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实践观的哲学追溯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 关键字:马克思主义,哲学
  • 发布时间:2015-11-30 17:02

  【摘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形成有一定的思想渊源,唯有通过追溯和剖析这种思想根源,我们才能真正的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的本质和核心内容,文章正是从苏格拉底到亚里斯多德再到康德及黑格尔,展开了实践观的内在、必然的逻辑发展。

  【关键词】道德 自由 实践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形成有其一定的社会背景,而且还有其思想背景,在哲学史上,一种思想的形成必定是前面哲学思想内在发展的逻辑必然性。同样,我们要深刻的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必然要追踪到“实践”这个词在哲学史发展的各个阶段的含义,从古至今各个阶段的实践观,展现了实践涵义的递进过程。在西方哲学史上,道德领域是一种有别于高高在上,与现实看似不紧密的形而上学本体论、认识论的领域,而道德领域一开始关注的对象就是人本身即人的社会和人性的问题,很显然,道德跟现实的行动有直接的关系。

  一、实践即美德

  第一个真正把哲学从天上拉回人间的哲学家就是苏格拉底,所谓的“天上”即对自然的研究,在苏格拉底之前的智者派已经在哲学的研究对象上有所转向,但因智者派的研究从感觉相对主义出发,其理论存在着不确定性和消极性。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从理性的基础上,完成真正意义的转折,为西方哲学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和发展方向,因此苏格拉底也被誉为哲学史上第一个伦理学家。“美德即知识”这个命题,体现了知识在美德中的重要性,这种知识并不是我们所说的一般性知识,而是对人的理智能力和道德本性的一种探索和反思即对智慧的追求。苏格拉底这种哲学的转向,满足人们对幸福的关注,这种幸福并不是智者派所倡导的物质利益和肉体欲望,而是关注灵魂和道德的改善,是每个有理性的人对自己生活的审视。

  “美德即知识”跟现实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苏格拉底所说的美德是通过具备一定的知识体现出来的,所以,要想一个人有美德,就需要知识的教育和美德的教育,通过道德教育改善人的品性。苏格拉底对学生的教育主要是通过他的对话,苏格拉底不仅把道德建立在知识上,而且要有坚定的的信念,因此“不仅是一个理智问题,而且是一个意志问题”。

  二、实践作为学科的出现

  哲学发展到亚里斯多德,亚里斯多德把哲学知识分为三类,即理论知识、实践知识与创制知识。理论知识以求真为目的,实践知识以行动为目的,以具体的、时间性的人为对象。“他最早界定了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的区别,后来康德遂有纯粹理性和时间理性的区分”。亚里斯多德并且把实践作为一门学科提出来。

  在亚里斯多德看来,实践知识中伦理学是非常的重要,他是实践知识的起点和基础。亚里斯多德提出,幸福是一切行为的最后目的,它是以它自身而不以任何别的东西为目的,所以是至善。这种至善付诸于行为就是合乎理性的生活,他的本质就是中道或中庸,相关于政治学的一个基本原则,他举了很多的例子,比如何为勇敢、正义和节制,就是出于相关品格的过度和不足的中间。

  人的知识与活动都是由灵魂的功能支配的,灵魂有五种方式获得真理,其中人的伦理德性和人的实践行为,则主要靠灵魂中的实践智慧来主导。实践智慧包括伦理智慧和政治智慧,前者是后者出发点,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成为最高的实践智慧。实践智慧中的伦理德性与理智德性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努斯统辖理智与伦理德性,这种统一体现在极少数人身上,他们拥有最高的理智德性,通过过一种思辨的生活,思索全体的幸福。亚里斯多德的幸福就是为了自身,而思辨活动就是最自足的,这种活动就是研究人之为人的原因,自身是自足和自由的,产生他的条件也必须是自由,因此是神的活动,这个活动的目的就是哲学所追求的,因此,哲学可以说是最神圣和高贵的活动。

  三、实践的自由范畴从理论到社会

  在康德的实践哲学中,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论述一个事实,“人是目的”。“人是目的”和“自由”为:“唯有人以及与他一起,每一个理性的创造物,才是目的本身。所以,凭借其自由的自律,他就是道德法则的主体”,人是以自己为目的的,这就是自由,但是这种自由并不让人愉快,而是跟人的责任和义务联系在一起的,超越感性的存在。

  康德在实践中的贡献在于把自由作为范畴引入到哲学中来,而黑格尔则从自由的角度看人类历史,把人类历史分为大致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东方世界,皇帝一个人的自由,属于专政统治;第二个阶段和第三阶段分别属于古希腊人的世界和罗马人的世界,他们的世界中只有少数人获得自由。四个阶段属于日耳曼人的阶段,日耳曼人在基督教的影响下,唤醒了对人类自由的向往。

  如何实现真正的全人类的自由,自由的实现标志着从理论领域转到现实领域。黑格尔指出了方向,自由的实现需要人的意志,意志是人类活动的原动力,有了意志,才使自由得以实现。意志就是一种本能和需要、甚至是热情。自由的实现首先表现在私人意志,世界自由的最后目的就是实现全体人的自由,如何保障所有人的自由,需要把国家的利益和私人的利益结合起来,国家是保障个人利益的绝对条件,因此,国家也是个人利益的最后保障。黑格尔实现自由的论述,表现在两个方面的特征,一方面是黑格尔认为要想实现个人的自由,先要实现政治自由;另一方面,个人自由并不是先天存在的,而是跟社会和国家有关系,为了保障所有人的自由,必须对每个人的自由做出限制,“所以,自由不是感官的任意放纵,法律和道德的约束是必不可少的。

  四、马克思主义实践与解放的关系

  马克思对黑格尔的实践观进行了批判和继承,主要表现在辩证法的继承、实践社会观,但又有不同,实践的范围大于黑格尔,不局限于一个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发展史,”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就是进行消灭压迫和剥削的斗争,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对其他理论影响很大,但也不是凌空出现的,他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就有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这种理想在马克思这里体现的更为明显。

  参考文献:

  1、弗兰克·梯利:《西方哲学史》,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年版

  2、叶秀山王树人,《西方哲学史》第二卷古代希腊与罗马哲学(下),人民出版社。

  高彦虹 岳缠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