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及改善

  • 来源:中文信息
  • 关键字:大学生,心理健康
  • 发布时间:2015-01-07 09:07

  摘 要: 社会文明的迅速发展和进步,使教育问题成为了当前社会重点议论的话题之一。对于大学生来讲,其心理健康健康内容对于塑造大学生的性格和品质等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高校要对教育进行改革,就必须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随着大学生由于心理健康问题引发事件的增多,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起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内容,丰富学生们的心理教育活动,帮助其正确、积极的发展身心。本文以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内容为研究对象,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做出研究,并提出相关的改善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现状 改善 策略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1-0290-01

  前言

  在素质教育快速实施的今天,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是引导大学生明确自身学习目标,找到人生价值的重要手段。近几年来,因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而出现的校园事故越来越多,引导大学生保持心理平衡,帮助大学生建立起积极、健康、正面、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其人生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帮助。在大学的教学管理当中,很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心理教育的重要性,也没有对其足够重视,导致频频出现由于心理问题而造成的悲剧,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高校中必须加以重视的问题。

  一、当前大学生主要的心理负担

  大学生虽然受到高等教育,但其科学文化水平不能说明其心理健康水平,很多大学生仍然存在一些心理问题,以下我们就针对大学生的主要心理负担和心理压力进行分析。

  1.因学习压力而产生的心理问题

  学生在步入大学以后,由于学习内容的改变,其学习方法也必须发生变化。在大学中,老师不会像中学一样严格要求学生学习,一切学习内容都必须靠自觉,这种学习方式和以往有很大的出入。大一的新生在新的大学环境中,他们在高中的学习光环会消失,这会给大学生带来很大的心理落差,让他们产生从来没有过的心理落差感,部分学生会因此而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这些学生因为心理落实问题,会很难投入到学习活动中,造成学习自信心的下降以及负面学习情绪的产生,会出现考试焦虑以及情绪暴躁等问题。

  还有一些大学生在入学时没有选择到自己喜欢的专业,在面对没有兴趣的专业时,就缺少了学习的动力,同样缺少奋斗的目标。无法适应自主学习的新环境,许多学生过于放纵自己,将学习抛于脑后,成为了学校中的闲人。

  2.生活环境带来的心理压力

  学生从高中转向大学,往往是人生中第一次的重要转折,一个人离开家乡,离开父母,到陌生的城市求学,很多生活问题也都靠自己解决,这种身边人和生活环境的变化,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在生活方面,大学生需要面对气候的变化以及饮食习惯的变化,更要去适应集体生活模式。生活方式的不同,很容易引发大学生的焦虑情绪以及自卑情绪。一些学生还会因为无法适应环境而失眠,产生心理阴影,促成不良心理的形成。

  二、如何帮助大学生改善心理问题

  高等教育不但是对知识的教育,更是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帮助大学生走出心理阴影,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大学生活,引导其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提升整体的教育质量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以下就针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提出几点改善措施。

  1.设立起针对心理问题的教育课堂

  对当代大学生适当开展心理方面的教育,能够正确指导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起到指向性作用。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应该根据具体的心理问题和心理路程进行设定,教师需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对大学生的心理潜能进行开发,帮助大学生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帮助学生排除心理障碍,从而提高其品质的优良性。各大高校应该重视起心理教育,把心理教育作为日常教育的一个部分,与知识教育结合起来,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心理发展需求,对其进行有计划性的培养。

  高校更应当加强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的建立,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利用日常的课堂教学以及校园网络对正确的心理健康知识进行传达。当心理健康知识一直围绕在学生身边,他们会对自己的心理进行反思,发现自己的心理问题并及时进行纠正。学校也要开展多种形式与内容的心理健康讨论,利用情感心理学、人际心理学以及积极心理学等内容,让学生重视起心理教育,并能够自主进行心理问题的判断和解决。

  2.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只有集体教育这一种模式,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内容,能够让大学生对此产生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主动的参与到教育活动中。高校可以开展丰富的现场咨询活动以及团体心理训练活动,让学生在众人交际中发现与分析心理问题。也可以通过知识问答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心理知识。在课业负担不重的情况下,高校可以利用社团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心理手抄报的制作活动中,对学生的心理手抄报进行评比,促进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不同的形式达到不同的教育目的,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大学生活,还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防止由于心理问题产生的不良事件。

  3.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机构

  开设起专业的心理辅导机构,大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可以有地方去咨询。一些大学生发现自己的心理不尽平衡,但苦于无人诉说,直到心理发生扭曲。高校可以根据本校的规模和特征,建立起具有自身特点的心理辅导室,让学生在遇到困难时,有专业的老师帮助其进行分析和解决。心理辅导机构的工作人员应当具有心理健康辅导资质,可以从事实出发,准确地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可以在短时间内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指引。心理辅导机构的开设,会让许多学生的心理问题被发现与解决,帮助学生制定自己的学习规划、就业规划以及心理发展规划,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心理活动,让大学校园更加稳定、和谐。

  结语

  总而言之,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刻不容缓,对于提升大学生的整体水平十分重要。加强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改革,关注大学生的真实心理需求,让大学生以正确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个性化追求,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建立起健康的为人处世意识。笔者从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探讨,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心理问题的严重性,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建立更加和谐的校园。

  参考文献

  [1]杨丽霞;白华.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解决途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09)

  [2]张文.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思考[J].江西化工.2012(01)

  [3]朱虹.解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J].中国职工教育.2014(04)

  [4]马玲玲.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文教资料.2011(27)

  文/岳海峰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