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晓声出生在江苏省武进农民家庭,从小酷爱文学,受古典名著熏陶。高晓声对鲁迅关于改造国民性的思想非常支持,所以他的小说以农村题材为主要背景,对新时期的农民进行了简单细致的描写刻画,本文主要分析高晓声农村小说的文化内蕴。
关键词:高晓声;农村小说;文化内蕴
1.高晓声再次提出改造国民性问题
20世纪以来,中国文学探求的主要命题就是改造国民的劣根性,鲁迅则达到这个命题的巅峰,他的《故乡》、《阿Q正传》等都是对民众的一些劣跟性进行非常透彻的分析和批判,对当时的人们和后人都起到了一定的警示作用。在此之后,很多的优秀作家都继承了鲁迅的批判精神,从各个方面对中国这个民族进行了非常深刻的反省和思考,引发着很多人的思考,与此同时我们的民族也在痛苦的挣扎着改变。然而改造国民性这一问题却被中断,一直到高晓声复出,改造国民性才再次被提起。高晓声对鲁迅关于改造国民性的思想非常支持,所以他的小说以农村题材为主要背景,对新时期的农民进行了简单细致的描写刻画,在新时代这一大前提下,提出了是否需要改造国民性及应怎样改造等重要问题。
2.小说下农民的特点
虽然高晓声的小说的题材主要以农村主,其篇幅较短小、形式通俗,但一点也不会影响到作品宏大思想的表达和展现出开阔的视野。虽然他的作品写的都是关于农民一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是却可以引人深思,从他的文章中可以看出他和鲁迅先生一样在试图“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高晓声的作品是以农民为支点的,用文化作为武器,来对这个社会和民族进行分析和批判。他尤其善于将农民放在不同的生活场景之下来突出国民的一些特性,对农民表现出的劣根性善意的批判,对其表现出的优点进行大肆赞扬。就像高晓声自己说的那样:“从文学家的虚务观点来考虑,抓住农民的‘麻木、愚昧’与‘善良、勤劳’两个方面,从同情的角度来批判他们的愚昧无知。”
3.高晓声先生小说的艺术风格
3.1 叙述方法上的风格
高晓声在文章的叙述方法上,把农民一辈子的普普通通的生活缩压在某个生活的焦点上将其反映出来,比如:高晓声在《李顺大造屋》中着重描写了三十多年来李顺大起起落落的造屋史,透过李顺大在造屋时所遭遇到的辛酸,从更深层次可以反映出“文化大革命”、“批修”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多沉重的灾难。或将较为宽广的生活层面压缩在某一时间段表现出来,比如:在《陈奂生上城》中,高晓声先生首先写了陈奂生在车站里生了病,再写其醒来已经是次日清晨。接着再使用倒叙的方式描述了头天夜里发生的一切事情,这种写作手法有点现代小说的影子。在描述人物的时候,高晓声特别善于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刻画心理思想。例如:在《李顺大造屋》中写李顺大对社会主义的理解,他的内心活动就是搞所谓的社会主义,其实就是房子、电灯、电话。主要就是盖房子。但是他又觉得电灯是可以有的,因为可以照明,但是电话就不可以了,因为如果让小孩子弄坏了,修理是要花钱的。这段心理描写,除了造屋,其他花费能省则省的。这就表现出朴实憨厚的农民李顺大对社会主义的理解是肤浅的,尽管有些可笑幼稚,但这也是对解放初期的“左”倾思想一种强有力的讽刺。
3.2 语言风格方面的体现
在语言风格方面,高晓声的小说其语言是较为复杂的。有家喻户晓的俗语、谚语,比如:“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来”、“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有歇后语、民间儿歌,例如:“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了”、“萤火虫,夜夜红,阿公挑担卖胡葱,阿婆沿门做裁缝……”等等;也有很少人知道的土语方言,譬如:“拗手”、“八中八大”等;有精炼的古文学语言:“漏斗户主‘陈奂生,今日悠悠上城来”;还有国外的抒情:“河道里平静的水,从冬天的素净中苏醒过来,被大自然的色彩打扮得青青翠翠;真是山山水水都爱娇,好不动人。”这种追求着情绪感的美,自然而然的形成了最具特色的语言风格。
4.高晓声文章风格形成的原因
一方面,是他的生活经历给他带来的灵感。高晓声的农村生活长达二十多年,是个真真正正的农民,他非常清楚的知道农民需要什么,也能够理解到他们的苦痛。他自己说:“我和陈奂生、李顺大,命运是相同的,我写他们,其实是在写我自己。与其说我在写他们,不如说我在表达自己。”因此,农村的那段生活给他的创作带来了很多灵感,且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地方语言。所以他的文章给人一种自然、真实的感觉。另外他的事业经历和他的个性,在小说中也有诸多体现,这也是他小说的一种独特风格。高晓声解放初期就工作在省级文化部门,之后虽然他身处偏远,但对世事有着独特的体会,所以在他重新返回文坛之后,有着对世事的精辟见解。这些见解都在小说中体现出来,会稍稍带有一些牢骚,才使他的小说风格带有些许幽默与含蓄的辛辣。
透过他的作品,我们能够了解到:如果我们的国家想要富强繁荣,想要创造一个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一方面就是教育人民群众,提高民众的素质与觉悟,因为只有将人民的整体素质提升上去,国家的素质才会有所提高,这个社会才可以保持良好的发展和运转。另一个方面就是国家须建立一个健全的民主体制,制定科学的国家政策,避免在政治上发生不必要的失误,只有在一个自由、民主、安定的环境下,民众在思想上才会有重大的进步,人们才会安心的学习与生产,这样社会会稳步前进,形成良好的循环。
5.结语
高晓声用自己的方式赢得了声誉,确定了他在当代文学不可撼动的地位。他塑造的小说人物形象也是相当的精彩。在艺术上,他的的大胆创新,为我国当代“乡土文学”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韩秀玲,刘占彦.来自大地的拷问--漫谈高晓声农村小说创作[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7(01)
[2]李徽昭.“自我意识”与文学形象塑造--以高晓声及其小说农民形象为例[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2)
[3]李娟花.陈奂生的阿Q性格--再读高晓声的陈焕生系列[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06)
朱理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