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普及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城市居民品质素养的研究

  • 来源:中文信息
  • 关键字:传统文化提,居民,品质素养
  • 发布时间:2015-01-07 09:32

  摘 要: 城市文明是市民道德素质外在行为与表现,市民道德修养素质是城市文明内在核心与灵魂,市民是城市的主体力量,发挥城市的功能和作用,推进城市文明建设,必须通过广大市民去做。所以,在城市大力弘扬、普及传统道德文化,并制定方法、措施,是搞好市民道德素质建设重要途径,是抓住了整个城市文明建设的根本。

  关键词:普及 传统文化 提升 居民 素养

  Carry forward the popularity of outstanding traditional culture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urban residents literacy research

  Abstract:urban civilization is the external behavior citizen moral quality and performance, the citizen moral quality is the inner core and soul of urban civilization, citizens are the main body of urban power, play to the functions of the city, pushing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urban civilization must be done by the general public. Therefore, vigorously promote and popularize the traditional moral culture in the city, and develop methods and measures, is an important approach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itizens moral quality, is fundamental to seize the whole of the urban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Key words:traditional culture promotion residents literacy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1-0355-02

  前言:挖掘传统优秀文化对广大市民进行广泛教育,是建设、提升城市居民品质素养的重要途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血脉,深入挖掘、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实现创建文明城市的基础和保障。创建文明城市的最根本内涵就是“以人为本,培养人、提高人,最重要的是对人们的思想进步的推动以及人的素质修养的加强。而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涵着个人品质及修养提高的智慧与论述,具有厚重的道德追求和精神价值,《易传》“人文,人理之伦序,观人文以教化天下,乃国民之魂”。[1]强调了教化百姓,重视人文教育的思想;儒家道德观以“仁、义、理、知、信”作为做人的 道德标准;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作为调节人际、人伦关系的基本规范,重修养、崇道德、尚礼仪是传统优秀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由此看来,弘扬与推广传统优秀文化,加强对市民的道德教化是提高市民素质的前提。

  一、弘扬普及优秀传统文化对提升城市居民素质的作用及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历史长河中多种思想文化元素的综合体,是涵括其他各种不同思想文化内容的有机构成体系。它不仅传承思想观念,更是一种价值取向,是开启过去而融透于现在又将延续至未来的意识趋势和存在。

  1.中国传统文化对提升城市居民道德素质具有指导作用

  自古以来,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人追求的目标,而传统文化最根本的精髓就在于一个“和”字。“和谐”的概念早在两千多年前,就以圆融的形式,根植于中国人心中。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和,曰:常。[2]追求和谐,崇尚和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要义。儒家提出“礼之用,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3]当前,我国正在构建全国文明城市,面临着许多矛盾和问题。传统文化可以为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提供有益的启示。如《论语·雍也》中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来表达中华文化的重要价值观念,《中庸》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4]“中和”,就是人的道德修养达到的不偏不倚,十分和谐的境界,是自我价值的实现,是社会价值的体现。中国传统典籍里这些对于“和”的阐释对于今天依然意义非凡,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和文明城市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2.中国传统文化对提升个人修养具有深刻见解

  儒家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主干,经过百家争鸣、儒道互补、释道儒相互融合等过程,各种思想相互融通,其中心都是一种“人文精神”,这一点以儒家表现最为典型。

  儒家以“人”为贵,以“民”为本,认为,修身是做人的根本,“修身则道立”;仁是“仁者,爱人”、“泛爱众”、“忠恕之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不学礼,无以立”,则体现儒家另一个重要概念是礼的重要作用;儒家以“内圣外王”作为理想的目标,“内圣”就是修身养德,要求人做一个有德行的人,“外王”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内圣外王”的统一是儒家学者们最求的最高境界。这些都是具有现代精神的思想。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对个人修养提出了许多见解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传统的智慧正是我们的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应当善于运用,让它在提高市民道德素质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弘扬普及传统文化的基本原则

