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庄子》大美的思想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庄子,美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2-01 11:16
摘要:庄子的“大美”思想在庄子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脱离开世人所认识的“美”,追求真与美的统一,“大美”是“道”的体现,是存在于天地万物之间的真美。同时,“大美”也是人生至高境界的呈现,只有顺应自然,无拘无束,达到自由,获得最高的“大美”。
关键字:庄子 美学 大美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在庄子《知北游》中,庄子第一次提出了“大美”的概念,这也是由庄子最早提出的一个美学范畴,也在庄子的美学思想特征中有突出表现。大美思想内涵丰富,崇尚自然本真。它是存在于天地间的真美,是一种原始之美。
庄子反对世俗之美,他认为世俗所认为的美,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而是带有人的主观色彩的偏见,因为人的是非善恶观念不同,所以对美的认识又有不同,这种状态下的美,只是一种偏见。庄子曾经说过这样一则寓言:阳子之宋,宿于逆旅。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阳子曰:“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①故事中美丽的妾自认美貌,便自恃清高使他人不觉得她美,而丑陋的妾自认丑陋,良好的品性使人觉得她才是美丽的。可见这种世俗的美与丑是没有绝对的标准,只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主观感受,不是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性质。
美是相对的,我们在谈论美的同时,必然还存在着丑,二者相互对比,而产生了美与丑。正如上文中的两位侍妾一样,正因为相互比对,才使人觉得一位是美的,一位是丑的。也正是因为这种相对性,所以这类的美只能存在在某一个小范畴中,不存在普适性。庄子说“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快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②世人认为的美女,对于鱼、鸟、麋鹿来说,却不能欣赏人类认为的美,所以说,在有限范畴里的美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这种世俗的美又是可以和丑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转换的,在美和丑也无法绝对化的界定的,在《庄子·天地》中这样说:“百年之木,破为牺尊,青黄而文之,其断在沟中。比犠尊于沟中之断,则美恶有间矣,其于失性一也。”两个看上去好像是一美一丑,可是实际上只是他们的用途不同,在最一开始都是那同一颗木头,因为人为因素、时空的变化等,而产生了美丑,“是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臭腐,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客体本身没有任何的变化,主体一旦变化,主体赋予客体的意义也一同产生了变化。正如前文所说,因为这种世俗的美是带有人的主观偏见的,所以主体一旦变化,客体的美丑也就产生了变化,至互相转换,是现象上的美,不是绝对的。归根结底本质上是相同的,所以庄子说“故曰,通天下一气耳。”那么庄子认为真正的美又是什么呢,庄子的“大美”又有哪些体现呢。
首先,庄子以自然为美。他所崇尚的“大美”是朴素之美,在《山木》篇中这样说:“既雕既琢,复归于朴”,朴素自然才是最高最大的美,要保持天性,顺应自然,就是美,顺应自然就是顺应“道”。“道”也是庄子思想的根本,而庄子提出了“天道”与“人道”的区别,庄子说:“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主者,天道也;臣者,人道也。”③庄子是崇天道而弃人道的。大自然本身就是美、同时也是真的体现,美和真是统一的,只有本真状态下的美,才是“大美”的形态。而所有认为的事物都不是自然的本真,而是以破坏事物的自然天性为前提和代价的,而这种自然天性才是本真的美,破坏了本真的美,而造就出所谓的美,是违背美真统一的原则的。
庄子崇尚原生态生态的美,这种美保持着大自然赋予给他的活力和天性,拥有最淳朴本真的特性,这是人无法给与的,也是与认为造作无法相互融合的。庄子在《天地》篇中说∶“五色乱目,使目不明”。从中可以看出庄子对自然的推崇。天道所成就的自然美,在庄子看来是朴素、率真之美。就是本性,不加雕饰,也就是顺乎“道”的规律。所谓率真,也就是率性自然,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使自己的本性与自然之“道”的本性相合。
其次,庄子以“道”为美。“道”是贯穿庄子思想的一个中心,庄子在《天地》篇中说∶“故通于天地者德也,行于万物者道也。”他以“大美”誉天地,是因为天地体现了“道”的浩荡博大、渊深幽隐以及造化的玄妙神奇。在庄子看来,天地广大磅礴,宇宙太空的广漠虚廓、无始无终默然有序地运行、不有意为之而生育万物等形成了至高无上的自然美品格。这种品格使天地成为美的极至,成为“众美”之源。世间没有什么能够达到天地之美,人只有推原天地之美才能获得真正的美。“天地之美”在于它体现了“道”自然无为的根本特性,认为自然无为是美的本质。“天地”不仅仅是由“道”生发并依“道”化生的自然现象,更是“道”的自然体现,庄子的“天地有大美”不仅仅是赞叹天地见的广博,更是超越了天地赞美了“道”的大美,这种美则是最高境界的美。
第三,庄子以自由为美。前面两点中,庄子认为大美是存在在最原生态的状态下,是存在于天地之间,是“道”的美。而人要如何去体会这样的大美,去寻找这样的大美呢。就要“游心于物之初”④,体会“道”的本性,并且遵循“道”的规律,一切顺其自然,不为利害得失而失去自我,不追名逐利。在《庄子》书中便有许多类似这样的角色,以个体人格的自由实现为美。庄子认为,人的一切活动都应和人的生命自然发展相一致,顺应生命的发展,不将其置身于和其他目的的冲突中,才是美。
庄子对美的态度与世俗的美大有不同。庄子的道家思想从始至终贯穿到底,对“道”十分推崇,而这些又都影响着他对“美”的定义。庄子的美是顺应“道”的自然之美,更是审美客体出于顺应自然的自由状态,去追寻体会这种美,是“道”的境界的形象化体现。
注释:[1]庄子,山木篇《庄子》[M],中华书局,2007
[2]庄子,齐物论《庄子全书》,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
[3]庄子,在宥篇《庄子》[M],中华书局,2007
[4]庄子,外篇《庄子》[M],中华书局,2007
石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