入手,这样才能制定出更加有效的措施来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1.知识积累是创新的前提条件

  首先,若想创造新知识,就需要对旧知识有充分的积累,这是创造新知识的前提条件。那些科学家、发明家,在其领域内都有很深的知识功底,就如同金字塔一般,有了坚实的基础,才能建得更高,鲜有头重脚轻的大师、巨匠出现。所以,知识的大量积累是人能够创新的基础。那么,如何才能让研究生更好地进行积累知识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学校要为研究生制定相关的基础课程,学生可以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进行适当选择和取舍,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在搞科研的过程中有足够的视野面,也让学生满足搞科研的基本要求。二是夯实本科时期所学的基础知识。本科所学的知识是搞科研、做项目的基础,这些知识也同样非常重要。我们的研究生由于长时间不使用、不复习的原因,很多知识会逐渐淡忘,这时就需要给学生创造使用这些知识的机会,巩固这些基础知识,这样才能温故而知新。通过多年对毕业答辩的观察,我发现很多同学对自己研究方向上的很多细节问题难以把握,主要就是基础知识薄弱的缘故。三是让研究生进行大量最新文献的阅读。阅读文献可以了解国内外该领域研究的状况,这是科研创新基础中的基础。

  2.导师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

  仅仅有知识积累还是不够的,可以看到,拥有基础知识的人很多,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在他所在的领域有所创新。若想创新,我们还需要很多其他条件。对研究生来说,想要在科研方面想要有所成就,最为关键的无疑是导师。首先,我们的研究生所做的课题在大的方向上是与导师一致的,这在整个研究生科研生活的两、三年里,一般是不会变的。因此,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导师,一定要确保研究生在搞科研的过程中不要偏离方向,无论最后能不能创新,这都是搞科研的基本要求,同时,也避免学生在短短的两、三年研究生活中,走过多的弯路,浪费很多不必要的时间。其次,导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问题,从这些问题中找到创新点,这也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我们的导师恰恰在这一方面做的还不够,主要在于导师在做研究的过程中也在寻找突破口,理所当然地认为学生自己能做到,学生也能做到,而研究生缺少的正是这种探索的经验,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往往摸不到头脑,找不到关键点。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导师不能只教授知识,同时也应教授方法,使研究生能够独立思考,进而解决问题。同时,让研究生参与到自己的研究实践中来,提升研究生科研创新的能力。

  3.奖励和竞争可以激励学生创新

  要吸引研究生多做创新、多发表论文,我们也应该建立比较好的奖励机制和竞争机制。毕竟研究生做出的创新,是他们的劳动成果,如果没有奖励,我想大部分人就不会有一种积极的态度。因此,一定要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现在,大多数院校正在做的是研究生的奖学金及各种荣誉与论文的发表情况紧密联系,但一般只覆盖了几个人,大部分人会认为自己没机会,也就失去了动力。其实,学校可以普及奖励,只要研究生做得好就有奖励,比如说多发一篇论文,多参与了一个竞赛等等,不需要太多,只是让学生感受到他们的付出是有价值的,这样更能调动学生搞创新的积极性。同时,大力宣传国家对科研创新方面的奖励,激励学生向国家级的层次发展。在奖励学生的基础上,我认为也应该增加对导师的奖励,导师的荣誉与晋升也要与研究生的论文发表情况相联系,这样也能避免一些导师对学生的不负责态度。这样通过奖励机制来使研究生积极地去创新,通过荣誉的评判来激励研究生的竞争。

  二、研究生自身如何提高创新能力

  有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还远远不够,研究生也应了解如何从自身出发,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1.问是研究生自身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

  若想创新,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问,要敢于问、善于问、乐于问。我们在做研究时,即使一个人再厉害,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总有薄弱的地方,所以,研究生一定要主动去问。导师当然是研究生最应该去问的人,一定要与导师多交流,导师的经验和视野面会给研究生巨大帮助。但导师会忙于各种事物,经常没时间,这时,同门的师兄师姐将成为问的最佳选择。师兄师姐在本研究领域正处于有一定知识储量、有一定研究经验的阶段,很多时候,相对与导师,他们一般能够给出更适合于你的解答。在问的过程中,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路,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而加以改善。相对于问,答也是非常重要的,你在回答别人问题的过程中,也会让自身的能力有所提升。因此,研究生要经常与其他搞同样课题的同学进行交流,主动帮助他们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在这样问与解答的过程中,就会更容易的发现突破口,发现新的元素。

  2.从模仿出发,到自己创新

  在科研的道路上,我们有很多前辈在他们的论文中体系了他们的研究方法和思路,也有很多人总结了碰壁与失败,这些都是宝贵财富,其中优秀的论文,更是科研战场的胜利者。模仿这些优秀的论文也是创新能力培养重要的一部分。这里所说的模仿,并不是抄袭,而是参考他们的思想精华,参考他们搞科研的方法和他们考虑问题的思路。研究生平时可以经常仿写前人的优秀论文,当然,这些论文不是用来发表的,而是用来给自己练笔的。通过仿写,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论文的写作方式,而将我们的新观点、新看法,用更好的方式表达出来。

  结语

  研究生有一定知识积累,正处于精力充沛、思路清晰的年纪,且思维开阔、想法独特,正是搞研究、做创新的大好时期。因此,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我们不应仅仅把目光只放在如何让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拿到毕业证书,使研究生的大好光阴白白浪费。我们应该采取各种措施来为研究生构建创新氛围,创造有利条件,保证研究生能力的提升,特别是研究生对整套研究程序的理解及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升,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输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梁莱歆,仇国芳,王莉等.谈大学对研究生创新能力与学术道德的培育[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2)

  文/侯玲玲、田佳妤、李晓莉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