  1.广泛吸收各地经验,不断总结和进步

  在城市营造传统文化浓厚的的氛围,并广泛吸收各地经验,开展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传统文化推广活动,比如沈阳市在全运期间举办以“以人为本、传承文明、构建和谐、迎接全运”为主体的沈阳周末社区传统文化大讲堂,辽沈讲坛、邀请专家学者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这个经验值得借鉴,应推广发扬,作为弘扬、普及传统文化的讲坛传,应该长期进行。

  2.要避免形式主义,把工作落到实处

  对人的素质的教育应当落到实处,而不是做做样子,应当在活动的过程中,制定相应的配套的实施方案,建立经济的引导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让“做文明道德、修养有礼人”活动真正成为城市文化宣传的品牌活动。

  3.坚持活动的长期性和深入性,避免短期行为

  让优秀传统文化深入人心,深入人们的行为举止中,需要的是长期的熏陶和养成。而市民道德素质的提高也是个长期的工程,是要不断深化、把根扎到实处的工作,因此两者的长期稳定的结合,更是一个利市利民、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

  三、弘扬普及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居民道德修养的措施、方法

  1.政府要从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来弘扬普及传统文化

  把弘扬普及、传统文化融入思想道德建设放在同经济工作同等重要的地位来抓,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分级负责,采取有力措施,特别是工作布置后,要辅之以必要的配套措施,进一步制定具体细则来充实、丰富有关内容和要求,同时要注意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相衔接,使人民群众更乐于接受。要形成良好的协调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工作举措,创新工作方法。弘扬、普及传统文化提升公民道德建设,让群众自己教育自己,自己提高自己,增强公民文明修养、道德建设的实际效果。

  2.弘扬、普及传统文化,加强市民道德建设需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要牢牢抓住实践环节,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展开各种形式的传统文化活动,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作为基本道德规范;以青少年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对象;以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提高党员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和政府公务员的道德水平,政府机关首先开展传统文化的普及教育活动,为广大人民群众作出表率。要在全社会营造普及传统文化气氛,建立奖惩并举的激励机制,大力宣传和表彰普及传统文化建设方面的先进典型,进一步推动学习传统文化的全面发展,营造出普及传统文化的社会氛围。

  3.媒体、网络和出版部门应担负起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要大力宣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多种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方式,在全社会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普及工作,及时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的学术成果,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出版物的规划和扶持,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出版物给予政策上的优惠。打造精品,繁荣文化,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注重引导文化消费,优化育人环境、营造良好氛围,培养高素质的文化接受群体。努力创作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反映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学艺术作品。

  4.普及传统文化教育,要将其纳入文化发展战略和国民教育的全过程

  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民族精神,是培养和激发青少年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树立民族自豪感的重要因素。要切实坚持“从娃娃抓起”的方针,让传统的文化教育深入到各个环节、各个领域。在学校,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涵,把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分年级、分层次、有计划地融入教学内容之中;在社区,坚持以“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为契机,组织文艺队伍,广泛深入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让人们亲身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在家庭,引导家长重视对家庭中子女的传统美德教育,提高家长利用传统文化开展家庭教育的能力,引导父母和子女共同阅读传统文化著作和一些著名的家训,如《颜氏家训》、《朱柏庐治家格言》、《朱子家训》等。

  5.发挥城市市传统文物产业在提升市民道德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文物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灵魂。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原则,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通过文物维修、考古发掘、陈列展览,充分发挥文物在提高市民道德素养、文明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6.建设

  一支具备现代理念、掌握现代科技、拥有传统文化学术功底、富于献身精神的人才队伍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公民文明道德素养的基本前提

  在队伍建设中,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应起主导作用,肩负着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学术责任。广大研究人员要站在中华民族发展的高度,创造出既体现传统文化特色又富有时代精神的先进文化,为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作出贡献。

  优秀传统文化是对城市居民进行道德教育修养的好教材,继承传统优秀文化,提高城市居民道德素质,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所以,应该把弘扬、普及传统优秀文化作为重要的战略任务来抓。

  参考文献

  [1]《易传》“人文,人理之伦序,观人文以教化天下,乃国民之魂”。

  [2]老子《道德经》中说:“和,曰:常”。

  [3]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作者简介:田雪棠(1969.10-)女、辽宁锦州,讲师,研究方向: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

  文/田雪棠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