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大学生专业性社团的实践与思考
- 来源:中文信息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新形势,高职院校,专业性社团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1-07 09:05
摘 要: 目的:在严峻的就业市场下,如何依靠专业社团的建设提高学生的竞争力与就业能力。方法:通过对我院2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学校专业性社团建立与运营的需求和建议。然后结合我院专业性社团的建立经验,对如何建立专业性社团提出建议。结果:学生参加专业性社团更看中综合能力的提升,社交范围的扩展和有利于提升就业竞争力。结论:高职院专业性社团的建立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有利于高职院自身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 专业性社团 就业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1-0281-01
高职教育不同于一般的高等教育的最大特征就是它强调职业性,从培养的目标上来说,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术技能型人才,从培养的模式上来说,高职教育更强调通过工学结合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通俗点讲,就是努力使同学们从踏入大学的第一刻起,就模拟开始职业生涯,所以高职教育在专业设置上会强调与产业需求的对接;在教学过程上会强调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在学习成果证明上会强调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在课程内容上会强调与职业标准的对接。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要有较为熟练的职业技能 某种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实际工作经验,以及爱岗敬业的职业态度等综合素质和能力[1]。高职院校学生专业社团是由高职院校中部分有志于某一专业技能提高的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与兴趣自愿组成的群众性团体,其目标是学习和提高与专业相关的知识与技能、修养,并深入实际进行实践探索,在活动内容上它除了具有学生社团的广泛性和多样性等共性外,还兼具自身特有的专业背景在大学生社会实践 [2]。高职院校专业社团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社交、职业技能培养的重要载体。本研究旨在以我院社团为研究对象,研究社团的发展模式、经营模式、创新模式等方面,为新形式下如何有效建立高职院校专业学生社团提供建议。
一、高职院校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定位不清晰
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强调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实践操作等内容的交互与联合,注重对实际操作能力的强化和提高,这符合高等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3]。当前社会要求不仅要有出色的专业素质,还要有全面、综合的素质,例如:创新意识、社交能力、管理能力。然而,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专业技能型社团发展中偏重于培养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实操能力,不重视创新意识、学习能力、社交能力等素质的培养,使得学生踏入职场后不能很快融入社会。
2.缺乏有效的运作机制
高职院校的专业性型社团发展缺乏有效的运作机制,主要体现在重复建设,资源配置不合理,组织松散。社团运作无事先完整规划,已推行的导师制,担任社团导师的并非专职,很难有精力和时间保证社团指导的质量。社团组织结构不清晰,队伍建设缺乏梯度和延续性,使得社团发展后继乏力,开展的活动无周密计划,影响活动质量,且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无法建立有效的工作习惯。
3.人文底蕴不足
高职院校的专业性社团在注重技术传授、提升动手能力的同时,往往会忽略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这会使得学生在面对困难和压力是缺乏排解和放松的能力。有些高职学校直接与工厂合作,让学生去企业实习,常常加班,缺乏人文关怀和底蕴,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
二、学生对专业社团建设的建议调查研究
学生是高职院校专业社团的主体,专业社团建立的目的是锻炼、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说学生是学校专业性社团的客户,只有了解并满足客户的需求,才能使学生专业性社团的建立更有成效和意义。本研究随机抽取本院200名在校学生,对他们进行了名为“您心中的理想专业性社团”的问卷调查,受访者均为“90后”,年龄最小17岁,最大21岁,其中男、女各100名。
Q1:您愿意或已经参与过专业性社团吗?A.是,B.否。选择A的152名,占受访者的76%,其中选择A的男生100名,女52名,男生略多于女生。
Q2:您选择或参加专业社团的目的是什么?A:兴趣爱好,B:扩大朋友圈,C:提升能力D:有利于就业。其中选择C:提升能力的180名,占90.0%,选择B:扩大朋友圈156名,占78%,选择D:有利于就业的152名,占76.0%,选择D:有利于就业的92名,占46.0%。
研究结果表明,新一代的高职学生,在选择学校专业社团时,更注重能力的提升和社交圈的扩大,由于巨大的就业压力,使得他们也更加注重参加专业社团对自己就业竞争力的提升,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兴趣爱好并不是选择专业社团的重要原因,没有选择这一选项的学生反映,他们更希望与各种兴趣爱好不同的人合作,实现兴趣互补。其中男生更看中提升能力,扩大朋友圈,女生更看中有利于就业和兴趣爱好。
Q3:您希望学校专业社团的活动形式是什么?A:学习专业理论知识,B:校内专业活动,C:企业专业实践。其中选择C:企业专业实践的共160名,占受访者80.0%,选择B:校内专业活动的共128名,占受访者64.0%,选择A: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共60名,仅占受访者30.0%。
研究表明学生在选择或参加学校专业性社团时更倾向于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也是说明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学生更关注就业竞争力的提升。
三、我院社团建立与运行案例分析
在2006年下半年,我校当时的信息电子系开始组建计算机创新实验室,虽然规模不大,但是创新实验室成员利用课余时间,钻研专业知识,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参加了多个国家级、省市级的比赛,获得了多个项目的奖项,其中05级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还获得了ITAT国家级一等奖。创新实验室的成功运作,为08年建立高职类的专业性社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是一笔不可或缺的财富。从08年9月开始高职招生之后,我院在原有的创新实验室的基础上组建了多个专业性社团,09年9月大规模招生之后,我院的专业社团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08级的学生作为社团的主要负责人,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重新梳理了社团章程,规范了社团活动,明确了社团负责人和社团成员的权利和义务专与09级新生一起团结协作,将专业社团的活动搞的有声有色,并在多个省市级比赛中获得名次荣誉。
总结一下我院专业性社团建设的心得主要包括一下几点:(1)2012年前学院分团委设立社团部,专职负责各类社团,尤其是专业性社团的日常事务性管理。随着专业性社团及其他社团数量的增加,学院在2013年成立社团联合会,委派专人负责管理。每个专业性社团配备一位到两位专业导师,负责技术性的指导,老师的知识面和社会资源比学生广,专任教师负责社团的运营指导,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组织活动,也有利于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中学习成长。另有多位优秀社团成员组成社团学生管理层,负责社团日常性运营工作和经费管理等事务。(2)学院大力扶持专业性社团的日常运作,每年以各社团PK的形式进行优秀社团的评比,优秀社团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并作为校十佳社团的候选参与评选。截止至2013年年底,我学院已有5个专业社团获得过校十佳社团的称号。(3)每个专业性社团均紧密结合自身的专业背景,利用学院现有的专业资源,建设有专业特色的专业性社团,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负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参加全国和省部级比赛和评比,激发学生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学院每年会对参加全国、省市级各类比赛获奖的学生进行表彰奖励,以资鼓励。
四、小结
通过加强对专业社团的引导,达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的作用,高职院专业性社团的建立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有利于高职院自身的发展。总之,建设和发展高职院校专业性学生社团,需要立足于国家政策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带来的良好机遇,借助高职院校的自身的资源优势,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积极性,有效引导和管理,打造更具魅力的高职院校专业性学生社团,使高职教育更加贴近我国经济、生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成方.对构建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6 (17):18-19.
[2]张永民,徐文媛,刘娟芳.高职院校学生专业社团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机械职业教育, 2012, (1): 28-30.
[3]蒋赟. 高职院校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发展思路探析[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0, 5(5): 26-27.
文/屠肖菁、吴宏伟、卢杰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