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的兴趣和欲望来自于教师严谨而周密的教学构思。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教师 学生 理念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1-0148-01
新课程实施以来,犹如和煦的春风给中学语文教学带来了许多新气象,然而新学期伊始,部分教师和学生就出现了新课程实施后的不良反应。有的教师说现在的课不知怎样上了,有的教师说这一学期找不到上学期的感觉了等等。这些现象的产生,我认为这是语文教师后续动力不足的表现。如何培养中学语文教师的后续动力,对于新课程实施的深入,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教学新理念,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为他们的“倾吐”插上翅膀,直至达到让他们感到“不吐不快”、“22一吐为快” 的快乐无比的学习境界。
以往教师的评价过于理性化,是学生难于接受的。更令人遗憾的是,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恰恰忽视了课堂学习的主人--学生。变单项的教师评价为学生广泛参与评价正是基于此而提出的。在教学中,我坚持让学生在参与评价的实践活动中提出自己的建议与意见,逐步学会如何评价,不断提高评价能力。读书后,评一评,答题后,议一议,这不仅有利于让学生更易看到自己的不足,发现自身的优势,从而激励自己的进步,而且有利于学生逐步具备和形成善于观纂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要有责任感和神圣感,和蔼可亲、幽默善导、宽容赏识的良师。学生是否发挥学习主体作用与教师的态度密切相关,一般学生总喜欢笑口常开、而心底里拒绝神情严肃、心胸狭隘、苛刻责备、讽刺挖苦的教师,所以教师更新理念,改变角色非常重要。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断地优化电教媒体的组合,充分发挥其作用,并符合教材体系,优化课堂教学,突破教学难点,解决教学重点,并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又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开拓了视野,激发了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运用的感觉器管越多,它们的作用发挥得越充分,那么知识就越容易被理解和掌握,并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构成一个跃动的“思维空间”,就能为学生实现由形象感知到抽象思维的飞跃奠定基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积极探索,努力寻求现代教育技术与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最佳结合点,以促进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
为了合理的解决以上传统式的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和种种弊端,建立新型的教育理念势在必行。新型的教育理念不仅可以根据初中语文的课程教材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而且可以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实行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新型的初中语文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将教书育人作为自身职责重大的严肃工作,所教授的知识内容必须准确科学,不能一味的赶教学进度出现敷衍和马虎的教学态度。
中学语文的新的教育理念保证学生真正的掌握知识,教师不会照本宣科,使用一系列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不是满堂灌的教育方式。新的中学语文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准确的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历程,注重学生的情感思想和认知水平,给予学生相应的尊重和欣赏,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因素。新的中学语文教育模式还要求教师将语文中博大精深的文学精神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拥有渊博的知识文化,通达的学识,对自身的学习和生活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使教学切切实实的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对改正自身毛病和不足能起到辅助作用。接下来,我用具体的方法将新的中学语文教育理念在听课状态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方面进行说明。
总之,目前语文课的形式不容乐观。语文课的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无论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还是公开的教学研讨课中,我们发现,语文是一种文化,渗透着本民族的历史、地域、文化及风土人情的特点,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方法已经逐渐趋向音乐活动的参与。在新课标的指引下,语文课的教学模式灵活多变,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手段更加开放。
文/曲方卉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