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课标的理论下,课程的设计都非常注重数学知识的应用,多以身边的生活实例来编排教学的题材。《新课标》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数学的知识,还要求学生学会数学知识的灵活应用,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近年中考命题相当重视数学题材的生活化,以此来考查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所以,在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将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放在首要的位置,灵活创设教学情景,理论联系实际,善于搜集身边的数学应用实例,注重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关键词:新课标 数学应用意识 培养 应用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1-0211-01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数学知识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体现。使数学的知识渗透到各行各业和人们的生活中去,充分地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在新课标的理论下,课程的设计都非常注重数学知识的应用,多以身边的生活实例来编排教学的题材。《新课标》已把“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列为教育目标之一,这就迫使中小学教师对如何把这一目标有效落实到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细致而又深入的思考与实践。所以,在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将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放在首要的位置,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数学应用意识。本文将就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做些讨论。
一、创设教学情景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角色不应是信息的传递者、讲授者,而应成为挖掘资源的向导者、寻求真理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课程的实际创设与生活联系的丰富教学情境,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信息,感受数学的应用,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动机和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从数学角度去提出问题,运用数学知识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大量的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对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和一些抽象的内容,都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现实情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切实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树立数学的应用意识的信念。
二、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与生产中去,运用课堂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知识的运用过程中,促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掌握得更熟练,更透彻,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让学生在感受成功的同时,也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存在,掌握知识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例如:在刚学完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时,我给同学们布置这样的一个做业题:如图,侨民经常戴的帽子,人们所称的归侨帽,它的外形是一个圆锥形,已知它的底面周长是70cm,母线长是30厘米,求作这个帽子用的材料的面积。计算之后,学生兴奋得说:“数学知识可真的有用。学数学,用数学并不是那么地难呀!”看来,学生体会到了应用数学的甜头。
三、善于搜集身边的数学应用实例,强化数学应用意识
培养数学应用意识的最有效的办法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自动手实践。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创造条件和机会,鼓励学生自己主动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机会,并努力去实践,培养应用意识。比如学了日历问题之后,让学生计算一下自己家的日历某三天的和能不能是30,学了纳税之后,布置学生回家了解一下爸爸妈妈一个月或者一年要缴纳多少税款。学了利息的计算之后,布置学生把自己的零用钱存起来,看一年或几年之后能得到多少利息。这样当生活实际中的情景再现时,学生就会再现所学知识时的情景来解决数学问题。
数学题材源于生活,数学知识又服务于生活中去。如果在教学中善于搜集身边的数学应用实例,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实例中发现数学信息,既能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体现数学的价值,又能让学生在搜集身边的数学应用实例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勇气和信心, 更可以帮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的应。
总之,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要用一颗智慧的心,从数学学习的需要出发,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激活学生生活的经验,尊重学生对数学化生活的理解,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和分析周围事物习惯,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真正把“数学生活化”这一新课程理念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俨士健.面向21世纪的中国数学教育改革[J].数学教育学报,1996,5(1).
[2]张筱玮.数学应用教育简论[J].数学教育学报,2000,9(1).
[3]朱文芳.增强应用意识:数学教育改革的一条新途径[J].河南教育,2000(1).
[4]汪国华.数学应用意识的再认识及研究的方向[J].数学教育学报,2006,15(1).
[5]《数学课程标准》[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
文/王欣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