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群众文化消费引导策略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 关键字:四川,群众文化,文化消费
  • 发布时间:2015-12-01 11:27

  摘要: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快了农村文化建设,各地区也积极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积极引导农村群众进行文化消费,这在提升农村群众整体素质的同时,也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让农村文化更加繁荣。本文以四川省为例,通过提出引导四川农村群众文化消费的策略,能够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改善农村群众的生活质量,从而有利于进一步加快四川农村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农村群众;文化消费;引导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对农村群众文化消费问题也越来越关注。农村群众的文化消费,可以极大的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并让农村文化更加繁荣。因此,对于现阶段农村群众文化消费中的问题,通过采用有效的引导策略,能够促进农村群众整体素质提升,并将农村群众主体创造作用发挥出来。对于四川省农村群众文化消费而言,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对于促进四川农村群众文化消费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四川农村群众文化消费引导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升农村群众整体素质

  由四川农村群众文化消费支出可知,实现自身素质的提升是广大农村群众的愿望。合理引导农村群众进行文化消费,让他们受到文化的熏陶,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群众的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帮助他们树立理想和信念,提高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并让的科学文化素质、政治思想素质得到培养。此外,还可以将农村群众的才能与力量充分发挥出来,开展各种创造性的活动,从整体上提高农村群众的素质。

  (二)有利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科学引导农村群众进行文化消费,会让四川农村群众不再受到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改变农村群众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念,不断增加对消费的需求,从而拉动四川农村经济增长。此外,现下我们正处于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农业生产已经逐步迈入了新的阶段,农村群众在文化消费过程中,能够得到一定的知识与技能,有利于更好改造劳动工具,并全面、准确的分析劳动对象的特征,实现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这对农村经济发展很有利。

  (三)有利于推动农村文化发展

  引导四川农村群众文化消费,能够更好的传承四川农村优秀传统文化,让农村群众接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并有效保护好民间文化。通过举办一些有着鲜明特色的农村文化活动,因为乡土气息十分浓郁,能够发动四川农村群众主动参与其中[1]。还可以将农村传统文化中落后的思想消除,如封建伦理纲常、迷信的思想、愚昧的生活方式等。此外,还能够不断创新农村优秀文化,为其赋予更多新的内容,增添农村文化的活力,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求。

  二、四川农村群众文化消费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消费不均衡问题十分严重

  第一,区域文化消费不均衡。四川东部和西部经济发展不一,西部地区农村群众思想十分保守,对外来文化比较抵触,创新意识与变革精神都不强,有着浓厚的封建伦理思想。在四川东西部文化差异的影响下,农村群众有着不一样的思维方式与文化消费习惯。这是由于四川东部地区经济比较发达,农村群众经济实力更强,观念十分开放,对文化消费需求更大,愿意去接受高层次的精神文化消费。而四川西部地区发展则相对缓慢,文化消费需求不高,基本都体现在物质消费上。

  第二,文化消费呈季节性不均衡。农民只有在农闲时才有时间进行文化消费,而在农忙时期,农民主要的精力是在干农活上,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文化消费。所以在这个时期,农村群众的文化消费十分单一,主要是看电视,他们对文化需求也不高,对其质量要求很低,不会投入太多的资金,而农村自发组织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则几乎没有开展。因此,受到所从事农业活动特征的影响,四川农村群众文化消费存在季节性不均衡现象。

  (二)文化消费层次低,与主流文化相违背的文化消费现象还大量存在

  目前,四川农村群众文化消费层次较低,娱乐消遣性文化消费是主要消费方式,从文化产品选择来看,基本上都侧重于非金钱性消费。比如,四川农村群众主要的文化娱乐方式是看电视,这是其他文化娱乐方式不能相比的。此外,四川农村群众一般不愿意去买杂志、报纸或书刊,也很少参与各种实用技术培训中,自我发展性、智能性文化消费发展缓慢。在四川农村,仅仅只有少部分、有着一定文化水平的年轻人愿意去参与教育培训,会选择高层次的文化消费。此外,与主流文化相违背的文化消费现象还大量存在,比如各种迷信活动盛行。在四川农村地区,传统迷信主要表现在祭祀鬼神、算命卜卦、烧香拜佛等迷行消费上,如农村娶媳妇、嫁女儿时,都要选择“黄道吉日”,生儿生女也要去占卜,孩子考学前要去求神拜佛,盖房子要看风水等。特别是每逢遇到农村赶集,在算卦、问卜的摊点前,一般都会围满农村群众[2]。

  (三)农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

  目前,四川农村群众文化需求正朝着多层次、多元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群众不满足于现有的文化消费。传统的文化形式愈加不能满足农村群众的需求,他们开始追求健康、艺术和科学等知识,并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对健身、美术、音乐、舞蹈、休闲的渴望。并且以往的送书、送戏、送电影也越来越不能满足农村群众的需求,农村群众在对公共文化的参与积极性、创造激情上有了更大的热情[3]。

