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闲适散文的思想品质和艺术特色分析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 关键字:周作人,散文,思想品质
  • 发布时间:2015-12-01 11:24

  摘要:周作人,原名奎绶,笔名诸多,而周作人这个笔名是他最出名的。他是鲁迅先生的弟弟,同时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散文家之一。他不仅精通散文,同时也是新中国有名的评论家、文学理论家、诗人和思想家,是中国民俗学的开拓者,同时也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本文主要分析周作人闲适散文的思想品质和艺术特色。

  关键词:周作人;闲适散文;思想品质;艺术特色

  周作人先生曾经历任国立北京大学教授、东方文学系主任,是燕京大学的新文学系主任、客座教授。可以说周作人先生这一生为中国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而且细数周作人先生的散文,其一生创作散文多达千篇,这在现代散文领域是极为罕见的。周作人先生的散文基本上可以从两种层面上来看,一种是偏重于对社会文化的批判与讨论,言辞激烈,文风激昂,甚至于有一种笔尖杀人的锋芒。而周作人先生则戏称这种文风为“流氓鬼”,不分人情,只认公理,流氓大概就是这么炼成的。还有一种周作人先生则是投注了大量情感,并将这些情感寄托在文字叙述上,周作人先生总是能通过描绘身边的客观景物体现出一种不一样的情感生活。对于此等文风,周作人先生称其为“绅士鬼”,不急不燥,不吵不闹,简简单单只说情绪就好。其实中国现代散文史中周作人先生之所以能够拥有如此之高的评价,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其散文中所拥有的极强的思想性以及无法抵挡的穿透力,他总是能够避开世人的视角,从心出发,带给读者不一样的简介。而且是散文不同于小说,它可以不需要完整的故事情节,它可以没有具象的客观现实,它唯一需要的就是情与意,而这种情与意只有能够让读者产生共鸣才会拥有其独特的价值,否则就只是一篇普通的文稿而已。

  一、周作人闲适散文中的思想品质

  周作人先生的闲适散文中以其独特的思想魅力而著称于世。散文中并不生硬的植入情感,同时在整体布局上每段情感的抒发也不显突兀,平淡亲和,十分耐读。而且在周作人先生的先是散文中我们能够体会到其对平淡自然的渴望。他在《雨天的书·自序》中曾言明,他是极羡慕平淡自然的作文心境的。只可惜生逢乱世,周作人先生对于平淡自然的渴望自然要很困难了。其实从周作人先生闲适散文的整体来看,周作人始终在秉持着一种思想品质就是平淡,他本人渴望平淡的生活,在散文中表达出平淡的感情,同时也希望中国的社会变革的早日恢复平淡,生活还要继续,自然状态的社会才是适合生存的社会。

  或许会有人对周作人先生的这种平淡思想嗤之以鼻,觉得生在乱世之中又如何寻求平淡之意。但是随波而不逐流,这就是周作人先生的态度。即便是生逢乱世,他的心依旧朝着向往的路径前进。文似看山不喜平,其实在乱世之中寻求平静才方能显现出文人的社会责任感。而且这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所以周作人先生为自己选择了一条崎岖的路,不过他走的很开心也很洒脱。在他的闲适散文中,文字之间虽显平淡,但是内容却镌刻永恒,他的情感是内敛的。不张扬也不跋扈,他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思绪,他知道这社会需要什么,缺少什么,在异常焦躁的乱世社会中,周作人先生,用一笔平静告诉世人,平心静气,方得始终。

  二、周作人闲适散文的艺术特色

  其实我们看周作人先生的闲适散文你会发现,行文之间娓娓道来,缓中有序,不骄不躁。不论是绘景还是抒情,无论是论理还是叙事,一切都显得非常有章法,或许道法自然不过如此。在文字中我们看见的周作人先生是不摆架子,也没有丝毫的心浮气躁,即便是在这信仰支离破碎的社会转型期间,他依旧表现出来一种率真自然的本色之美。在周作人先生看来,“本色最难”。本色,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轻而易举,它应该是自信与胸襟相连的一种本我意识,并不是硬生生的将情感抛出,不介意环境。而应该是在看遍诸多嘲讽眼神之后依旧有说实话的勇气,是即便已经知道了不会为人所接受但是却依旧说出来的胸襟。不畏嘲讽,只对真理,此乃本色。《乌篷船》一文是周作人先生早起的作品,初读下来可能会让人感觉异常的琐细、繁杂、平淡,但是当我们再读之后你会发现,原来这就是生活,琐细繁杂之间方显人生真谛。

  熟读周作人先生的散文你会发现,其散文中还有一种艺术特色就是他始终持的都是公平论。既不标新立异,也不哗众取宠,文字质朴而又显厚度。其实在周作人先生的一些记叙人、事的散文中即便遇到了人世间的不可避免的悲哀,周作人先生都没有表现出超乎常人的悲悯,他并不借文字来泄愤,也不过度的阐述恩怨情仇,秘密终究是秘密,他不会去揭,也不自我标榜,他就只做事情的旁观者,听,看,讲,主观而又客观,感性而又理性。他总是那样的平淡的叙述凡人的苦与乐,卑微的希望与难堪的过往在周作人先生的眼里并没有什么不同。他公平公正的在记叙凡人世界里的幸与不幸。文字或许平淡,但情怀不淡。

  最后就是在周作人先生的散文中经常会有许多引文,所以也有些人会讥讽周作人先生为“文抄公”,但是周作人先生表现出来的并不是要与任何人撕破脸,打一架的感觉,他始终都是那个谦逊和蔼的他,不摆架子,不买弄才华。他只是希望通过这些引文来实现文中意象的具象化,让读者能从更立体的角度来看待情感与意象。

  三、结语

  综上我们看到,周作人先生闲适散文饱富情思与艺术特色的,只有深入的去了解,我们才能够看的更清楚。

  参考文献:

  [1]陈玥.不平淡的苦味--以文学思想为线索的周作人散文文体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03)

  [2]梁丽芳.私人经历与集体记忆:知青一代人的文化震惊和历史反讽[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4)

  [3]蔡永丽.从梁实秋“美在文学中不重要”的论点剖析其“道德价值论”--以梁实秋与朱光潜论争为中轴[J].鸡西大学学报.2009(01)

  陈盛林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