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深入研究 促进中职教育信息化建设

  • 来源:中文信息
  • 关键字:中职,教育,信息化
  • 发布时间:2015-01-07 09:02

  摘 要: 中职教育信息化需要对现状的调查分析;需要对发展策略的研究和筹划;需要基础建设标准的探索和制定;需有组织的有秩序的总体设计统一规划和协调发展。对此,课题研究责无旁贷。

  关键词:探索 研究 中职教育 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1-0267-01

  一、课题背景:发展要求与现存问题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职业教育信息化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也是引领和助推我省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则把教育信息化建设提升到了操作层面。《黑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并把“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列为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之一。《黑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年行动计划》进一步确定,到2020年全面完成国家、省《教育规划纲要》所提出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任务,形成与教育信息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的发展目标。《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研究与实践》作为黑龙江省教育科学项目牵动计划重大课题,是黑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年行动计划的重要项目之一,也是示范校建设加强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我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突破关键。

  课题研究初期就成立了多个调研小组,分赴全省参建中职学校进行项目建设基础调研,掌握了各参建学校信息化建设基础状况。近年来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开始建设或已建成校园网,随着办学投入的加大,以计算机为代表的教学辅助设备的购入逐步增多,并开始更新换代。但是与我省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许多具体问题:中职教育信息化建设整体薄弱;各校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水平不均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校园网络建设不够完善,标准较低;欠缺基于全省中职教育领域的资源管理和服务管理系统;教师和学生应用信息化能力和素养有待提高。课题研究的目的正是找差距,解难题,寻规律,定标准,助推我省中职教育信息化建设更快更好地发展。

  二、研究成果:应对策略与建设标准

  本课题采用总课题负责制和子课题负责制。参研单位包括参加我省中职信息化项目建设的26所中职学校,即我省26所国家第一、二、三批中职示范校及省级第一批示范校。各校抽调素质优良、敬业奉献、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教育教学经验丰富并有一定科研能力的精兵强将组成课题研究团队。各调查小组分赴全省参建中职学校进行项目建设基础调研,并多次派小组到江苏省、上海市等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的院校学习经验。在黑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调查基础上,分析成因,探究对策,明确了以教育《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精神为指导,以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为基础,以专家指导为方向,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参建学校为依托,以我省中等职业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及支撑系统问题和各中等职业学校数字校园建设为目标的我省中职教育信息化建设方案。课题组则以破解我省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难题问题为为突破口,遵循总分结合、督导结合、专家把脉、精选人员的原则,运用了调查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个案法、数据统计法、文献法等科学方法,按照“调查现状、分析问题→研究对策、制定建设方案与项目标准→成果应用、实效分析→完善与推广”的流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科学研究和实验,研究制定了黑龙江省中职教育信息化《建设方案》和11个子项目《建设标准》及各参建学校一系列的指导方案、制度及激励措施。其中项目《建设标准》包括校园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建设标准、校园无线网络的建设标准、校园网络设备建设标准、学校数据中心机房建设标准、校园网络管理标准、校园网络安全设备标准、多媒体教室建设标准、数字化仿真实训基地建设标准、监控中心建设标准。

  课题研究过程中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研究路线,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科学严谨的研究过程保证了这些研究成果从现实基础、理论背景、政策环境,发展需求等方面具备了其可行性。

  三、成果应用:项目建设与实效分析

  课题研究使建设工程更具针对性、切实性、合理性,从而也更具实性。通过实施黑龙江省中职教育信息化建设方案及各项信息化建设基本标准,健全运行管理机制,加快了我省中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并提高了建设标准,提升了应用水平。截止2014年9月,项目建设阶段目标全部实现,阶段建设内容全部完成,建设标准领先,应用效果显著。在我省中等职业教育领域内,实现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三通两平台”;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从而形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和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促进了信息技术与中职教育的融合。具体而言:

  1.《项目标准》的研究制定,提高了基础环境设施建设水准 项目参建学校计算机数量及配置能满足正常教学和管理需求,部分学校建成的多媒体教室、数据中心、录播教室、监控中心、演播室、视频会议系统、数字图书馆、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工作室。设备设施先进,实际应用效率高。

  2.网络覆盖无盲区 项目参建学校中的16所学校建设自己学校的无线网络,基本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并已进行应用,提升了学校教学和管理效率,也为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质量提高奠定了基础。

  3.平台建设科学合理 项目参建学校中18所学校与公司合作或自主研发建成了管理平台和资源平台并应用。平台主要包括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教学管理平台、学生管理信息系统、操行量化管理信息系统、自动化办公系统、人事管理信息系统、资产设备管理信息系统、教材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招生就业管理信息系统和教学评价管理信息系统、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等管理信息系统,全面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的网络化,应用效果显著,提高了教学和管理能力。

  4.教学资源开发优质丰富 项目参建部分学校与公司、企业合作共同开发或自主研发专业教学资源,同时加强教学资源整合梳理工作,将多年积累的课件、微课程、视频课程、精品课程、文字图片素材等教学资源正在按学科分类、按教学标准和教学过程归档,按照资源平台要求建立了统一的优质丰富的教学资源库,便于检索、共享,提高了教学资源的应用效率,也提升了学校信息化教学质量。

  5.数字化仿真实训室建设先进一流,提高了学生培养质量 项目参建部分学校建成了数字化仿真实训室,设施先进,环境一流,培养的众多学生在国家、省、市级技能大赛中屡次获奖。

  6.师资队伍信息化素质培养到位 强力落实齐齐哈尔铁路工程学校省级信息化培训基地的作用,项目建设期内共进行2期师资队伍信息化培训工作。同时各参建学校平时亦定期或不定期加强对教师信息化资源开发、应用、管理和服务人员的专项培训。经过项目建设和培训,参建学校100%信息技术人员能进行自主管理和应用,90%以上专业教师能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大大提高了各学校信息化建设及应用水平。

  7.校企合作机制运转良好,提高了信息化建设内涵 项目参建学校注重与公司及企业合作,并建立了良性运作机制,共同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平台建设和资源库开发等工作,提升了信息化建设内涵。

  四、课题结论:总结与反思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与突破之处体现在:原创性的我省中职教育信息化现状的实证研究;首创性的我省中职教育信息化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系列项目建设标准研究;前瞻性的我省中职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其学术价值在于构建了我省中职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研究思路与框架,应用价值在于对我省中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作用。

  同时本课题研究作为我省“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工程”试点项目建设的一个切入研究,在理论层面有一定的探索,但系统性和顶层设计还不够。在实践方面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的研究,但深度还不够,还需要在信息化建设的应用过程中追踪、反馈和调整,检验、丰富和完善;还需要校企合作深入研究与实践,使信息化的研究与实际建设对接,与学校的改革发展需求匹配。这是一个持之以恒的长期工作,需要坚持不懈、锲而不舍,不断思索、探究、总结和提炼。

  参考文献

  [1]《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建立和完善全国教育系统信息化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 鲁昕《高教职教》2009-8

  [2]《对国外教育信息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王运武《现代教育技术》2008-4

  文/侯继英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