  农村群众文化需求的变化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农村家庭中的成员文化水平越来越高,对文化消费的需求也逐步加大,如当前高中以上文化水平的农村群众对与城市文化接轨表现出了更加强烈的愿望。二是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选择去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打工,受到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的城市文化影响下,对文化消费也有了变化,出现了新的需求。但是目前四川大多数农村群众普遍认为现有文化设施很少,开展的文化活动不能满足需求,文化味很淡。从四川农村文化建设现状来看,无法让农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和多样性的文化需求得到满足,在文化活动的品味、内容和形式上存在着较大的供求矛盾。

  三、四川农村群众文化消费引导策略

  (一)增强农民文化消费意识,激发农民文化消费热情

  长期以来,在我国农村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下,虽然四川省大部分农民有文化需求的愿望,但是文化消费意识却很薄弱。现阶段四川省很多农民都不愿意花钱参与到有益的文化活动中,没有形成商品文化意识。因此,四川省相关部门要主动发挥出引导的作用,通过采用文化活动、媒体等各种形式,帮助农民尽快转变文化消费观念,不断增强文化消费意识。只有这样,农民才能够正确认识到文化商品的特殊性,才会去消费文化商品,并从中不断发展自身智力,实现素质与能力的提升。只有通过合理的引导,才能促使农民主动去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积极进行文化消费,让自己的精神享受得到满足。

  (二)根据农村文化消费特点,创造农村文化精品

  创作的导向必须以农村群众为主,让文化消费门槛更低,确保创作的文化产品有着丰富的农村生活气息,有着浓郁的乡土文化特色,能够得到农村群众喜欢,是农村群众买得起、用得上的。此外,这些文化作品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体现出来,为农村群众的提供的文化服务也更加丰富和形式多样[4]。要遵循“三贴近”的原则,争取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认真听取农村群众的意见和意见,把农村群众的真实愿望反映出来,跟上时代发展步伐,确保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变化的精神文化需求。要立足于四川农村实际情况,加快发展各种形式的农民自办文化,培养一批文化中心户、文化大院,打造一支农民文艺创作队伍,并加大对民间职业剧团、农村业余剧团的扶持力度,这样可以发动农民参与到演出中,积极组织开展文化活动,引导农村文化消费。例如:四川“泸县农民演艺网”项目,就是变“送”文化为“种”文化,发动农村群众参与到文化活动中。

  (三)找准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路子,拉动农民文化消费增长

  农村文化消费关系着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而随着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会刺激和引导农村文化消费,两者间是相辅相成的。四川省一直以来都是文化资源大省,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资源。要在特色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丰富的农村地区,充分利用地域性文化资源,将农民作为创作与生产主体,加快传统手工艺生产、乡村旅游等产业的发展,构建完善的文化产业链,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村群众的收入,让他们有能力进行文化消费。此外,还要不断拓展资源与途径,让农民享受到多层次、多渠道、多方面的文化消费,让农村文化产业走一条良性循环的发展之路。例如:四川绵竹年画村、成都三圣乡、凉山普格等地的发展就是成功的典型范例,这些地区依托当地特有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创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产业的新型发展模式,拉动了农民文化消费增长。

  (四)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改善农村文化消费环境

  第一,建立农村文化服务体系,为农村群众文化消费营造出良好的政策环境。要通过文化惠民措施,实现农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让农村群众最基本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满足,让农村群众有更强的幸福感,提高他们的满意度[5]。比如,四川省绵阳市通过建立乡村少年宫,为农村孩子提供了一个节假日玩耍的乐土。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有乡土气息的游戏中,如抓石子、滚铁环、打陀螺、跳房子、跳皮筋等传统项目。同时,也为孩子们提供了可以近距离接触本地民间传统艺术的机会,这在培养孩子们传统文化素养的同时,也让绵阳本地优秀的民间艺术得到了更好的传承。此外,也可以为未成年人播放一些优秀的动漫、电影等作品,比如《独角乐园》、《快乐星球》等,在采取这些措施之后,能够为农村孩子提供一个更加优良的文化环境。

  第二,加大文化市场监管力度,让农村文化消费有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由于现阶段四川农村文化市场监管力度不够,造成市面上流通着大量低俗恶劣的文化产品。运用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调控,加大对农村文化市场的管理力度,合理调节市场,加大扶持,引导健康文明、进步向上的文化产品和高品味、高质量的文化服务进入农村文化市场。对假冒伪劣、非法文化产品和赌博、封建迷信活动,必须加大处罚力度,以此对规范农村文化市场,为农村文化消费创造一个较好的市场环境。此外,四川省各市、县、乡镇及行政村都要尽快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文化行政执法队伍,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村文化市场监管办法,将法律、政策和行政的作用充分发出来。

  四、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群众的文化消费也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文化消费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所以需要不断提高对农村群众文化消费问题的重视程度,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我们要相信,通过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保证在农村群众文化消费领域形成健康的消费观念,从整体上提高农村群众的素质,促进农村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崔伟.论当前我国农村居民文化消费[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19-21.

  [2]崔伟.我国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现状及对策建议[J].对外经贸,2013(11):50-51.

  [3]罗忻,黄永林.我国文化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引导对策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82-87.

  [4]崔立锋.促进我国农村文化消费需求的路径选择[J].农业经济,2013(08):127-128.

  [5]李斌娟,邢香菊.河北省农村文化消费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4(16):77-78.

  徐碧英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