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五四以后的一些现代小说家,受外国抒情小说以及其他浪漫--抒情文学的影响,加上当时个性解放的社会思潮与主情主义文艺思潮的感染,开始在小说中进行大胆进行艺术革新,引进了抒情功能,而且这种抒情性越来越浓重,从而催生出以抒情为主导而轻叙事的现代抒情小说。本文主要分析我国抒情小说的历史渊源和标本价值。
关键词:抒情小说;历史渊源;标本价值
中国抒情小说是“五四”时期发展起来的,是中国传统抒情小说和西方现代小说的结晶,有着多元化审美的文学价值。本文将从我国文学的“抒情”两字入手,通过探讨抒情小说的历史渊源和价值来呼唤抒情小说的继承和发扬的。抒情小说也是现代小说的一种新样式,是以抒情为基本表达方式和主要风格特征的小说。其中“自叙传”抒情小说侧重于作家的自我暴露,以及个人私生活和心理的描写,这是接纳日本“私小说”和其他一些外国小说的影响而形成的一体小说,郁达夫是其代表作家。
一、我国抒情小说的历史渊源
中国古代的文学经常是借物咏志、借物抒情,而现在的文学理念将抒情看做是叙事的相对面。抒情一般是是作者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而叙事诗作者对世界的客观描述;抒情注重于用言语来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叙事侧重于书写事件的过程。因为抒情和叙事的着重点不同,所以人们将抒情和叙事相对的区分开来。这种区分也是着重于抒情和叙事的特征,并不能概括瞎说的全貌,毕竟在小说里面叙事和抒情诗相互交融的。
从中国古代的叙事性文字我们可以看到,其往往突出了作者的主观情绪。这种抒情性经过历史的演变,有了新的发展。
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认为中国现代小说内在动力源是两个分支,其一是历史散文,以《史记》为标杆的传统史传;另一个是以《诗经》、《离骚》为先导的“诗骚”传统。陈平原教授解释到,“‘史传’之影响于中国小说,大体上表现为补正史之阙的写作目的,实录的春秋笔法,以及纪传体的叙事技巧‘诗骚’之影响于中国小说,则主要体现在突出作家的主观情绪,于叙事中着重言志抒情;‘摛词布景,有翻空造微之趣’(《唐人小说序》);结构上引大量诗词入小说。”中国古代小说往往采用顺序是叙述方式,以情节的推演为故事的中心,这是受到了中国“史传”的影响。而“诗骚”传统的影响可以在唐传奇、宋话本、元杂剧、明清小说中看见,这些作品的抒情极其丰富。传统小说里喜欢用诗来叙述事件或者是抒情,其人物也常常通过吟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五四”时期,作家延续了传统小说的抒情特色,但是将诗词融入了故事之中,而不是通过单独的一个诗词来表达抒情。其作品主要是表达个人内心的情绪,很少对故事内容进行曲折的编排来吸引读者,同时在抒情上有引入了西洋小说的抒情方法,相对于中国传统小说来说,是一个很大的突破。
“五四”时期,大量的西方小说涌入中国,当时西方的小说相对弱化了在故事的曲折性和人物的塑造上的笔力,转而重点关注非理性、梦幻、超现实等情感的抒发,大量的运用了一直艺术手法,淡化了小说的情节,转而注重独立审美的个人情绪抒发,这对“五四”时期抒情小说的发展有了一种促进作用。
1920年鲁迅在《新青年》上将俄国小说《晚间的来客》介绍为“形式特别、真实的抒情小说。”这一说开启了中国现代小说和古典文学的联系,之后的一批抒情诗体小说家雨后春笋般的呈现,如郁达夫、艾芜、沈从文、肖红等人,这些人的作品虽然有着不同的情感表述与艺术塑造,但是他们都继承了中国诗歌的传统抒情美学。
二、我国抒情小说的标本价值
“五四”时期的抒情小说主要分两类,一是通过景物景物投射到内心感受抒情的乡土小说,如鲁迅的《社戏》;二是直抒胸臆的情感式抒情小说,如郁达夫的《沉沦》。
在“五四”时期抒情小说创作有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沈从文的《边城》,作者深受城乡之间、新旧之间的文化碰撞的影响,激发了其对生命的抽象探索,将湘西描绘成一个乌托邦;第二阶段是孙犁的《荷花淀》,小说中淡化了炮火和血腥,突出了人性的美好和自然的绮丽,这与当时流行的抗战小说完全不同,是战争小说中对真善美的追求;第三阶段是铁凝的《哦,香雪》,该小说通过描写香雪们丰富、复杂的心理变化,加之景物的渲染,使得一个单薄的故事有了丰厚的内涵。
这三篇小说虽然在其表现风格上各异,却都是通过描写纯真、可爱的年轻女性心理、生活来表示对真善美的赞扬;他们都是有着中国古典小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特点,同时又具备了外国小说的弱化情节和叙事、突出抒情的特点。这三篇小说在当时是“非主流”文学,却在文坛上持久的发光发亮,主要是其继承了“文学是人学”的铁律,弱化了宏大叙事的主流线,强调了创作主体的真实情感,超越了当时时代的发展。自此之后,很多学者都意识到了抒情小说的价值,并开始将其作为独立的文体进行发扬。
三、结语
上世纪的中国以革命为主,现在的中国以娱乐为主,虽然抒情小说一直处于“非主流”的生存位置,但是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中国抒情小说更加强调了作者情感的直接表达,将叙事和抒情联系到一起,统一了人物环境和内心的情境。为中国小说的叙事的“披上了一层艺术的美学外衣”。
参考文献:
[1]陈平原.“史传”、“诗骚”传统与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从“新小说”到“现代小说”[J].文学评论.1988(01)
[2]冯欣.论20世纪30年代中国抒情小说的文体特色[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
[3]周礼红.论现代抒情小说三种纯情主人公的塑造[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01)
[4]石现超,徐建华.自然描写与中国现代抒情小说[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
许可
……